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地下水化学预报地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炜  林颐耀 《地震学报》1981,3(1):55-60
我国利用水化学组分变化预报地震已有十年实践历史,通过多次强震的检验,说明地下水化学方法是一种可用的中短期预报手段.本文以华北地区三次大地震为重点,试图通过总结我国近期几次七级以上强地震的水化学前兆反映特征,探讨地下水化学在地震预报过程中的作用及前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水化学预报地震的前兆机制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苏联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1989年签署的科技合作协定,为执行利用地震学和地下水方法进行地震中短期预报方法合作研究的课题任务,以奥斯潘诺夫为组长的哈萨克地震研究所专家组一行5人于1990年2月20日—3月6日在新疆地震局进行了为期15天的合作研究。双方学者就地震学,水化学和水动力学预报方法进行了范围广泛的交流。中方学者详细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水化学短期异常指标与地震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四川地区水化学自建台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四川及邻区所有6级以上地震和部分5级以上地震前四川水化学各台项的中期异常特征、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过渡特征以及短期异常特征,提出水化学短期异常指标判据和预报规则,并对提出的短期预测指标用R值进行预测效能检验。  相似文献   

4.
1964年文献曾对地下水预报地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由于震前地下的变动及岩层物质溶于水中可引起地下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196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派出了一个地震队,在邢台地区开展了氡气及水化学因子预报地震的工作,首先观察到震前氡气突跳的现象。随后,辽宁省地震局在预报1975年海城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在预报1976年松潘、盐源等地震的实践中,都充分注意并应用了氡气突跳现象。1977年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聊古一井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以实际观测的水化学组分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实例为基础,讨论了该井水化学组分震前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利用断层位错理论和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认识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组分变化场源兆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及预报意义.所获成果丰富了对场源兆地震前兆的认识,同时对地震预测预报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年的观测实践表明,水氡观测点有灵敏和不灵敏之分。只有那些灵敏水点在地震前才会出现明显的水氡异常变化。1983至1984年我国开展了水化学方法预报地震的清理攻关,发现在几次强震中有异常反映的水点仅占监视区全部水点的1/3左右。努力  相似文献   

7.
十余年来水氡预报地震的实践表明,要提高预报的效果,观测到地震的前兆信息应切实关注井孔环境的构造条件、迁移条件及氡物质形成条件。由于地下水和氡是传递地震信息的介质,笔者认为当前提高水氡预报地震的效果,关键是井孔对地震的敏感性,即所选择的井孔是否能出现地震的前兆信息,信息幅度的大小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三个途径,即  相似文献   

8.
目前利用水氡浓度预报地震的工作,存在着如何识别正常与异常变化的问题,把正常动态变化视为趋异常,这种错觉目前仍然是难免的。本文从观测点的地质、水文地质与水动力条件分析入手,以氡浓度年最大变幅为数量依据,提出了闽东南地区水氡浓度正常动态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水动态和水化学异常预报地震,目前被认为是突破短临预报的有希望的前兆手段之一.根据对临汾盆地近期危险性的研究,认为在我国大陆未来十年左右的活跃期内,临汾盆地可能发生5—6级甚至7级左右地震.临汾地区自1979年开始建立地下水观测网以来,随着地下水预报地震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观测的实践,发现原有水网质量不能满足地震监测预报的要求,因而设想在2—3年内,结合地质、水文  相似文献   

10.
应用“九五”子专题“水化学参量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预报方法对河北省及邻区1983年以来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程扫描.在预报指标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本省的水氡资料特征作了适当调整.结果表明,“中期、短期异常预报跟踪方法”在河北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效能R值评分结果表明,70%以上井孔的水氡资料通过R值检验,具有监测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震综合预报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作者对地震综合预报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现有的经验总结、定量综合预报的思路及其对比,并对当前如何进行综合预报提出了初步具体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法是地震预测方法中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研究震前地球化学成分的异常变化,找出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进行地震预报.已有的地球化学法地震预测主要包括水化学异常、气体化学异常、土壤化学异常方法,由于水和气是组成岩石的介质,也是反映岩石受力变形和破裂的灵敏组分,因此水化学异常成为最常见的震前地球化学异常.常用的水文地球化学预测方法是监测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氡、氢、氦等)、水质组分(B、F、Li和Sr等)、水电导率、水温及水位等化学和物理的异常,还有一些稳定同位素比值(He~3/He~4及Ar~(40)/Ar~(36)等)的异常变化,并对监测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岩石力学实验进一步得到水化学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相关的地震预测意见.本文通过了解水文地球化学法地震预测的发展现状以及多个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实例,分析总结多种水文化学异常信号的特征和测震结果,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分析了水文化学异常形成机制,如岩石破裂机理、混合机理、振动机理、压溶机理等,并结合监测实例和影响水文地震预测的诸多因素分析与评价水文地球化学法地震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动力条件是盐湖成盐成矿的必要条件之一.利用研究区各类水体的理化参数(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水化学特征、元素比值等参数识别尕斯库勒盐湖成盐元素的来源及水力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尕斯库勒盐湖成盐元素主要来源于蚀源区岩石风化,其中冰川融水、硅酸盐风化、碳酸盐风化和蒸发盐风化分别占0.04%、0.15%、63.89%和35.92%,在祁漫塔格山前一带,受到深部补给作用.高山区到平原区,水动力条件总体上逐渐降低;而在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大含水层Ⅰ~Ⅱ之间水动力条件逐渐减弱,含水层Ⅲ~Ⅴ之间水动力条件变充足.河流与溢出带水体之间存在局部水流系统,与平原区含水层之间存在区域水流系统.水动力条件和水力联系对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控制着元素的迁移速度以及元素在空间上的富集规律并影响着水化学类型.  相似文献   

14.
董国胜 《地震研究》1991,14(2):127-131
本文主要运用结构系统概念,建立地下水(水位、水化学)异常量、干扰量与地震之间的二维突变模型。并利用二维突变模型处理观测数据,用于多震区中强地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自然地质环境条件下非均质层状地基对结构物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层状饱和土的刚度矩阵的建立,对不同夹层条件下的地基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均质土层地基,由于非均质地基土层存在的非连续性界面,非均质夹层能明显影响地基的波动响应特征,对地震波有着显著的选择性滤波作用,尤其在含软夹层地基条件下能极大削弱入射波中的高频成分,而硬夹层则能极大滤除地震波中的低频成分。在对地基地震响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单桩和群桩码头结构的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对含夹层地基条件下不同刚度结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研究表明:对不同刚度的结构物,由于其固有自振频率的差异,不同夹层地基对其地震动力响应存在显著不同的影响规律,由于单桩结构较低的固有频率,使得其对低频波更为敏感,其固有振型在含软夹层地基条件下更容易被激发引起结构共振,而群桩结构则刚好相反,由于其更高的固有频率,在软夹层地基条件下由于高频波的滤除使得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显著降低,而在均质或含硬夹层条件下更容易激发其固有振型。通过对不同夹层地基条件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同时受地基夹层条件以及结构自身动力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可为非均质地基条件下的结构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频度衰减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本文中,作者根据109次地震系列的资料再次审查了以前提出的根据地震频度预报地震的方法,并对几次预报作了小结,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鲁西地区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场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组分、构造条件和构造活动性是影响水气组分的主要因素。位于活动构造带上的井、泉中的水化学组分变化对地震反映敏感。各井、泉映震的敏感因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MS6.9地震前几种地震波参数的异常特征。该次地震前初动符号、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尾波持续时间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地震活动空间图象、时序曲线也存在一定的异常。根据上述异常作者对该次地震作出了短临预报,预报三要素与实际地震相符。介绍了预报思路和方法,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的预报和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前进行中、短临阶段预报及大震现场预报的主要思路、方法和依据。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活动特征、大震的47年重现周期和应变能的积累;短临预报的主要依据是:滇西南地震活动中心的动态演变、M_L≥5.0级地震震中定向迁移及地震活动过程。大震后现场跟踪预报和最大强余震震级判别主要用了∑√E—lgt和b值截距法。最后本文对预报情况进行了总结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天津王3井开采引起的水化学测项变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英  刘学领  邵永新  路鹏 《地震》2008,28(2):131-138
地下热水的大量开采, 对水化学观测已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开采的初期, 水化学观测受其影响并不明显, 而随开采时间的延续影响会越来越显著。 地下水的压力、 温度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所以在水化学观测过程中, 对井孔状态的监测至关重要。 该文试从地下水动力条件和热动力条件两方面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