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我还是威斯康星州一个8岁的小女孩时,我就对海豚特别感兴趣,我读了每一本我能找到的关于海豚的书,以至于在当地图书馆翻遍了所有关于鲸的图书。有一位同学告诉我,海洋生物学家每天都在研究海豚,虽然我现在知道这是一种误解,但是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决定成为一名海洋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友情链接     
我要为海洋“呐喊”尊敬的《海洋世界》领导同志: 正当我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从千里之外的首都传来了授予我“热心读者”的荣誉,顿时学生们向我鼓掌以示庆贺,此时此情使我永远难忘。我深深地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厚爱。我决不辜负领导们对“热心读者”的期望,一定更好地爱《海洋世界》杂志,热爱海洋,热爱祖国,为“海洋世纪”的到来大声呐喊。  相似文献   

3.
与鲨共舞     
<正>迄今为止,在蓝色世界里我找到了20多种鲨鱼并和它们有过亲密接触。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它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那么凶残。相反,人类才日益威胁到它们的生存,它们是我在海洋中的最爱,我的伙伴,我把自己当成它们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海岛,生长在大海边,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蓝色的海洋。我小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船,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或者能像海鸥一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上,看美丽的大海翻起滚滚波浪。后来,我离开了大海和海岛到外地工作时,最喜欢唱一首歌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我想许多同学和朋友都会唱这首歌,而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常常为我是渔家的后代而感到自豪。当我长大成人从事海洋与水产工作,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用于关心海洋、  相似文献   

5.
在我拥有的海图中,最早的一张是以黄色为版底的海图。那还是在我童年的时候,随父亲来到一个建设中的渔村工地上,黄澄澄的长江水、平坦的江滩、雨后春笋似的芦苇成为我童年心中“海图”的第一个“图式”。在我童稚的心中,“海图”实际上是那张黄色的江图。从小学到中学,我心中“海图”的比例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越来越小,而包含的内容却越来越多。从亚洲到欧洲,从北极到南极,我的海图一点点地被理论化。为了使理论的海色变蓝,我曾和几位中学同学顺着江边走了一天一夜,但我少年的目光所及只能给我留下遗憾。中学毕业后,蓝色的少年梦将我引进了航海家的摇篮——大连海运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看见那蓝蓝的大海、那神奇的海底世界,我就非常激动。身居北京的我非常想见识一下那波涛汹涌、辽阔深邃的海洋。心仪已久的我,看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天,我乘车来到了中央电视塔下的太平洋海底世界。最先看到的是大池区。我想,海底世界一定是非同寻常。别具一格。果然,大池里有很多各色各样的鱼类:有雌雄可以互相变性的鱼,又有裂唇鱼,还有鱼中的巨无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开发学术讨论会的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很想要我到会,去年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我没有去成,这次我又去不成了。请同志们不要误会我对海岸带开发不热心,而是时间实在有限,分身乏术,只好写这封信表示祝贺了。最近,因为你们要开这个会议,我想了一下海洋开发与陆地开发如何比较的问题。我觉得两者似乎有这样的区别:(1)陆地(把象喜马拉雅山这类高山除外)几乎到处都住有人,  相似文献   

8.
夏日有智     
正在七月,这个炎热而拥有青青热情活力的季节。我参加了全国第九届海洋知识夏令营,参加了这个夏令营,我在从中学到了很多海洋知识,也得到了历练。七月二十日,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天,我上午去参观了厦门的科技馆。一个台风体验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蛮好这期待走了进去。里面,有一座歪歪斜斜,踩上去还会抖一抖的桥,还有一个隔着黒网面朝这我的巨大电风扇。踏上桥,电  相似文献   

9.
汪祖民 《海洋测绘》2007,27(5):81-82
我最早看到《海洋测绘》是在1986年9月,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时节,我迎来了新的一个学年。我是学习测绘专业的,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里,常为在众多的学术期刊中,很难见到测绘类学术期刊而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能够看到了《海洋测绘》这本测绘类学术期刊。我步入测绘行业学习和  相似文献   

10.
我的群岛     
石声 《海洋世界》2013,(6):58-61
如果你是舟山人,不要说你会一辈子呆在舟山,也不要说你在外地时一定会有去国怀乡之感。但若干年以后,你老了,你会想落叶归根;你在异乡寂寞了,你就会从遥远的地方过来。这时候,你会提醒说,舟山是我的故乡、我的地方、我的家,我对它有责任、有义务,我想说出想说的话。舟山群岛,我的岛,我的祖辈就在这里,儿孙可能也在这座岛。外面漂流多少年,你还是要回家,儿孙还是要回家。  相似文献   

11.
汤涛  思源 《海洋世界》2013,(3):14-18
我一直在思考潜水、水下摄影这些活动对后人和海洋所带来的影响。有时候,是害怕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但是,我不能因为害怕,就不去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我可以从正面的角度,去引导人们了解海洋、认识海洋。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4,(5):46-47
<正>2011年冬,普吉岛的太阳过于热情,让我们知道浴巾的真正用途不是擦水而是遮阳。妈妈,感谢您对我的呵护与严格,您是这个世上最让我没辙的人,看着您渐渐老去,开始依靠着我,我会一直牵着您的手,让您感到温暖和安心。您说:"生活,有喜有悲,有酸有苦,但更少不了甜,要心存美好,心存幸福。"我们都要做到。7岁,第一次看海,妈妈牵我,怕我跑远,爸爸拍下这张照片。后来我学了摄影,拍很多照片,见过很多次大海,但再没有和妈妈在海边的合影,觉得还有的是机会。她以为我不会长大,我以为她不会变老,但我们都错了。妈妈,下次换我牵你!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我都关注着伊拉克的局势,这个国家的百姓至今生活不得安宁。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三十几年前我去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度居然变成这个样子。我之所以关注她、为她焦虑,不是因为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胎生的海葵     
我常对朋友说,我之选择到加拿大定居实在是沾了海葵的光。若干年前我在英国的新堡大学教书,英国虽然人杰地灵,文史辉煌,有莎士比亚、牛顿、剑桥和牛津,但英国人口拥挤、经济不景气,住在那里有种沉闷的感觉。所以三年来我一直想走。有一年加拿大亚伯特大学动物系主任奈索尔到英国来访问我。他在新堡住了两天。我们谈了两天,谈研究、谈教书、谈我对前  相似文献   

15.
马兰 《海洋测绘》2007,27(3):82-82
在我的案头常年存放有《海洋测绘》杂志。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每当新刊发行,我的桌上就会有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杂志,它如同多年的老友一样日日陪伴着我,我于它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朋友,如果你记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诗,我想你就不会反对我说“有测绘人的地方就有《海洋测绘》”。最早结识《海洋测绘》是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图出版社的时候。那时正值出版社编辑日本海图图集,在几位老翻译的指导下,日本《航路指南》、《航海通告》以及一些相关资料都由我来翻译。虽然此时涉及的专业术语还不是很多,但在大学期间我所学的内…  相似文献   

16.
认识海豚     
我结识海豚并不是在海洋公园,而是在太平洋的航线上。当时我是一名水手,漫长的航程十分无聊,我坐在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海在课本上;少年时,海在幻想中。年轻时,大海引起我许多联想,我曾把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想象成大海的波涛,看到广袤的沙漠和浩瀚的戈壁,我也想到了大海。我从小在山的怀抱里长大。在山洼里学会了唱歌和跳舞,在山沟里跟着自己的部队和敌人周旋。山,给过我许多启示,不论遇到什么风浪、险情,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夏令营是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我第一次去拾垃圾,发传单;在海边,我第一次将手机掉入水中;我第一次壮着胆子吃了鱿鱼等等。这个夏令营记录了我太多第一次,而我印象最深,想要记录的事却是一次填色涂色,做问卷调查的活动。这次活动是《海洋世界》杂志社举行的,首先分组,一组,4-6个人,我们组有熟人,也有不认识同学,交代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2月29日笔者代表我国科学家首次正式赴南极考察,从此揭开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史上的第一页。当年还不到40岁的“小伙子”,而今不少人已经称我“董老儿”了。虽深知这是对我的尊称,但心里不是个滋味儿,人就这么老了?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这一生毕竟为我国蒸蒸日上的南极事业作出了贡献!仅仅25年,我国的南极事业从无到有,并已经成为国际南极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我为之感到自豪!说句心里话,我内心里还真的从未觉得我已经到了“廉颇老矣”的时候,虽然没有“我真的还想活上500年”的雄心壮志,但在有生之年,我会继续把精力用到极地的科学研究上去!  相似文献   

20.
我,堀江谦一,日本人。我热恋大海,酷爱航海。1992年10月27日,风和日丽,年届54岁的我又一次迈上了横渡太平洋的征程。这天正值我驾驶人工动力小艇横渡太平洋30周年纪念日,因此今天的小艇与30年前的那只小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美特”号。所不同的是,今日小艇全凭人力,靠脚蹬螺旋桨推动小艇前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