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季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上新统以上段)的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上新世气候频繁、剧烈和大幅度波动体现了上新世气候演化的过渡性特征,与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湖相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波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环境及构造背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季风从上新世开始不稳定过渡到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榆社-太谷盆地上新世中晚期的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笥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5MaBP以来的套沉积、榆社张村组与太谷小白组的沉积时代相当,大约形成于3.5-2.3MaBP。从大约4.4MaBP开始,较高含量的云杉、冷杉花粉显示研究区已有暗针叶林生长,从3.5MaBP开始,暗针叶林有了较大的发展,存在大面积的暗针叶林纯林。大致从上新世中期的4.4MaBP开始,气候已经开始变冷,并有较明显的干湿波动,蒿、藜为主的干草原大约从2.3MaBP开始繁盛,表明研究区转变为干冷气候。  相似文献   

3.
在海南排浦发现了海相第四纪与海楔上新世地层界限剖面。上新世地层富含与台湾苗栗群相当的腹足类、瓣鳃类化石组合。早更新世纪地层为潮间坪沉积,富含潜穴,潮汐层理发育。两者之间为厚0.5-1cm的氧化铁层是间断面的标志。其上下均见白云石化作用层,应是西沙事件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台西盆地新生代构造事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建强  黄慈流 《台湾海峡》1994,13(4):323-330
通过不整合,地层缺失,岩浆活动,断裂活动等分析,以及与邻区构造事件进行对比,认为台西盆地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距今约70M-60Ma),古新世末-始新世初(距今约54M-51Ma),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距今约42M-32Ma),晚中新新世-上新世初(距今约10M-5Ma)和上新世末-中更新世(跑今约2.5M-1Ma)。它们在区内表理明显,依次反映了台西盆地从裂谷出现(晚  相似文献   

5.
福建“佛昙群”的地质时代和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郑晓云  郑承忠 《台湾海峡》1996,15(3):215-222
关于“佛昙群”的地质时代,在过去的64a中,人们有着5种不同的见解;第三纪、上新世或第四纪、上新世、晚第三纪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本文对5个原“佛昙群”露头剖面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佛昙群”中包含有中更新世、早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和渐新世的地层。  相似文献   

6.
挪威西部滨外斯托里格滑坡区长期不稳定的证据对挪威西部滨外斯托里格滑坡区进行浅层地震勘测显示,断崖北侧由地震层理清晰的半深海和远冰海沉积物构成,富含各种流体逸出结构,可能是天然气.有证据表明,原先所确认的最早的滑坡之前,也曾出现过滑坡.对斯托里格滑坡区...  相似文献   

7.
Gerald  H  Haug  周立君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8):19-22
关于中美洲的上新世历史 ,最有趣的问题是中美洲航道最终关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改变大洋循环和影响全球气候的可能性。航道关闭是引起地球气候史上北半球从显著温暖期变为冰盖生长期的主要因素。然而 ,关于上新世气候历史的几个基本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中美洲地区的构造历史极其复杂 ,有人曾运用各种方法来重建陆桥的隆起历史。Duque_Caro(1990)鉴定的底栖有孔虫显示出各种动物群存在了约12.9~11.8Ma ,即那时存在一个深海循环障碍。6.8Ma和4.6Ma连续的隆起引起了浮游有孔虫组合发生变化。加勒比海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W.Dansgaard等1990-1992年间欧洲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在格陵兰冰盖正顶上(72.52°N,3764°W,海拔3238m,年平均气温-32℃)取得了几近基岩的冰芯。总长为3028.8m的...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大洋水深几百米处,浅海海底沉积物处在天然气水化物相稳定的压力-温度带.天然气水化物为像冰状的晶体,它是由围绕外来气体分子的大量水分子构成的.天然气水化物存在的证据可以通过在地震剖面上海底模拟反射(BSR)识别和利用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取样获得.在大部分自然分布的天然气水化物中,外来气体分子一般为甲烷.  相似文献   

10.
AND-18钻孔包含了从早上新世到早-晚上新世多个间冰期的硅藻记录。10个富硅藻至含硅藻层位起初是用来确定这-时段的,它们各自都具有明显的特点,组合在-起还揭示了上新世近岸环境连续演化的历史。这些高分辨记录为上新世暖期(深海记录表明该暖期发生于3.5Ma前)前后以及暖期期间的气候环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AND—1B钻孔硅藻属种组合记载了环境演化的间断和趋势。这些记录为我们解释极区中新世气候提供了参考,也为我们解释当现今气温略有升高的条件下陆架冰和海冰会如何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晚第三纪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7个土壤样品、2个冰碛岩样品和1个剪切泥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获孢子花粉33个种属,乔木和木本花粉总数占94.5%,灌木和草木植物花粉总数占3.2%,蕨类植物孢子总数占2.3%,乔木和木本花粉中主要的优势种属为松属(Pinus)和桦属(Petula)以及少量的栗属(Quercus)、胡桃属(Juglans)、椴属(Tilia)和蒿属(Aretmisia)等。根据孢粉组合及形态和颜色特征,认为其时代可能为上新世。说明晚第三纪以来,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可能有一个暖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上新世洛雷托盆地构造与加利福尼亚湾的演化P.J.Umhoefer等洛雷托盆地滨岸部分位于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洛雷托正北的加利福尼亚湾沿岸,面积15×50km。在盆地南部,上上新统沉积岩覆于中新统火山岩之上。这些沉积物沿着盆地西南边缘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东海舟山北部海域获取的我国目前最深的全取心钻孔DZS2孔240.1m深沉积物岩心进行孢粉分析鉴定,通过对松散地层的孢粉研究自下而上划分出了9个孢粉组合带、12个气候期,由孢粉组合带变化反映出的该区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的温干-偏冷干-转暖转湿润-温凉偏干-温凉干旱-转暖转湿润-温凉湿润-转暖湿润-温暖偏干-温和偏干-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比较符合。借助AMS 14 C、OSL测年和古地磁测试结果,分析了上新世以来舟山北部海域上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化特征,进一步丰富了该海区的新生界的孢粉学资料,为该海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白垩纪末-古新世早期,始新世中期,始新世晚期-早新世,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发生的5次事件,它们在区内表现明显,伴有不整合,地层缺失和岩浆,断裂,褶皱等活动,同一构造事件在不同构造单元发生的时间可以有早有晚,程度有强有弱,性质有张有压,或造陆造山或造海造盆,但是这些表现却互有联系且可在全区追踪对比。  相似文献   

15.
对文莱近海Champion三角洲基底页岩驱动向斜的3D地震研究及其对大型三角洲体系的早期构造演化的意义。砂岩中断层破坏区内的空间关系页岩中脱矿化破裂的应力相关渗透性深部断层再活化引起的Anzi-Calvello和NorthernS.Arcangelo盆地(意大利亚平宁南部巴西利卡塔)上新世—第四纪的扭压演化。构造沉积作用对台湾附近产出气体水合物可能性的控制对泰国北大洋盆地同期断裂和后期断裂的模拟 :对冲断层—水平层分离的证据。尼日利亚深水泥火山2000年超压专题讨论会 :钻探与开发超压储集层(200…  相似文献   

16.
四国海盆起源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国海盆位于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菲律宾海的东北部,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而形成的一个目前已不活动的弧后盆地,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洋壳裂开历史,并且具有双翼不对称扩张模式。其磁条带具有“东西不对称、南北不对等”的特点,从而造成四国海盆“北宽南窄、东凸西平”的地形、地貌特征。四国海盆具有典型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半远洋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少量的远洋沉积。在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盆地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一定的岩相组合特征,并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中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和东部,晚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上新世和更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均发育有碎屑沉积。由于中更新世南海海槽的形成及其对物源的阻隔作用,在盆地北部发育了远洋粘土和钙质生物沉积。中中新世,盆地的北部、东侧和西侧均有火山活动发育,晚中新世仅在东部岛弧区有火山活动;上新世仅盆地的北部有少量的火山活动,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在盆地北部发育。  相似文献   

17.
由地震活动性、地球形状、重力异常和异常的热流反映出在赤道附近的中印度洋盆地内,沉积物和基底的强烈变形,显示出在长波长和短波长两方面的板内挤压岸石圈变形的明显证据.地震反射剖面显示,基底东西向线型波状起伏以及与地球形状不规则有关的基底高和低,  相似文献   

18.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白垩纪末—古新世早期、始新世中期、始新世晚期—早渐新世、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发生的5次事件。它们在区内表现明显,伴有不整合、地层缺失和岩浆、断裂、褶皱等活动。同一构造事件在不同构造单元发生的时间可以有早有晚、程度有强有弱、性质有张有压,或造陆造山、或造海造盆,但是这些表现却互有联系且可在全区追踪对比。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西北沙巴近海区早中新世到上新世的古沉积环境。对108SSPC作了生物地层的重新调查,并施工了竞争者并。  相似文献   

20.
大洋缺氧事件为高碳埋藏期 ,可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减少、底层水氧浓度降低以及生物灭绝。多数大洋缺氧事件被认为是由碳的高生产力和从表层水中输出引起的 ,然后保存在富有机质沉积物(黑色页岩)中 ,但还不清楚引发这些事件的因素。这里我们提供了发生于112Ma之前的白垩纪中期大洋缺氧事件的稳定同位素数据 ,表明增强的温盐成层现象为该事件的可能成因。大洋缺氧事件lb与表层水温上升和导致西特提斯洋和北大西洋的隔离盆地中的底层水减少以及碳埋藏量提高的径流量有关。这个事件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上新世 -更新世地中海腐泥形成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