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不同恢复年份森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明显不同。火烧过后的前13年,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特别是常见类群中的线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运动能力较强的蜈蚣、蜘蛛等所占比例较高。火烧35年后,土壤中线蚓数量才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中小型土壤动物中的原尾虫只出现在16年迹地和对比样地中,表明原尾虫确是稳定生境的指示动物。火烧过后,土壤环境中最先侵入的是运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土壤动物,之后中小型土壤动物才逐渐得到恢复。火烧后67年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发展的盛期,随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开始减少并趋于稳定。火烧的强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轻度火烧影响地区的土壤动物恢复较快,经过67年,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能超过未受火烧影响的地区;而中、重度火烧地区,土壤动物恢复到正常水平则需要超过16年的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围栏是牧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围栏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会制约它们的活动范围,妨碍其种群扩散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将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内围栏的现状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我们通过70份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地牧民对围栏的看法、围栏对野生有蹄类动物的威胁以及观察到的被围栏缠绕的野生动物的数量。我们发现,如果当地居民发现用于管理牲畜的围栏会伤害到野生动物,他们更可能意识到围栏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些认为围栏对野生动物有害的人更有可能支持拆除围栏。然而,对于需要雇用他人来照看家畜的牧民,支持围栏拆除的可能性较小。最佳模型只解释了部分数据差异,这表明虽然对围栏威胁的认识很重要,但其他因素可能也会影响牧民对围栏拆除的支持度。因此,为了能在新的国家公园内成功开展围栏拆除工作,有必要强化社区服务和社区合作,以减少围栏拆除对牲畜管理的影响。调查发现,当地牧民在围栏上发现过死亡的藏野驴、盘羊和藏原羚,其中发现藏野驴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个物种。这一结果表明,前述三个物种可能更容易被围栏缠绕,未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这将有助于推动围栏拆除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围栏是牧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围栏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会制约它们的活动范围,妨碍其种群扩散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将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内围栏的现状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我们通过70份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地牧民对围栏的看法、围栏对野生有蹄类动物的威胁以及观察到的被围栏缠绕的野生动物的数量。我们发现,如果当地居民发现用于管理牲畜的围栏会伤害到野生动物,他们更可能意识到围栏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些认为围栏对野生动物有害的人更有可能支持拆除围栏。然而,对于需要雇用他人来照看家畜的牧民,支持围栏拆除的可能性较小。最佳模型只解释了部分数据差异,这表明虽然对围栏威胁的认识很重要,但其他因素可能也会影响牧民对围栏拆除的支持度。因此,为了能在新的国家公园内成功开展围栏拆除工作,有必要强化社区服务和社区合作,以减少围栏拆除对牲畜管理的影响。调查发现,当地牧民在围栏上发现过死亡的藏野驴、盘羊和藏原羚,其中发现藏野驴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个物种。这一结果表明,前述三个物种可能更容易被围栏缠绕,未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这将有助于推动围栏拆除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是指牧民以可持续的方式理解和应对发展需求的能力.本文以甘南牧区为例,对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及其与牧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甘南牧区牧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2)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更多依赖于牧民生产投资因子及非农就业因子,而知识发展因子、生产效率因子、人力资本投资因子对其贡献率较低;(3)牧民自我发展能力与牧民收入的相关度较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牧民是牧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其生产经营行为不仅影响着牧区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牧区草地资源的利用状态.通过对甘南牧区牧民生产经营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1)牧民的投资规模小、增长缓慢,且以生活性投资为主;(2)牧民的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牧民生产、销售各自为营,缺乏合作;(4)牧民贫困程度严重,但对未来增收充满信心;(5)牧民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提高自身或子女素质和扩大生产.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发现牧民收入与牧民投资行为、生产行为高度相关,但与牧民市场交易行为弱相关.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鹳(Ciconia nigra)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在中国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掌握河北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中黑鹳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活动规律,2018年3月~2020年2月,采用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方法,沿布设的固定观察样线和在观察样点,对黑鹳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研究河北省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黑鹳的活动情况、个体数量和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黑鹳具有明显的日活动节律和季节活动规律,5月、8月和10月其个体数量较多,6~7月其个体数量较少,在各观察样点平均只记录了2.88只,尤其以清漳河赤岸段和茨村段的黑鹳个体数量变化最为明显,说明涉县清漳河湿地已经成为黑鹳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在黑鹳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在青藏高原腹地那曲县3个典型乡镇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定居牧民对草地退化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夏秋草场较冬春草场退化更明显.草地退化对牧民生计最明显的影响是牲畜大量死亡,牧民依靠省吃俭用及借贷勉强维持生计.在应对草地退化方面,政府采取集约化的思路,主导“四配套建设”.但定居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牧民生计的脆弱性.牧民采取了多种适应策略,然而,集约化的适应策略极大地增加了牧民的负担,定居牧民难以通过迁移来实现草料补给及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胁迫.因此,政府的应对策略应该有所调整,不能仅仅局限于集约化,应当采取措施,扶持牧民的生计多样化,大力扶持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尊重牧民联户放牧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甘南高寒牧区牧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雪雁 《山地学报》2007,25(4):505-512
在广大牧区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增加牧民收入、培养新型牧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入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牧区牧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牧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模型,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牧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受户主的受教育程度、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源区为案例,选择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人均牛羊肉产量、人均奶产量作为刻画牧民生计的关键指标;选择载畜量(反映财富观念),牲畜出栏率、牲畜商品率(反映商品观念),适龄母畜比、成畜损亡率(反映科技观念)来刻画牧民思想观念,以此构建牧民生计和观念的关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牧民生计与牧民观念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非线性函数关系;2.从指标层次看,牲畜出栏率、牲畜商品率对牧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肉产量均产生最强的增效作用;适龄母畜比例对人均GDP的作用效率最大;相反,载畜量对牧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最强的减效作用;3.牧民观念直接制约着牧民的生计水平.对此,从政策维度看,加强牧民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素质,革新传统的财富观念(崇尚牲畜拥有量越多越富)、破除陈旧的商品观念(抵制牲畜出栏和商品化)、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着力结构调整和抗灾能力),对牧区持续发展具有迫切性,对牧民生计改进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Cd含量超标严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为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污灌区不同重金属污染样点的土壤动物个体与种群特征。结果表明:(1)污灌区土壤动物优势种群为线虫和等节跳科,总的个体数量和种群数量春季(分别为3158只和74种)均多于秋季(分别为1963只和57种)。(2)3种不同污染级别土壤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春季均少于秋季,春季样点间的种群相似性低于秋季。(3)土壤动物水平分布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较大,污染土壤与对照土壤中土壤动物数量有显著差异;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样点,土壤动物的表聚性较低。(4)土壤动物密度-种群指数(DG)秋季大于春季,春秋两季都随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增大而降低。(5)土壤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表现为个体数量较种群数量明显,水平分布较垂直分布明显,春季较秋季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耀光  张伯祉 《地理研究》1986,5(1):108-108
数量地理学(Quantitative Geography,前译作计量地理学)是五十年代兴起的新学科,七十年代逐渐引起国内地理学界的重视,198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教学计划将数量地理学列为地理学专业的学习课程。同年,委托南京大学地理系举办计量地理讨论班。从此我国才有专门从事数量地理教学和研究的队伍,而后学术活动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兴安岭北部7个代表性森林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总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67类、6729只,隶属于4门7纲18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1类,常见类群10类,稀有类群56类。寒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为线蚓和蚯蚓,而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蚯蚓为主。不同群落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差异很大,通常群落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越多。不同群落间个体数量、种类及生物量三者总的分布规律不完全一致,表现出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的复杂性。各群落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Ⅰ>Ⅳ>Ⅶ>Ⅴ>Ⅱ>Ⅲ>Ⅵ。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1995,(5):40-40
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自1985年进行高考改革,并实行自主命题招生。1985~1987年属改革过渡期,各学科均被列为上海高考科目,地理学科也不例外。1988年开始,上海实行“3加1”高考科目改革,语、数、外三门学科为所有考生必考科目,此外考生可按文理科分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之一的人兽冲突(HWC)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人兽冲突产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和缓解人兽冲突十分重要。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大量的人口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当地居民与捕食动物以及猎物之间的冲突。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个村庄46户当地牧民的访谈,调查评估了祁连山地区当地居民对岩羊(Pseudaois nayaur,Hodgson,1833)、白唇鹿(Carvus albirostris,Przewalski,1883)、马鹿(Cervus elaphus,Linnaeus,1758)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Hodgson,1841)的态度。我们调查了当地基于草原畜牧业的三种生态修复政策(禁牧、可持续放牧和种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政策对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持中性态度,但对岩羊表现出消极态度。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不同村庄的牧民对特定物种的态度不同,社会经济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结果。此外,我们发现,尽管有时当地居民对一些政策的实施持消极看法,禁牧和其它政策的实施和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的积极态度依然呈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我们通常认识的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因素与实际的威胁因素之间存在潜在偏差。同时,我们发现当地居民报道的家畜死亡主要是可预防性疾病造成的,因此,对当地流行性疫源疫病的防控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江河源区为案例选取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建立影响缓冲区探究牧民收入与交通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到达中心城市的通达便利程度与收入水平之间呈滞后性显著相关,即到达中心城市越便捷的县域牧民收入相对较高;(2)2005年路网密度与收入微弱负相关,2011年打破总体密度过低的限制,两者相关系数达0.471,呈显著正相关,路网总密度中高等级公路贡献越大,越能发挥公路对牧民收入的促进效应;(3)2005年县乡道与收入关联性最强,2011年省道成为影响牧民收入的最关键等级道路,但目前各等级道路均处于较低建设水平;(4)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即刻发挥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影响,距铁路距离与收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并逐年增强,进一步建立缓冲区发现铁路300 km缓冲区以内县域收入明显高于300 km以外县域;(5)西宁机场300 km缓冲区内县域牧民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县域,格尔木机场及玉树机场目前影响不显著,但未来潜力不可忽视,三大机场300 km缓冲区覆盖整个源区所有县域,最终带动牧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秀龙  陆林  巩劼  王立龙 《地理研究》2011,30(1):103-114
土壤动物是旅游活动对风景区生态系统影响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点。在九华山风景区6条主要游道附近选取了8条取样样带,样带设置与游道相垂直。每条样带按照距游道距离的不同设置4个取样样方,每个样方取枯枝落叶层并以5cm为一个层垂直向下取4层土样,用手拣法和网筛法拾取大型土壤动物。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076头,隶属于3门8纲27个类群。运用多样性H′指数、集聚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带和样方的不同土层中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明显,旅游活动量越大土壤动物捕获量越少;(2)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水平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呈现递增规律;(3)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向表层集聚明显,游憩活动的影响导致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的表层聚集度由近游道样方向远离游道样方逐渐增大;(4)旅游活动量与各游道不同样方的捕获量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于2011年5月、7月和9月,对该保护区沼泽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该保护区的4块采样地中,共获得土壤动物38类2 122只,隶属于3门7纲16目27科,优势类群为甲螨亚目和双翅目幼虫。总体上,油桦(Betula ovilifolia)—臌囊薹草(Carex schmichtii)沼泽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薹草(Carex sp.)沼泽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密度高于臌囊苔草沼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臌囊薹草沼泽,仅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季节差异;各采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无显著差异,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密度最高,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其他采样地都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各采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密度都有明显表聚性。生境差异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脚下的温宿县境内丰富的岩画形象地反映出古代这一地区牧民生活的情景:成群的牛、羊、马、鹿、骆驼;牧民用弓箭,石球狩猎;举家放牧;翩翩起舞;马拉车等等,说明古代龟兹地区人类活动的兴旺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