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有机烃在预测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许多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中都发现有烃类组分的存在,这一现象已越来越受到矿床学家的关注。有机质、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成因关系。有机烃指标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和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是一个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新的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还不十分成熟。本文从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床的应用实例着手,归纳出金矿体上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模式,并对异常来源以及异常模式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有机烃组分间相关特性能有效反映深部隐伏金矿体的赋存空间和成矿规模,为利用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矿体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体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量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烈善  韦龙明 《地球化学》2001,30(6):579-584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和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体品位呈密切相关关系,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定位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不磨金矿是海南地区主要的岩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的展布特征和异常综合分带模型,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研究发现:各组分在纵向上产生明显的轴向分带和多个浓集中心,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根据区内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预测,认为本区深部还存在盲矿体或第二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6.
大量岩石测量结果表明,百福堂地区铅锌矿成矿过程中存在有机烃气参与,已知矿体上方地表有良好的烃气异常反映.为了确定成矿靶区以及对矿体外围进行成矿预测,运用有机烃类综合地球化学方法对百福堂地区铅锌矿进行成矿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圈定了百福堂地区成矿靶区,与传统地球化学晕圈相吻合.该方法弥补了传统地球化学方法的不足,也证实了利用有机烃气测量方法在该区开展深部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荧光有机组分指数与烃源岩生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有机组分是各类低熟-成熟烃源岩的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本文在研究吐哈与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烃源岩时,提出荧光有机组分指数概念。它作为主要生烃指标之一,并配合其他有机岩石学参数,在评价低熟-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纯芳  翁成敏 《现代地质》1998,12(4):591-597
摘 要  通过对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煤级煤样的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概括了湘中南 龙潭煤系煤的有机显微组成和主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其中的气煤、肥煤和焦煤是具有 较高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是这一阶段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9.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 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 g/cm3,1.6~2.2 g/cm3 和大于2.2 g/cm3 的密度,分离成1,2,3 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 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2,3 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C 元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1 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2,3 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 组分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1.11%;2,3 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26%,2.77%,两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90% 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烃气测量是油气化探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应用的烃气测量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测量土壤中游离烃气如K—V指纹法、吸附丝法、物上气法及直接取土壤气测量法等。此类方法由于需特殊设备及壤气测量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目前还未得到普遍应用,另一类为土壤吸附烃气法即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酸解烃气法、此法在多数油气田上取得好效果,但也有相当多的地区如黄土、荒漠及水网发育等特殊景观区效果不好或不显著。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烃气测量法──土壤相态烃测量法。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只选择性提取由油气藏渗漏过程中保存在运移通道围岩及近地表土壤各种次生矿物结构中以"穴居"态存在的轻烃组分。"穴居"态烃为累积性的指标,不受外界温度、修水等的影响,保存较牢固,测定结果稳定。相态烃法避免了酸解烃法存在的生物成因烃、矿物同生烃及碳酸盐的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指标的信噪比,突出了应有的异常。本方法已在黄土厚覆盖区两个已知油气田和一个风成沙覆盖的断裂发育油田上试验获得成功,结果表明相态烃法优于酸解烃法。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铧厂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铧厂沟金矿位于西秦岭勉略缝合带南侧,其产出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细碧岩、凝灰质绢云千枚岩和灰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铧厂沟金矿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在铧厂沟金矿的石英中发育了CO2-H2O型、纯CO2型、H2O溶液型和含子矿物型四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早期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H2S,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60℃,盐度为0.43%~5.14% 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四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H2O溶液型包裹体占了大多数,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0℃,盐度为0.43%~11.19% 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8~228℃)和盐度(0.18%~6.59% 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主成矿阶段压力为70~195MPa,成矿深度为5~7km。总体而言,铧厂沟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的矿质的大量沉淀,铧厂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地质与矿床类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宗静婷 《西北地质》2004,37(1):97-101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细碧岩型、黄铁绢英片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金矿物是自然金。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岩石强烈变形、彻底退化蚀变以及后期含矿热液交代与充填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属于火山-沉积岩系中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铧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冈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带成矿有利部位。矿区出露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和中上元古界碧口群。矿床内发育的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韧性)-左行(韧脆性)-右行(脆性)多期(次)活动矿化受透镜状细碧岩控制,分布于韧性剪切带之中。矿体蚀变强烈,新生矿物定向排列,脉体中矿物具亚颗粒、变形纹、变形条带等料内变形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稀土分析结果表明,基性火山岩是金的矿源层。金矿的形成富集与韧性剪切带多期(次  相似文献   

14.
铧厂沟金矿床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铧厂沟金矿床区域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 ,区内发育一条较大区域韧性剪切带 ,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 ,强变形带和弱变形域呈镶嵌形式。区域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左行—右行多期 (次 )活动 ,剪切方位也多次变化 ;早期形成温度约 5 0 0℃ ,以右行剪切为主 ,古应力值大于 0 .0 75GPa。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 ,最终形成脆性断裂。区域韧性剪切作用控制矿床、矿带的分布 ,并使部分金从矿源层分溢出来 ,产生第一阶段金的富集。次级韧脆性剪切带 (控矿剪切带 )控制富矿体的分布。因此 ,铧厂沟金矿床可称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另外 ,中 -下泥盆统三河口群第一岩段第一岩层 (D1 -2 SH1a)部分原岩有明显海底热水同沉积特征 ;在矿床之西万家山—张家山应注意寻找硅化石英粗糜棱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的逆冲推覆带内,矿体呈透镜体或脉状产于新元古界蚀变细碧岩及泥盆系灰岩中,受控于近EW向叠瓦状逆冲断层及韧脆性剪切带。为了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对矿区蚀变细碧岩型矿石和含矿石英脉中的铬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2件铬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09.4±2.3 Ma和211.5±2.5 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211.4±3.6 Ma和215.3±3.9 Ma,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铧厂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12~209 Ma。结合铧厂沟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推测铧厂沟金矿床形成于扬子板块与秦岭微板块的碰撞过程,其成矿年龄代表了两板块发生碰撞的下限。  相似文献   

16.
道北庄子金矿床是一个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各类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的含量变化以及在纵向上的异常展布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叠加异常分带理想模型,为其深部以及周边地区的找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铧厂沟金矿原生晕分布规律、提高找矿勘查效率,对铧厂沟金矿的原生晕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并结合了野外工作及前人研究成果,得到铧厂沟金矿床理想的分带组合:前缘晕为As-Te-Sb-Hg,近矿晕为Ag-Au-Bi-Pb-Zn-Se,尾晕为Sc-Co-Ni-Mo-Cu-Cd-Mn.铧厂沟金矿的...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赋存在侵入于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组一岩性段上部凝灰质绢云千杖岩中的次细碧岩内。次细碧岩在深部为脉状,在地表呈透镜状分布,金矿体在其中呈透镜状—似脉状产出,延深大于延长,厚度及金品位均较稳定。矿石除金外其它元素含量甚微。矿体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多重控制,为一元素单一的与蚀变次细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金矿床(简称次细碧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