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认为陡峭的山体、密集发育的沟谷以及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下游海子湖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7.29"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坡面侵蚀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较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探讨了灾害治理的工程措施。认为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沟口(下游)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崩塌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不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的宏观沉积构造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耕年  崔之久 《地质论评》1995,41(2):159-164
根据云南东川、甘肃武都、辽宁阜新现代和古代泥石流沉积概括出3类不同泥石流,即稀性泥石流、过渡型泥石流和粘笥泥石流的宏观沉积构造特征。在云南东川和甘肃武都进行现代泥石流暴发和堆积过程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对上述3类泥石流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了探讨。初步建立用宏观构造现象组合识别石流类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甲学沟泥石流属暴雨一沟谷型稀性泥石流,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泥石流,对下游居民和公路造成危害。在对甲学沟实地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区、形成流通区、堆积区三个分区。研究该泥石流沟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发育特征,查明泥石流的成因机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对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价及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演化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主要由冰滑坡和冰崩入湖导致的冰湖溃决的机理和条件.进而,从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终碛堤、冰湖规模、冰滑坡、沟床特征和固体物质补给等方面分析了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归纳出冰湖溃决泥石流沿程演化的6种模式:溃决洪水-稀性泥石流、溃决洪水-黏性泥石流、溃决洪水-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溃决洪水-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溃决洪水-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溃决洪水-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洪水.针对冰湖溃决泥石流突发性强、频度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破坏力强和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提出了7点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袁丽发  谢宁  徐海龙 《地下水》2021,(3):160-162
墨玉县普卡村泥石流沟对居民房屋、通信、电网及当地村民构成了一定程度威胁.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类型为暴雨型、沟谷型、泥流型、高频、稀性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正处于发展期(壮年期)的末期,正在向衰退期(老年期)转型...  相似文献   

7.
准确界定蒙山峨峪口砾石堆积堤的形成时代,对于探明其成因、澄清山东中低山丘陵第四纪冰川有无之争,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峨峪口堆积垄岗砾石组构、沉积构造、地貌组合等标志,均指向其为山洪泥石流堆积物,且为暴发频率极低、发展周期较长的水石流或稀性泥石流堆积。其下伏第四纪沉积物OSL埋藏年龄和AMS14C年龄可作为砾石堆积堤形成时代的最老约束参考年龄,当地村民迁居此地的历史可作为最小约束参考年代。OSL测年结果为2.1~2.3 ka BP,AMS14C测年结果为951~1522 cal AD,证明砾石堆积堤为数百年前形成的历史泥石流遗迹。  相似文献   

8.
王乃昂  孙德浩  隆浩  刘啸  王孝理  陆晨遨  李卓仑  刘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7-2022072007
准确界定蒙山峨峪口砾石堆积堤的形成时代,对于探明其成因、澄清山东中低山丘陵第四纪冰川有无之争,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峨峪口堆积垄岗砾石组构、沉积构造、地貌组合等标志,均指向其为山洪泥石流堆积物,且为暴发频率极低、发展周期较长的水石流或稀性泥石流堆积。其下伏第四纪沉积物OSL埋藏年龄和AMS14C年龄可作为砾石堆积堤形成时代的最老约束参考年龄,当地村民迁居此地的历史可作为最小约束参考年代。OSL测年结果为2. 1~2. 3 ka BP,AMS14C测年结果为951~1522 cal AD,证明砾石堆积堤为数百年前形成的历史泥石流痕迹。  相似文献   

9.
针对叶城柯克亚乡波龙7.20突发泥石流灾害,现场开展了应急科学调查。对沟下游泥石流堆积区进行量测,对上游突发小型滑坡-堰塞湖-泄流全过程开展实时观察。结果发现: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是晚更新世风积土滑坡和中元古变质岩及碳酸盐岩崩塌,水体来源主要是强降雨导致的上游洪水及堰塞湖溃决;沟谷上游以稀性泥石流为主,下游加入了崩塌块体及河道砂砾石,粘度有所增大;堆积区呈块石散落和淤积状态。据现场多个老堰塞坝推测,波龙沟泥石流发生周期约15~20年。现有停车场位于沟口堆积区,需加大极端洪水及泥石流排泄空间,拓宽排导沟槽净空。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结义坡沟泥石流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坝址区是否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分析其对建坝的影响,现场对结义坡泥石流沟进行了追踪调查,以充分认识沟谷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植被发育情况以及泥石流的活动痕迹、冲淤特征等。并对泥石流沟谷、堆积扇等进行了有关的试验及量测工作。用国内外常用的计算稀性泥石流参数的公式对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及冲击力等参数进行了计算,为正确评价泥石流地质灾害奠定基础。调查研究表明,结义坡沟泥石流活动正处于停歇期,但应注意加强集水区内水土保持工作,尤其是对结义坡沟入口段裸露坡体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崔之久 《沉积学报》1986,4(2):69-80
长期以来,国内外皆在区别混杂堆积物的成因问题上遇到过困难。本文主要探讨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水石流)的沉积类型与特征问题,并适当地指出了它的某些沉积类型与冰碛物易混淆之处。一、泥石流堆积的构造特征沉积构造划分有两类:一、在堆积作用的同时直接由沉积介质活动所形成,能生动.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3)
新疆南部山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高,灾害暴发频发,以南疆阿图什市为例,对成灾特性进行重点分析,阐明稀性泥石流灾害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基本特征,对致灾三大要素——地形地貌特征、泥石流物源与水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泥石流类型主要为由暴雨诱发的破面侵蚀沟谷型稀性泥石流,爆发频率及规模为中型。厘清成灾特性,为后续的防治工程设计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嘎村南坡泥石流属暴雨-崩塌-山坡型稀性泥石流,可分为清水区、固体物质补给区和流通-堆积区,物源以崩积物及残坡积物为主,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孕灾条件,且易发、活动性强、潜在危险性中等。建议采取以排泄导流为主的工程措施,对已有沟道进行修坡清淤,形成导排网络,为洪流的快速通过提供空间,最终利用西嘎村北侧三条沟槽将泥石流引入主河道则学藏布;结合封育禁牧、禁止过度放牧等生态措施,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保护和恢复西嘎村南坡草场植被,改善泥石流区周边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2)
青河县乔夏村位于青河县城东北约10 km处的中低山区,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青河县城东北约10 km处的中低山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为一个较完整的沟谷流域,整体呈近南北走向的"箕"状;该泥石流为稀性、沟谷型、高频中型泥石流,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易发;研究区泥石流可以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  相似文献   

15.
四川石棉县简槽沟为一条典型泥石流沟道,区域上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流域内具备泥石流产生的地形地貌与物源聚集特征。简槽沟泥石流可分清水区、形成区、流通-堆积区3个区域。由于简槽沟泥石流形成是由形成区密集崩滑体提供并参与物质运移,以远程碎屑流的形式沿程堆积扩散并延伸至沟口,所以,流通区与堆积区不明显,与常规泥石流分区略有区别。通过流域物源调查,简槽沟物源为崩滑堆积物、沟道堆积物、坡面侵蚀物。流域内共有松散固体物质总量为13.784×10~4 m~3。可能参与泥石流的物源量约3.154×10~4 m~3,沟道两侧的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的主要补给物源,占泥石流活动量的86.7%。简槽沟泥石流为高频—暴雨—崩滑—沟谷型稀性泥石流、易发、活动性强、中型潜在危险性,进行工程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针对简槽沟泥石流物源集中且丰富、流通区不明显、堆积区建筑物密集、沟口过流断面狭窄的特点,工程治理以中游拦挡物源、下游排泄倒流的措施,并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沙湾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湾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查明沙湾沟泥石流属暴雨型稀性泥石流,阐明该区泥石流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粘性泥石流入汇主河极大地改变了入汇区的河床堆积地貌,其动力学实质是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交互作用,合理描述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动力过程对于划定粘性泥石流风险区范围和认知流域地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体时空演化过程有别于粘性泥石流在地表的纯堆积过程,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在泥石流入汇区堆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粘性泥石流入汇区内堆积现象复杂,存在"阵性"输移、"元堆积"和龙头"水滑"等特殊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泥石流和水流交互机制都进行了简化,一是将粘性泥石流视为挟沙水流,直接采用异重流方法;二是将粘性泥石流视为"半固态",只考虑水流的输沙特征,研究认为基于这样的简化不足以描述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物理过程和特殊现象,也低估了粘性泥石流交汇区冲击速度和堆积范围。同时,根据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动力过程的研究现状,结合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特殊运动过程,提出未来可开展的工作:一是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物理过程和其交互机制的合理简化;二是普适性高的粘性泥石流-水流堆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从法国典型的断陷聚煤盆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厚煤层的成因标志和沉积特征出发,对这些厚煤层独特的沉积条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厚煤层均发育于盆缘、盆内断层活动强烈的构造背景下。煤层内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碎屑流、稀性泥石流、重力滑塌、变形构造和再搬运—再堆积的记录等特征,均表明了这些厚煤层在堆(沉)积时为较深覆水、且水体动荡的湖泊沉积环境,部分厚煤(泥炭)层在初次堆积后经过了再搬运而在异地堆积。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沙湾沟泥石形成条件的调查,查明沙湾泥石流属暴雨型稀性泥石流,阐明该区泥石流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典型聚煤盆地厚煤层的成因标志和沉积特征出发,对煤层内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碎屑流,稀性泥石流和重力滑塌、变形构造及再搬运-再堆积等独特的沉积记录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这些厚煤层在初次堆积后经再搬运而堆积于异地,并与盆缘、盆内断裂的强烈活动相关,并对“聚煤期的泥炭沼泽是在稳定-弱动荡水体或平静状态下履水很浅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地下沉,并与泥炭的堆积速率构成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发生的”,“绝大部分有经济价值的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