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海洋地质前沿》2014,(1):封3-封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2.
海洋矿产的研究和开发已有数百年,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完整的分类。本文新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有三:1.海底地质构造区划,首先根据地壳结构的差异分为深洋底和陆缘海底两大类海底矿产,这种划分也反映了板块构造对海底成矿作用的影响。2.海底地质结构,陆缘海底和深洋底均具有“三层结构”,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计划(IIOE-2)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纪念首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计划(International Indian Ocean Expedition,IIOE)成功实施50周年,进一步推动印度洋多学科交叉的新认识,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IOC)、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SCOR)和印度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计划(Indian Ocean 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IOGOOS)在2015年联合启动了第二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计划(Second International Indian Ocean Expedition,IIOE-2,2015—2020年)。本文简要回顾了首次IIOE的发起、实施和主要成果,介绍了IIOE-2的主要内容和我国的优先参与方向,呼吁我国科学家将IIOE-2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更加积极地参与IIOE-2国际合作,推动在印度洋环流与气候、海洋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海底科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4.
海域地球化学勘查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海域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保存条件和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等方面,介绍了海域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地球化学勘查的现状,分析了海域地球化学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地球气候系统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研究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在被热带太平洋“充电”的同时,如何通过大气桥“放电”,从而改变热带太平洋海洋动力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了海洋动力过程在三大洋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 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的联系.结...  相似文献   

7.
<正>《海洋地质动态》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动态》编辑部编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指导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反映当今国内外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展和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报道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海洋开发产业的产生日本产业界真正着手进行海洋开发的时间是六十年代初期。1948年,美国开发路易斯安娜海底油田首先获得成功。随后,在世界各海区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大型的海底油田。通过“国际地球观测年”(1957—1960年)和“国际印度洋观测年”(1959—1961年)等大型海洋调查活动,发现在太平洋海底存有大量的含锰、镍、钴等团状矿物——  相似文献   

9.
国际海洋矿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在俄罗斯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和广泛的交流研讨,对当前国际上的大洋固体矿产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对俄罗斯海洋地质、大洋矿产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实施,为海域审批管理、协调各行业用海、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生产用海逐年大致呈减少趋势,而生态用海面积大致呈增加趋势。用海项目的结构变化反映了海洋功能区划的协调作用,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研究,新一轮的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区划范围应扩大至毗邻区或更远距离。(2)保留区的划定应该慎之又慎,对各个保留区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应该因地适宜。(3)矿产能源区的划定应重点应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4)海域基本功能分区不仅要合理增加兼容功能,而且要明确兼容功能的量化指标。(5)避免出现自然岸线保有率等目标缺少管理法规和可操作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荣 《海洋科学》1985,9(6):58-59
南大洋(Southern Ocean)是指南极辐合带(Antarctic convergence)以南的环绕南极大陆的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面积为3600万平方公里。这个水圈连同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共同构成地理上的南极区。 1984年11月20日至1985年4月10日,我国组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南极考察。除了建站和陆上考察外,还进行了一次以磷虾生态学为重点的,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水文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地球物  相似文献   

13.
(2 0 0 2年 4月修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杂志社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 (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具有前沿性、原创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 ;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和专项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 ;突出中国海区、大洋海洋地质以及“三极”地区研究报道特色 ;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和全球变化对比研究 ;主要内容为 :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  相似文献   

14.
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发现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时全球热液活动系统的认识.对西南印度洋中脊地质构造背景、玄武岩和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热液活动的特点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指出: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使西南印度洋中脊成为研究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地球圈层问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物...  相似文献   

15.
对东印度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它们的区域化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500多个样品进行了涂片研究、整体地球化学、相关分析和地化分区分析研究.用这些结果来确定东印度洋的沉积物分布模式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修订)《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杂志社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2006年改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具有前沿性、原创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和专项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以及“三极”地区研究报道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和全球变化对比研究。主要内容为: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质、综述与评述、技…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4月 2 4— 2 6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海域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研讨会在青岛新东大酒店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系统及沿海省 (区 )地调院的 70多名海洋地质、工程地质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并就海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矿产地质、区调规范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海域 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 :查明测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特征 ,查明测区海底沉积物类型和分布规律 ,查明海底及沉积层地球物理及其构造特征 ,查明海底矿产类型及分布状…  相似文献   

18.
书海拾贝     
大洋矿产地质学许东禹等著海洋出版社出版大洋矿产分为可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可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磷块岩或磷钙土、钙质软泥;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自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考察(1872—1876年)在大西洋法劳群岛附近首次发现深海多金属结核以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957—1958年实施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大洋调查进一步证实大洋底广泛分布着多金属结核,1979年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隆发现"黑烟囱",20世纪80年代德国与美国科学家经过系统调查证实大洋海山区广泛产有富锰结壳,并指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因此,世界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矿业家以及科学家对深海底金属矿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关于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的  相似文献   

19.
桑红 《海洋世界》2008,(9):40-44
太平洋作为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东经146°51’)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面积17967.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5.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  相似文献   

20.
海洋盐度在水循环、海洋环流、海洋生态系统、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受观测的限制, 以往对海洋盐度的研究相对匮乏, 对其进行预报的工作更为少见。本文采用线性马尔可夫模型对印度洋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开展初步的预报工作。根据混合层盐度收支方程, 选择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面温度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SSS等物理量的异常值作为模型的组成部分, 对印度洋SSS开展预报工作。结果表明, 马尔可夫模型可提前9个月对印度洋SSS进行较好的预报。此外, 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和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系数等遥相关因素的加入可将线性马尔可夫预报对印度洋SSS的预报效果(相关系数)平均提高10%。利用改进的模型对印度洋SSS进行提前1~11个月的“实时”预测, 得出预报的SSS时空变化特征与观测场相吻合。综上所述, 改进的线性马尔可夫模型对印度洋SSS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未来可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