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阳地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琳 《贵州地质》1992,9(3):292-296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土。随着红粘土研究的深入,对其成因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贵阳地区红粘土分布广泛,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特殊土质类型之一。本文从成因观点出发,对贵阳地区红粘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贵州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前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47-48,55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亚热带的温湿季风气候,为红粘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地表除基岩裸露地段外,普遍分布着一层棕红、褐黄色高塑性红粘土。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具有表面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征。这类土虽然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率及孔隙比大的弱点,但也具朋较高的地基强度与较低的地基压缩性,是良好的建筑基础。  相似文献   

3.
邵阳市区红粘土特征与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望生 《湖南地质》1995,14(2):106-112
红粘土系碳酸盐岩的红土化残坡积物,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具裂隙发育较强的收缩性,与基岩接触处往往可见土洞存在。人类在红粘土区进行工程-经济活动时,往往引起国坡失稳,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红粘土在环境工程地质中的隐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特殊土红粘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诸省区,尤以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最为集中,工程特性则以贵州、广西的红粘土为典型。在贵州凡岩土工程,均伴随着红粘土及与红粘土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工程隐患。  相似文献   

5.
冷红蕾  王文娴 《江苏地质》2007,31(2):147-150
介绍了几内亚体育场岩土层结构和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将其与国内红粘土进行了比较,认为是属于基性岩风化而形成的红粘土,并探讨了该红粘土的形成过程。从元素迁移规律着手,分析了形成该地剖面上特殊的岩土层序的形成原因,从化学成份和分子结构着手分析了该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几内亚红粘土工程地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健 《矿产与地质》1994,8(4):292-296
通过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土工试验,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分析研究桂林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形成原因,认为桂林红粘工在工程性质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其中的土洞、塌陷发育,区别于其它地区红粘土。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系统分析了滇西北红粘土的物质组成、物性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红粘土粒度组成主要以粘粒为主,粘土矿物成分比较复杂,在丽江以南其矿物成分主要以高岭石(K)为主,在丽江以北则以伊利石/蒙脱石(I/S)混层矿物为主。此外,滇西北红粘土具有含水量高、重度低、塑性高、膨胀性弱等物性特征,在天然状态下比较稳定,但是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其土体强度大大降低,易引发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发育有较大面积的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昆明市红粘土具有孔隙比大、密度低,粘粒含量、液限、塑限高,塑性指数较大的特性,而且由于红粘土具有明显的胀缩性,在地表经常形成裂隙,破坏了土体的整体性,降低了土体强度和抗渗性,这些都对工程有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在大量的物理力学试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apgis软件绘制了昆明市红粘土的分布图,探讨了其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胀缩性,并对其存在的土洞、裂隙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韦复才 《中国岩溶》1996,15(1):132-140
桂林红土主要由更新世残积,坡残积,冲洪积及坡洪积经后期湿热化改造而成,在物质组成上其粘粒含量较高,一般都在50%以上,矿物成分以次生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滑石针铁矿以及蒙脱石,蛭石,混层粘土矿为主,含量通常在40%~75%;化学成分上铁铝氧化物大量富集,钾,钠,钙,镁等碱和碱土金属氧化物明显减少,前者一般达25%~35%,后者常常在5%以下,经近千组土工试验资料综合分析,桂林红土具以下几个基本特  相似文献   

10.
刘新朋  孙培欣 《河南地质》1997,15(2):124-12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漳河渠段晚经三纪粘土岩具有膨胀性,易吸水软化,失水干裂,强度较低,属极软岩石。其膨胀性,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与天然干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然干密度随粘粒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是粘土岩工程的内在原因,应用天然干密度为1-6g/cm^3,可粗略评价土岩的某睦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北部三趾马红粘土的形成环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多种地质资料表明,陕西北部的三趾马红粘土主体形成于半干旱草原疏林环境中。5.3 Ma B.P左右所对应地层记录了半湿润森林景观。红粘土形成期间古气候周期性波动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使得淋溶粘土层与钙质淀积结核层交替出现。化石埋藏特点与含化石岩性的差别显示了不同层位有着不同的沉积环境。气候干湿、冷暖的交替不断改变着本区动植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红粘土的“反剖面”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刚  廖义玲 《贵州地质》1994,11(1):89-93
本文根据对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研究,论述红粘土垂直分带的特征,各带成份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粘土正常剖面的对比,分析了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形成条件及岩土工程要点。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粘土岩中泥化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粘土岩中泥化软弱夹层的发育分布状况及其特征,是山城岩体稳定性论证中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调查,市中心区泥化夹层主要发育在两褶皱轴附近,它们是由于粘土岩层层面与褶皱轴轴部剖面X裂隙复合,使粘土岩沿层面方向发生挤压破碎,进一步发展成泥化夹层。本文讨论了这些泥化夹层的分布和特征及其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月清 《湖南地质》1993,12(2):111-112,106
1 概况众所周知,红粘土系指碳酸盐类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后所形成的残坡积类型的粘性土,因呈红褐色或棕红色而得名。我省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广泛,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7.4%。因此省内红粘土随处可见,多分布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山前坳坡和山间盆地,往往形成低矮山丘和垄冈地形,一般坡度8~12°。富含铁锰质氧化物与结核,土质贫脊,多为荒地。随着改革开放,电力工业迅速发展,一些城镇近郊的红粘土已被用作工民建地基。如武冈  相似文献   

15.
张品萃 《矿物岩石》1999,19(1):81-84
针对了Fe2O3在粘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讨论了成都粘土游离Fe2O3质量分数与部分试验指标间的关系,分析了解游离Fe2O3对该种粘土工程性质的作用和影响程度。append  相似文献   

16.
红黏土的地质成因是其特殊工程性质的根本来源。本文在剖析广西岩溶地貌特征和红黏土形成、分布特点的基础上, 着重选择广西岩溶地区的4种红黏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现场采样、剖面特征描述、室内土工试验、微观实验等手段, 对广西红黏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揭示红黏土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工程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典型的湿热气候、广泛发育的岩溶环境有利于红黏土的形成, (2)广西红黏土具有一般红黏土的特性, 矿物成分以高亲水性的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为主, 微观上呈现粒团内孔隙和粒团间孔隙并存的二级孔隙结构, (3)广西地区红黏土的地质剖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从地表开始至碳酸盐基岩面, 随着深度的递增, 红黏土的孔隙比、含水率、液限、塑性指数、自由膨胀率和收缩性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而其密度、干密度等指标却与之相反, 呈现出逐渐变小的趋势, (4)从地质成因来看, 桂林、柳州、武鸣三地均属于残积、残坡积红黏土, 而来宾则属于冲洪积红黏土。  相似文献   

17.
认广西红粘土的胀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鸾 《广西地质》2000,13(3):75-77
文章从由碳酸盐岩深余堆积形成的红粘土引起产生的地裂、房裂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入手,以大量的实验资料为基础,指出广西红粘土的胶粒含量,可塑性指标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强的亲水性,自由膨胀率接近或等于27%。论述了红粘土液限和逆限值在塑性图上的分布规律与一般膨胀土的分布规律相吻合,这种粘土应属于弱至中等级膨胀性粘土,并以收缩变表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连地区红粘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地区存在发育的红粘土。该土与石灰岩及粘土在化学成分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某些元素流失与聚集的原因,并对其特有的物理特征进行了原始状态、风干状态的水浸试验与土体的收缩试验。从而对该地区红粘土风干后,遇水崩解不可恢复的特殊性,以及土体卸荷在保持原有天然含水量的情况下,呈现稳定状态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杨瑞东 《地质论评》2008,54(3):409-418
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粘土保存着喀斯特发展演化历史证据,同时也是喀斯特地区土壤研究重要对象。通过对西南喀斯特发育中心部位的贵阳市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粘土剖面的结构、稀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提出红粘土层可划分为:下层为暗褐色—褐色粘土层,上层为黄色、黄褐色、紫红色粘土层。下层暗褐色—褐色粘土层具有较高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上层黄色、黄褐色、紫红色粘土层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下部暗褐色—褐色粘土层中,特别是红粘土层最底部,Be、 Sr、 Nd、 Sm 等元素超常富集,表明上部元素大量向底部迁移富集,元素发生广泛的混合。因此,利用Be、 Sr、 Nd、 Sm、Pb等同位素研究红粘土年代学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提出下部暗褐色—褐色粘土层超富集重金属、放射性元素U、 Th、Rn等,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在城市建设时应该加强处理。  相似文献   

20.
沉积型软弱夹层成因分类及强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区为一沉积岩覆盖区。由于区内软弱夹层分布广泛,构成了影响坝肩、坝基抗滑稳定性的王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文章从软弱夹层的成因入手,认为区内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是夹层形成的基础,确定了夹层的成因类型;根据夹层分布、夹泥粒度组成,依据工程分类方法,将坝区夹层分为3种不同类型:粘泥型(Ⅰ1类),泥含粉粒碎屑型(Ⅰ2类)及碎屑夹泥型(Ⅱ类);分析了区内夹层夹泥的物理性质及表征区内夹层物理性质指标;通过分析软弱夹层强度特征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确定了能够表征夹层强度特征的物理性状指标W/Wp;在软弱夹层工程分类基础上,研究各类夹层的强度特征,表明综合物理性状指标W/Wp与强度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确定了不同类型夹层的W/Wp和强度指标的相关关系式。在上述相关关系式基础上,结合坝区内控制性夹层的物理指标,给定了其强度建议值。文章这种“成因-物理性质-强度特征”的研究方法及以此确定的不同类型软弱夹层物理性状指标和强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沉积型软弱夹层的强度取值提供了一条捷径,对其它类型软弱夹层的强度取值也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