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云雾沟银多金属矿位于丰宁一隆化深断裂的北侧,是近几年地质大调查项目新发现的中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总结,确立了区内岩性、断裂构造、蚀变及物化探等找矿标志,提出了在矿区内应寻找新的矿化体,在外围应围绕丰宁一隆化深断裂寻找与斑岩型、次火山岩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阳山县石寨矿区隶属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是武警黄金九支队首次针对此类型矿床进行勘查。矿区内花岗岩体广泛与石炭系地层接触,接触带长度延伸较长,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的矽卡岩带,受接触带构造影响,在走向与倾向上整体呈"S"型舒缓波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带中。通过物化探基础性工作,并利用钻探及槽探工程进行查证,物化探异常与已发现矿脉吻合度较高,且深部呈现铅锌多金属元素富集增高的趋势,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区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析与找矿前景分析总结,为在该区深部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扩大其远景规模提供了明确方向和详实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小康锰银多金属矿受下三叠系溪口组地层、断裂构造破碎带和花岗斑岩接触带控制,氧化锰(银)矿床属“淋积型”,含锰层经热液叠加改造和风化淋滤后在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铜铅锌矿体分布于酸性偏中性的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中(部分为层状夕卡岩),呈浸染状赋于夕卡岩中或沿裂隙充填成矿。主要围岩蚀变有夕卡岩化和角岩化。该矿床从上至下具Mn(Fe)-Ag,Pb,Zn—Cu,Pb,Zn的垂直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5.
不大远铜钨钼多金属矿区与朝鲜惠山-利原金多金属成矿带同处于一个裂谷边缘,朝鲜境内有惠山、云兴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及检德超大型铅锌矿。其成矿地质条件十分相似,同是燕山早期侵入岩侵入到古生代地层,并且综合信息表明该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有希望寻找到惠山、检德式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6.
胡彩春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41-67z1142
正我国钼矿资源丰富,近年来钼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钼金属及合金具有重大的战略储备价值,在冶金、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被各国政府视为战略金属。目前,福建省发现有漳平北坑场斑岩型钼矿、古田西朝斑岩型钼矿、建阳井后岩浆—热液型钼矿、龙岩学堂坑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等若干大中小型矿山。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的镍钼钒多金属矿分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中的镍钼钒矿、沉积型镍钼钒矿和次生淋滤型镍钼矿等4种矿化类型。文章重点介绍了沉积型镍钼钒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探讨了黑色岩系底部镍钼钒多金属矿层的成因机理,提出了"白烟囱"型的成硅(磷)、成矿、生物爆发的形成机制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岩相古地理、深部岩浆岩及断裂构造等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自森 《地质与勘探》2012,48(2):268-273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嵩县土岭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土岭村钼多金属矿 有蚀变破碎带型和石英脉型两种。蚀变破碎带矿化以金为主,局部含钼,总体矿化较差;石英脉型在北部土岭 村一带以铅钼矿化为主,南部大西沟一带则以钼金矿化为主。矿体受三级火山机构、断裂及下伏的隐伏岩体 控制。石英脉型钼矿形成于熊耳晚期,为晚期火成岩岩浆热液沿早期流纹斑岩近水平节理及裂隙充填形成, 后期经下伏隐伏岩体形成的含矿热液叠加,出现铅钼矿化和金钼矿化。综合分析认为蚀变破碎带中的金钼矿 化较弱,找矿应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同时应注重深部隐伏斑岩型钼矿的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石湖多金属矿区处于鸭绿江裂谷边缘的辽东—吉南成矿带之中,其间分布着集安市前石岭铅锌矿点、集安市杨木林子铅锌矿点、集安市大关门砬子铅锌矿点、集安市望江楼铅锌矿点、集安市秋皮沟铜矿点等,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环境,找矿标志明显,通过对铅锌等矿种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的全面总结研究和重新认识,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并对区域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蓝田将军岔金多金属矿受地层、断裂带控制。矿种数量较多,探明储量较大。矿体赋存于熊耳群细碧角斑岩系中,与构造蚀变带产状基本一致,呈脉状、透镜状。  相似文献   

11.
罗甸南部位于右江造山带北缘,褶皱断层较为复杂,穹状构造发育,有利于多金属矿床形成。本文简要叙述该区多金属矿产特征,并对其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贵州安顺旧州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华  牟军  黄道光  石磊 《贵州地质》2010,27(4):241-244,290
本文通过安顺旧州地区地面调查及钻孔岩性分析研究,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沉积相特征、沉积模式分析,进一步说明该区处于晚二叠世三岔河地区龙潭相区与吴家坪相区的相变位置,属于潮坪—泻湖相至半局限台地相过渡带,是具有特殊组成含义的龙潭组。由此推断晚二叠世龙潭期相变线(带)应为由北(遵义)向南延伸至贵阳后经林歹—平坝—天龙—旧州(研究区)一线向南西延伸到兴义,北西为龙潭相区,南东为吴家坪相区。  相似文献   

13.
黄道光  牟军  王安华 《贵州地质》2010,27(1):13-21,12
本文通过对印江-松桃地区南华系早期铁丝坳组-大塘坡组一段地层特征研究,概略分析了这一时期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对含锰岩系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大体上划分了三种沉积微相,即盆地沉陷中心喷水口、盆地沉陷中心喷水口外围和水下隆起带。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册亨县百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册亨县百地金矿矿区划分为3个矿段,并简要描述各矿段(体)地质特征及取得的勘查进展情况。初步预测各矿体找矿前景及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艾家坪-水城地区是贵州重要的铅锌矿化集中区,铅锌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威水背斜近轴部高角度逆冲断层是主要控矿构造.本文通过对艾家坪-水城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认为,构造是本区铅锌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地层及其岩性作为特定的层状构造及岩石剖面组合成为有利成矿的场所和理想的容矿空间,北西向逆冲断层、层间剥离构造和石炭系碳酸盐化灰岩是本区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进而指出贵州艾家坪-水城地区铅锌矿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可望找到中-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热水沉积岩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绿片岩相为主的霍各乞矿区含矿地层内存在一些特殊的热水沉积岩。通过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共生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硅质岩、含电气石岩、重晶石岩、透辉石、透闪石岩以及铁镁碳酸盐岩类等。这些岩石的存在和研究对于本矿床及狼山地区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的认识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来厂铅锌矿产于江子山背斜NE翼,主要沿NW向构造产出,该矿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集区主要矿床之一,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黄龙组(C_2h),岩性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本文通过对福来厂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与相邻矿区典型矿床的类比分析,认为该区找矿前景好,深部找矿潜力大,应该加大找矿力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州省印江县梵净山石柱岩铜砷矿床勘探地质成果资料①为依据,论述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矿床附近的花岗岩。石柱岩铜砷矿的赋存与富集严格受花岗岩、辉绿岩、断层破碎带及硅化围岩蚀变的多重控制,含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活化迁移,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型铜砷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武陵期。  相似文献   

19.
刘军威 《西北地质》2011,44(2):102-109
通过对夏家店金钒矿床地质特征、矿体赋存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该区主要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地层因素中,寒武系水沟口组黑色岩系为主要的控矿地层。构造因素中,镇-板断裂为夏家店金矿的主要导矿构造,次级断裂(F4、F5)为主要的储矿构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金钒矿的找矿靶区,即以夏家店金钒矿床为中心,夏家店东部构造急剧减弱,但地层完整,应是钒矿成矿有利地段。夏家店至东侧甘沟应开展金矿床的找矿预测。而在夏家店以西至冷水沟段,地层缺失较多,构造变形虽然强烈,但提供形成金、钒矿床的地层建造物质基础差,导致沉积型钒矿规模小,改造型金矿床的矿化强度不理想,找矿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对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详细解剖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西部红层沉积期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古地貌的恢复为切入点,通过对物源、沉积体系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东营凹陷西部红层沉积期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认为:东营凹陷西部红层沉积期可以划分为孔一段时期和沙四下亚段时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红层沉积前盆地整体呈现四面环凸、西高东低、西部地形整体较为平缓的古地貌格局,古地貌的时空差异影响并控制了东营凹陷西部红层层系的沉积。东营凹陷西部红层沉积期存在西北无棣-滨县凸起和南部鲁西隆起两大远物源体系和平南断层上升盘近物源体系,红层沉积后期,平南断层上升盘近物源体系消失。东营凹陷西部红层沉积期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湖泊及滩坝等沉积体系,盆地北部还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古地貌、古物源及古气候的变迁使得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表现出继承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