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灌河口外为粉沙淤泥质海岸,口外沙嘴发育,形成主、副槽,拦门沙浅区水深仅2 m左右,波浪掀沙作用强烈,水沙运动复杂。利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灌河口外拦门沙深水航道整治后水动力变化及航槽回淤,特别是台风浪情况下航道骤淤问题。研究表明:灌河口外海域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工程涉及问题复杂,双导堤配合航槽疏浚整治工程能有效发挥减淤效果,通过双导堤间过流断面积补偿能有效降低工程对新沂河排洪的影响,正常条件下航道开挖年回淤约190~330万方,台风浪骤淤约为180万方,建议导堤根部加高以减少口门附近航道回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20 a实测水文地形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灌河干流河道及出口水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干流河道在盐东控制闸建闸前,以响水为界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建闸后,从多年平均来看上段明显淤积下段冲刷;近10 a来,陈家港以下的干流河道弯道凹岸处均为深槽逼岸的冲刷区,且处在持续稳定冲刷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河口外岸滩冲刷强度减弱,近10 a来,河口外冲淤近于平衡状态。这些研究为灌河口码头、航道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汕头港外拦门沙是制约该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对工程海域环境泥沙论证基础上,进一步对工程泥沙问题进行论证和预报,如拦门沙整治后的演变趋,开挖航道的回淤和导流 沙功效等。工程实施期间及完工后进行多年的现场跟踪观测表明,各项工程泥沙问题的预报均获得良好的印证,本文还介绍了外拉门沙整治技术方面的经验,包括运用单导堤改变工程海域水沙营运动力局和泥沙输移方向,导堤的长度和高度,沿堤流和顶冲流的整治,航道工  相似文献   

4.
厦门港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潮流模型试验和泥沙回淤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啸  郑久清 《台湾海峡》2003,22(1):92-101
对厦门港深水航道潮汐水流试验研究和泥沙回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58km长深水航道范围内泥沙总回淤量为 2 80× 1 0 4 m3 a,其中海沧进港航道的墓前礁浅段和猴屿南的嵩鼓水道仍然是回淤率较大的区段 .此外 ,海沧港区的西端由于码头突出原岸线 70 0多米 ,落潮流被挑离码头 ,形成大尺度回流 ,不仅增加了回淤量 ,对船舶靠泊也不利 .对强波浪条件下泥沙集中淤积问题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一次大风浪可能造成的回淤率并不大 ,外航道范围内一次大风浪过程 ( 2d)的回淤率不大于 9.0cm d ,内航道不大于 5.0cm d ,港内不大于 2 .5cm d .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射阳港拦门沙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建设后航道回淤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二期不同整治方案建设后的水流、含沙量及淤积分布特征,论证了不同方案的整治效果。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由于导堤为潜堤,受越堤水流、口门回流等影响,一期工程建设后航道沿程普遍淤积。在一期导堤的基础上将导堤加高后有利于减小口门段航道淤积;将导堤延长后,淤积最严重的部位年淤强度有所减小,但在新的口门附近航道淤积仍然较严重;将口门宽度缩窄后,口门附近的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幅度有限;在航道内增加丁坝后,口门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对改善中段航道淤积有限。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的回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珠江口伶仃洋的动力地貌条件,对该航道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得出回淤主要发生在航道开挖段北部,洪季淤积占全年2/3以及航道增深后回淤并未成比例增加等研究结果,指出了该航道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航道回淤特征,采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莱州湾东部航道回淤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对航道泥沙输运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正常天气下,水流跨越航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下降导致的悬沙落淤是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但淤积量有限。大风浪是造成航道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其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海底侵蚀来沙,河流来沙和沿岸输沙对航道淤积的贡献不大。从水深地形、泥沙来源、底质类型、水文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航道发生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洪季多年固定测点的水文泥沙资料,综合利用Rouse公式及霍夫变换方法,估算了深水航道工程下洪季北槽悬沙沉降速度。从悬沙沉降速度角度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泥沙高回淤的基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与悬沙沉降速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洪季条件下,北槽悬沙沉降速度在2~8 mm/s之间,其悬沙沉降速度随盐度变化有先增大后变小的特点,在7‰左右时悬沙沉降速度最大;结合洪季北槽航道回淤分布,在深水航道CSW~CS3测点附近泥沙回淤量较高,该处航道高回淤是由于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泥沙絮凝条件(盐度)及较高的水体含沙量致使该区域悬沙沉降速度较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上海浦东新开发区的发展,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与治理,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江口深水入海航道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避开拦门沙和不避开拦门沙两类。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河口延伸、汊道演变的规律、汊道的形态与水力条件,提出长江口拦门沙深水入海航道整治规划,近期以北槽-8m航槽为宜,远期可逐步开发至-12.5m  相似文献   

10.
广利河口拦门沙航道水深较浅,用双导堤结合航道疏浚进行整治。通过潮流定床模型试验对航道走向、导堤间距、高程、水流流态和堤头布置等进行了方案优化,同时采用局部动床定性试验进行了验证。推荐方案沿程流速、流态分布合理,基本能维持航道水深并满足设计船型的航行条件,可供类似河口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瓯江口温州区域开发建设的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江口温州区域地处瓯江与东海的交汇处,主要包括正在开发的灵昆岛、温州浅滩、洞头列岛及相应海域,是温州市海洋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随着国际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金属冶炼等为代表的产业转移进入高峰期,国内沿海地区兴起以重化产业发展为动力的新一轮开发热潮,浙江着力推进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区域的开发建设条件日趋成熟,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建设热点,温州城市从"瓯江时代"走向"东海时代"的战略要地,必须要从更高层面的战略视角上加以审视和谋划.要确立科学的发展定位,从沿海地区重组整合、省域开发总体格局、温州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明确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试验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拓展区等四大功能.要构筑高效的开发框架,把握"一提升、二先导、三强化、四联动"的发展方针,构建"一轴两圈"的空间开发格局,即"聚力一轴",集中力量建设灵昆岛-温州浅滩围垦-状元岙港区发展轴,主要布局优特钢、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港口物流、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瓯江口温州区域开发和温州大都市东拓的"主骨架";"做特两圈",北部临港产业发展圈要充分发挥大、小门岛深水岸线长、产业发展空间大、环境自净能力强和毗邻国际国内主航道优势,着力引进大型石化和钢铁工业项目,配套发展炼化、物资储运配送等临港产业,成为国内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基地;南部海洋旅游休闲圈要以洞头本岛为中心,联合周边岛屿,依托优越的海岛生态环境和独特滨海景观,形成以海景房产、滨海休闲、中心渔港为特色的海洋休闲产业圈,成为浙南沿海重要的海岛旅游休闲基地之一.要培育临港型产业体系,把握国际产业转移高级化趋势,着眼温州现有产业基础和升级需求,发挥瓯江口温州区域港口、滩涂等资源优势,着力建设石化、钢铁、装备制造、船舶修造、高新技术、生态农业等六大产业基地,大力培育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憩、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服务中心,构筑起以临港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要构建统筹型保障机制,着力强化区域统筹协调,高效筹措区域开发资金,有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采用 ICP-MS和 AFS对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该海域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Hg、Zn等浓度上升显著;同国内部分海域相比, Zn浓度最高、Hg浓度较高,其他5种重金属处于中等以上水平;Hg的富集系数达3.44,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浓度分布受灌河口沙咀的影响,基本以H07等站位为高浓度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H?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灌河口海域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SQGs法表明,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站位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均会偶尔发生,个别站位Zn的毒性效应会频繁发生;加拿大沉积物质量标准法表明Zn、Cu、As对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较高, Zn的不良效应可能发生甚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了江东大桥建设前后大范围的流场,比较了建桥前后水位、流速、流向等水动力因子的变化,评价了大桥建设对工程区域水动力的影响,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为大桥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珠江河口特征认知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焕庭 《海洋学报》2018,40(7):1-21
人们对珠江河口的认知发生过几次飞跃。第一次认知飞跃,柯维廉(W.Olivecrona)1915年首次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的概念;第二次认知飞跃,吴尚时1937年证明海水曾深入广州形成珠江河口湾并发育三角洲,1941和1947年先后著文肯定了珠江三角洲的存在,并确定了其主体范围;第三次认知飞跃,曾昭璇1980年提出了冲缺三角洲的概念,1997年提出了串珠状冲缺三角洲发育模式,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位置;第四次认知飞跃,赵焕庭1982年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叠置晚更新世晚期老三角洲与全新世中期现代三角洲,新资料显示还存在晚更新世中期三角洲;第五次认知飞跃,赵焕庭等于1973-1982年间运用西蒙斯优势流概念和河口盐水楔理论研究了口门和河口湾滩槽地形的发育演变;第六次认知飞跃,吴超羽等于2006年创造性应用自己研发的长周期机理模型和沉积学、地貌动力学等多学科互证,量化再现了珠江三角洲6~2.5 ka BP"镶嵌式"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3年8月份开展的水质监测,分析五龙河口海域夏季表层海水中pH值、盐度、溶解氧(DO)、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等因子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评价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各调查指标均超出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有机污染状况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高富营养,通过营养盐N/P比值判定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质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苏北灌河口近岸海域三维水质模型,按照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采用自净过程积分方法,计算了氮和磷营养盐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年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6 000和6 00t/a,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环境容量分别约为2 900和260t,其次是春季,分别约为1 400和140t,冬季和秋季最低,分别平均约为1 000和90t。对比分析现状污染负荷,研究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量削减率分别相当于当前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入海负荷的55%、7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北部灌河口沿海城市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营养盐是控制长江口流域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之一。分析亚硝酸盐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关系,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基于弹性BP神经网络,建立亚硝酸盐非线性预测模型,目的是通过影响因子在线监测,间接实现亚硝酸盐在线监测。依据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获取方法不同,形成基于弹性BP神经网络、基于遗传算法和弹性BP神经网络,和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和弹性BP神经网络的亚硝酸盐预测模型3种。通过仿真实验,分析3种模型对亚硝酸盐预测的影响,发现基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和弹性BP神经网络的亚硝酸盐模型预测效果最优,为选择合适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珠江口外沿岸海域2006年夏季(7-8月)及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1月)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盐度分布,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特征及其与上升流、中尺度涡旋和海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调查海域冲淡水扩展、上升流、中尺度涡等现象在温度、盐度分布中都有很明显的表征,并对跃层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跃层类型;在冲淡水扩展的影响下,还形成了双跃层与障碍层现象.2)冬季海水混合剧烈,沿岸浅水区域跃层现象不明显,在陆坡深水区存在跃层现象.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analysis on field data obtained by 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the flow regime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s studied by use of a 3-D numerical model.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riolis force,saltwater intrusion and freshwater inflow and tidal current interaction,are depicted in details.The main driving forces and some important effective factors of lateral,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circulation are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7年和1998年两次潍河河口水文调查资料分析了潍河河口的水文特征及建闸截流的影响。结果说明,潍河是一个M2潮占主导地位的不规则半日潮弱潮河口。上游建闸截流使得河口5、6月份的水温降低而盐度增高,并减少了口门内重力环流的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