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海相生油是石油地质学的经典理论,世界油气也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相关。由于我国中、新生代以陆相沉积为主,因此这也成了旧中国贫油论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陆相油气勘探和陆相油气生成的理论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目前我国油气产量、储量已占世界第5位和第9位,陆相沉积功不可没,但我国油气的新的突破,不少科技工作者对海相碳酸盐岩寄予厚望。基于目前的资料,对碳酸盐岩而言,首先能为我国油气产能上台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地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之钧  蔡立国 《地质学报》2007,81(8):1017-1024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分布面积广,残余厚度大,油气显示多。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勘探难度大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以及陆相盆地的成功勘探,使我国的石油工业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经历了几多兴奋,几多困惑,勘探实践表明,随着理论认识的升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东部的陆相油气勘探理论及国外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均不能有效的指导我国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必须在继承陆相与国外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基本要素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适用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特点的油气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99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国际研讨会现在开幕了。首先,我们热烈欢迎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的朋友们,同时热烈欢迎来自全国油气勘探和研究的同行们。我作为学术委员会主席,十分感谢大家参与这次会议。中国是世界产油大国,与世界别的产油大国不同,中国的石油绝大部分产自陆相地层,中国目前探明石油储量的95%以上是在陆相地层中,但世界上油气大国的油气主要是储存在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4.
加强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油气地质研究必须立足于全球,要搞清我国不同时期海相地层的发育特点,首先要解决其在全球板块构造演化中的定时定位问题,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的研究,在观念和具体方法上都要区别于陆相油气地质理论,特别是海相油气地质数据库的建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页岩油作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并对陆相页岩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①中国陆相页岩与北美海相页岩相比,具有非均质性强、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小、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有机质类型多样的特点;②中国陆相湖盆主要有断陷和坳陷两类盆地,页岩沉积...  相似文献   

6.
旧话重提:“康山古油藏”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以往几十年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和油气勘探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也日渐提到了地质勘探学家、石油经济学家和管理决策层的面前。然而,中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存在种种难题和困惑,要实现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为此,本刊特开辟“讨论·探索”栏目,此栏目将围绕我国海相油气勘探中的难点、热点且存在不同认识、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各抒己见,深化认识;促进学术,推动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我们热忱地欢迎从事海相油气地质的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海相、陆相油气及其成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油气主要在海相地层中发现,而中国油气主要在陆相地层中找到,根本原因在于地层形成顺序两者相反,前者浅层以海相为主,后者浅层则以陆相为主,大量油气是通过壳深断裂从深部垂直向上运移所形成,储集于浅部的首先被勘探开发。中国海相油气勘探中面临三大问题:(1)海相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均很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烃源岩;(2)无法解决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运移问题;(3)一些海相地层油气田的油气来源存在争议。共可归纳出三种油气生成模式,即壳源有机质、壳—幔相互作用以及费-托合成。目前人们过于执着于壳源有机质生成,而对费-托合成模式还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这种思维定势阻碍了油气勘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发展。大量油气是在地幔深部通过费-托合成或在地壳深部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并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除了浅部有大量聚集,在地壳深部的花岗岩、火山岩、变质岩等基岩中,在我国深部的海相地层和国外深部的陆相地层中同样可以大量聚集。  相似文献   

8.
下扬子及邻区的岩石圈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太古宙古陆核形成期;元古宙下扬子板块形成期;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中—晚燕山运动以来的大陆边缘离裂期。其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古生代南方古陆形成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领域的形成期,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可达上万米,含三套生烃岩系,厚度大,叠合连片,原始生烃条件属于一流,且有两大套区域性盖层,形成下古和上古两套成油气组合。在中生代南、北陆拼贴期,上述原生海相油气领域遭受重创,但主要是对当时已形成的油气系统的破坏,对烃源岩的破坏不是太严重,大部分生烃潜力得以保存,这为喜马拉雅期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的形成保存了基础,这也是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的前提。对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油气领域可划分出五种类型:陆相中一新生界覆盖型:火山岩覆盖型;推覆体上盘覆盖型;龙潭煤系致密砂岩含油层领域;龙潭煤系煤层气领域。下扬子地区重建型海相烃源油气领域属于大盆地的范畴,其中最主要的是陆相中一新生界覆盖型,但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油气领域。文中对勘探思路、勘探部署、综合研究、方法攻关及老资料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相探矿权区块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了我国海相油气探矿权区块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勘探程度、技术经济条件等要素和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48个评价参数和归一化取值参照表,建立了探矿权区块评价工作流程、评分参数及计算公式。提出对我国海相勘探层探矿权区块评价应该注意:与国外海相碳酸盐岩评价的差别;与国内陆相碎屑岩评价的差别;成藏组合的划分;评价内容的有效性、不确定性和评价参数的可信度;成败经验的总结和勘探程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成 ;印支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对其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但利于陆相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研究区海盆发育期形成的古隆起及其周缘斜坡带是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运聚与保存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1.
断层体圈闭     
全世界很多大的油气田都是岩性地层油气藏,但国外都是海相的,我国则是陆相湖盆的。陆相湖盆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更为复杂多变。我国剩余油气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岩性地层油气藏,最近几年新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中有55%是岩性地层油气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对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出了两项关键技术:一是陆相层序的工业化应用;二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和岩性圈闭的反演预测及其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德生 《地学前缘》1995,2(3):15-19
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陆相生油理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中、新生代陆相湖盆沉积储层研究、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古潜山油气藏理论、煤成烃研究及海相古生界油气藏理论方面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并从中国油气勘探实践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及程序,对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国伟 《中国区域地质》2011,(6):I0001-I0001
石油天然气是当代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主要天然能源,并已成为现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角力的热点核心问题,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正在振兴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业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寻找评价更多的油气天然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紧迫需求与战略。继续扩展与挖潜陆相油气,同时必须并已进行了前中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的研究评价与勘探开发.以求海相油气新的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与能源战略的接替。为此中国地学界,尤其油气勘探界正在作新的努力,进行探索、研究与勘探,并已获得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地质学报》2007,81(8)
我国海相沉积总面积大于455万km2。勘探领域广阔,资源潜力大,具有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制约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主要难题是烃源岩时代老,生烃过程难恢复及生烃灶迁移;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深埋藏后优质储层形成机制复杂,预测难;多期构造活动导致油气多期成藏与改造,保存环境是油气形成工业性聚集的关键。正是这些特殊性,国外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经验和国内陆相油气勘探经验都很难直接应用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973”项目《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将“多期构造活…  相似文献   

15.
海相沉积岩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希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中国陆相找油第一次创业的经验,认为中国的海相找油走过了一段“以南代北”和“以偏概全”的弯路。提出了该如何全面看待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所遇到的破坏严重,地面暴露,保存条件差及油气层年代古老等问题。汇总了我国主要海相勘探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概况。建议中国的海相油气勘探因经验不足,可以借鉴俄罗斯海相古生界找油的经验。指出中国的海相沉积油气勘探可以包括十个领域:(1)稳定地台区的大型古隆起;(2)断陷盆地的海相沉积;(3)山间盆地海相沉积;(4)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区;(5)南方复合盆地;(6)大陆架海域海相沉积;(7)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系;(8)四川盆地的三叠系;(9)大型不整合;(10)逆掩断层带的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白静  徐兴友  刘卫彬  李耀华  陈珊 《地质学报》2022,96(3):1121-1123
松辽盆地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大型油气资源基地.目前,松辽盆地常规油气资源探明率已达 62. 3%,常规油气增储难度较大,基本进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阶段(孙龙德等, 2021).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望成为新的增储上产领域.松辽...  相似文献   

17.
东河塘油田位于塔北隆起西部,其周缘多个构造带均获得油气,是一个重要的富油气区带,泥盆系东河砂岩和侏罗系地层是两套最为重要的储集层。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晚海西期和晚喜山期是两个重要的充注期,其中早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遭受降解破坏,现今发现的正常原油以晚期注入为主。侏罗系还包括晚喜山期库车坳陷生成的陆相油气的注入,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之下的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与之相接触的层位均有机会捕获陆相油气。综合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及横向、纵向地质对比,东河砂岩深部的奥陶系、志留系可成为潜在的勘探目的层,而东河塘地区侏罗系陆相油气的存在,进一步拓宽了塔北隆起陆相油气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为借鉴,论述了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点,进而指出了下扬子区油气前景和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9.
博尔塔拉盆地油气显示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尔塔拉盆地是准噶尔盆地西缘外围的中小型盆地,1992年在这个盆地中首次发现了油浸碎屑岩。本文从地层、构造与油浸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指出了盆地可能存在油气远景。对油浸碎屑岩的实验研究表明:抽提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标志物;有机质母质来源为混合源,既有高等植物输入,也有藻类输入,油源为海相和陆相生油层;有机质成熟度一般,非高成熟度油。盆地地质研究表明:生油层为侏罗纪、二叠纪陆相地层和石炭纪海相地层,储层丰富,除中上侏罗统和新生界可作为盖层外,阿拉套山推覆体可能是博尔塔拉原形盆地油气的良好盖层,具备生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 塔里木是目前我国唯一既有海相,又有陆相成因工业性气田的盆地。其天然气资源量为8.4×10~(12)m~3,占该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43%,占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