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12):4-4
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几名科学家将“冰云和地面高度卫星”收集到的数据与近50年来南极洲东部伯德冰川向海洋漂移的速度进行了比较,他们首次发现了证明在南极洲冰层下极深的地方有大量流动水存在的证据,这些水流加快了冰川入海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据科学家估算,每昼夜约数百吨乃至上千吨陨石坠落在地球上,其中的大部分掉到海洋,杳无踪影。掉到陆地上的陨石大部分坠入沙漠、森林和高山峻岭等人迹罕至地区,踪迹难寻。只有很少一部分陨石坠落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因此,人们只能搜集到为数不多的陨石。随着人类对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日益深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南极洲堪称庞大的陨石宝库。自澳大利亚南极探险队于1912年发现第一块南极陨石到1968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极洲总共只找到6块陨石。1969年,人们在南极地区发  相似文献   

3.
海平面升高新说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召集的一组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变暖将使海平面平均升高34cm,这一数据与美国环境保护署1983年的估计值相差甚远,当时他们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75cm。现在的预测值之所以比以前大大减小,部分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时讯     
南极历程备忘录首踏南极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乔治王岛上的阿根廷、智利、巴西、苏联、波兰、乌拉圭等国的南极站站长、科学家和美国"公主"号考察船船长等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发现南极洲古陆周围纯洁的大洋水中含有来自上万公里之外文明世界的痕量铅污染物质。 南极海水中的天然铅和工业铅含量虽然远远低于使动物处于铅中毒的危险界限,然而这一发现证实了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尤其是含铅石油导致了它运移到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唐锦龙  游仲华 《海洋学报》1986,8(1):121-126
南极大陆被坚硬而巨大的冰川、冰盖连成一体,上有占该大陆面积不及5%的裸露岩石区,而且尚有活火山,其中一座埃里伯斯火山就是在我们取样的罗斯岛上。南极洲主要可分为两个地质区[1]:其一是东南极洲,它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占南极大陆的大部分。它是典型的大陆性地质,基底为火成岩和变质岩,上面覆盖着较年青的水平沉积岩和层状火山岩,其中以片麻岩为最多;其二是西南极洲,它一般由较年青的变质岩构成,那里的火山仍然在活动,所以侵入岩和火山岩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7.
1981年美国的科学考察船“埃尔塔宁”号在智利南岸附近的南极洲贝林斯豪森海底,发现了明显由巨大天体降落造成的火山口构造。1995年在该区进行钻探,采集了第一批岩石标本。二年后德国不来梅湾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R.Gersonde研究了这些标本。科学家通过...  相似文献   

8.
1 南极洲与澳洲的P-T边界P-T边界最可能的海洋层型层位在首次出现牙形石Hindeodusparvus的中国梅山剖面中,那里的边界和世界范围内其他海洋层序在碳酸盐和有机物δ13C减少值上有明显的偏差。有机碳δ13C的减少已在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非的非海相层序中用于确定P-T边界。位于边界的同位素特征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煤层的突然性全球间断(Retallack等,1996);②形成煤的Glossopteris大植物群及其独特的Vertebraria根系的灭绝(Retallack等,1997,1…  相似文献   

9.
南极是南极洲和环绕着它的南大洋浩瀚水域的总称。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发现的大陆,也称第七大陆,它是我们星球上研究得最不够的地区。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的1.5倍,几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洲的2倍。从面积上看,它是地球上的第五大洲。  相似文献   

10.
虽然非洲与南极洲之间的相对运动已经有很长的研究历史(如Le Pechon和Heirtzler,1968),但是只是最近才弄清了努比亚(西非)-南极洲和索马里(东非)-南极洲运动之间的区别.DeMets等(1988)认为西南印度洋海岭的数据不能说明努比亚-南极洲和索马里-南极洲运动;Jestin等(1994)证实了这个结果,认为努比亚-索马里边界与西南印度洋海岭呈相交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最新人造卫星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大的峡谷系统和一个大型湖泊可能位于南极洲东部伊丽莎白地区冰原之下。该峡谷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更长,据估算其长度达到1100千米,深度1000千米。由于缺乏对冰层厚度的测量,科学家对伊丽莎白地区冰原之下的地形了解甚少。它对于理解冰原动力结构、地形以及气候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冰原之下的峡谷是  相似文献   

12.
朱佛宏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2000年3月在美国帕利塞兹举行的“小冰期和中世纪温暖期”专题讨论会上 ,世界上首要的气候学家探讨了20世纪全球性变暖之前气候的自然变化。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 ,美国科学家LambHH就提出了有关在1000~1300a期间地球上全球性变暖的学说。气候学家HughesMK和DiazHF强调指出 ,已有的资料只允许我们谈论在某些特定时期内某些局部地区的变暖。同时由于资料的缺乏也不能完全否定该过程的全球性质 ,特别是涉及世界大洋和南半球。对采自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岩心分析表明 ,约1000年前地球上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13.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4,(10):2-3
南极科学家解开南极洲怪声之谜 一种被称作“仿鸭叫”的噪音每到冬天和春天就会出现在南极洲,然而它的来源却困扰了研究人员数十年。现在声音记录仪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这种声音事实上是南极小须鲸在水下发出的叫声。这种奇怪的声音最早是在50多年前由潜水艇探测到的。那些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对这种鸭子一样的声音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4.
南极冰雪大地,冬季气温降至零下57℃,凛冽的寒风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猛烈横扫南极广袤冰原。自100年前发现南极帝企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探索帝企鹅孵卵哺育雏帝企鹅的奥秘。生活在南极洲的帝企鹅大约有40万只,是世界上16种企鹅中块头最大的,也是世界上会潜水的禽类中个儿最大的。成年帝企鹅站立时高达1米左右。在所有企鹅中,帝企鹅最不喜活动,陆地上行走时步履蹒跚东倒西歪,但能夹稳正在双脚背上孵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海洋学家、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库珀准备建一座水下城市他和他的同行———夏威夷大学教授亚历山大·马拉霍夫甚至已估算出这一项目的总造价需5亿美元。而且,私人赞助该项目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水下城市的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如果资金能尽快到位,那么5年~7年后即可建成两位科学家认为,“海底之家会相当舒适,在那里可以一连住上几个月。库珀说:“海洋是我们星球上最早的生命保障系统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且开发海洋也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迫切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国家就开…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3):6-6
最近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南极冰川融化后产生的水并不是平均分布到全球海洋中去的,而是聚集在北美和印度洋周围。这对美国东海岸来说是个坏消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将要承受海平面突然上升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赵勇 《海洋世界》2014,(1):20-25
<正>遥远、孤独、美丽、神秘的南极洲,是我们所居住的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被发现的白色大陆。那里有巨大的冰山、纯净的冰盖、瑰丽的极光、可爱的企鹅、憨厚的海豹、刁钻的贼鸥,更有肆虐的暴风雪、魔鬼般的白化天、漫长而极其难熬的极夜……不能与读者完全分享体会,只把记录的点滴以图说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8.
具有巨厚冰盾和周围海洋的南极洲大陆是形成地球气候及全球性大洋环流的最重要因素。环抱南极洲的环南极洋流造成了大陆的热隔离和明显的纬向温度梯度 ,因此在南半球产生了大气和海洋环流。南极洲周围海冰的广泛分布促使形成了充填世界海洋广大深水部分和保证其通气及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南极洲洋底水体。一般认为 ,反映气候波动的冰盾容积的变化回答了过去地质年代海平面的强烈变化。在大陆和南大洋的多年研究表明 ,中生代和新生代初期 ,南极洲的气候要比今日暖和得多 ,当时它被茂盛的植被覆盖 ,这一点局部反映在白垩纪煤层的形成中。…  相似文献   

19.
海洋前沿     
1南大洋的碳吸收能力超出预期在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深层海水上升到表层时可以吸收大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携带这些二氧化碳再次沉入海底,直到几百年后再次上升。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密切关注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早期直接测量海水含碳量的研究认为,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海洋吸收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海豹传奇     
全世界共有19种海豹,以南极数量最多,其次是北冰洋。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达零下94℃,生活在那里的海豹靠覆盖全身的厚厚脂肪御寒,冬天就在冰下生活。海豹通过自然冰洞或用自己的犬牙啃开冰洞呼吸,那里的冰层有3米厚,由于潮汐使沿海岸冲击出的冰缝为海豹提供了呼吸空气的通道,使它们能生息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