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区地磁正常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0年中国地区的实测地磁3分量数据,分别选用Taylor模型和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M4计算并绘制出正常场分布图.由于2种正常场分布较为相似,为了进一步比较研究,分别将实测值减去2种正常场模型值以得到2种磁异常值,并利用曲面Spline模型绘制各地磁分量磁异常图,结果显示:2种异常图分布基本一致,以CM4模型作为正常场与国界外的地磁分布结合得较好,适合进行大尺度的磁场研究,计算的磁异常分布在国内以负异常为主;以Taylor模型作为正常场适合进行局部区域的磁场研究,获得的磁异常图正负分布较为均匀、合理.  相似文献   

2.
在噪声情况下计算电波正常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噪声情况下计算地下电磁波勘探曲线正常场的“造代线性拟合方法”。理论模型、水槽实验资料和野外实测资料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高于“两点法”和“线性回归法”。  相似文献   

3.
地面磁测数据正常场改正现行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任 《地质与勘探》2011,47(4):679-685
地面磁测数据正常场改正是地面磁测工作资料整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正常场改正的好与坏、对与错,改正的程度如何,都直接关系到磁异常的形态,以至于磁测工作的解释结果。本文通过讨论国际地磁参考场的求法、地面磁测工作正常场的改正意义,比较了国际地磁参考场与地磁图的精度,对现行的地面磁测数据正常改正的方法探讨后,通过工作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存在有物性界面时,高频电磁波正常场将发生畸变。目前,现场解释中几乎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深孔探测中,目的体常常与岩性界面有关;在水文、工程的浅孔探测中,空气大地界面的影响常不可忽略。为了从理论上考虑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个平界面的公式和接近野外条件的数值计算。除了给出部分正常场曲线外,为了使现场计算方便,本文阐述了简化公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程序框图以及结果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供了一种将磁异常分量转换与拉格朗日插值结合起来进行磁法正常场改正的算法。简化了磁场分量转换的无穷积分计算。较之传统计算方法优越,精度高,效果好,实际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简燕  李文尧  武中华 《物探与化探》2011,35(3):368-370,387
地球磁场强度存在沿纬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变化,在开展高精度磁测工作时,必须进行高度改正和正常场改正。目前普遍使用的改正方法是根据高斯球谐表达式的13级近似式、十级近似式以及一级近似式进行改正的。经计算发现,与高斯球谐表达式的13级近似式相比,当测点与基点的南北方向距离为30 km时,使用十级近似式计算的正常场改正误差为-0.21 nT;使用一级近似式计算的正常场改正的误差随测点与基点的南北方向距离增大而增大,当测点与基点的南北方向的距离大于4 km时,正常场改正误差大于1 nT;使用一级近似式计算的高度改正的误差随测点与基点高度差增大而增大,当测点与基点高度差大于300 m时,误差大于1 nT。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地球学报》2002,23(6):567-571
钻孔电磁波法的正常场公式是进行各种钻孔电磁波探测理论研究和资料解释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将其建立在近代天线理论之上。通过对钻孔电磁波法中的基本电磁系统的分析讨论,证明了关于绝缘天线的广义传输线理论在钻孔电磁探测和电磁波测井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了在一般条件下的基于广义传输线理论的钻孔电磁波法正常场公式。通过与经典的正常场公式的定性对比发现,基于广义传输线理论的正常场公式既包含了天线本身绝缘层的作用,又考虑了钻孔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的公式能提供更多的关于围岩和钻孔流体的电磁性质的信息,应能成为跨孔电磁成像和电磁  相似文献   

8.
水平电偶源充电电磁法正常场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平电偶源在地面上形成的正常电磁场的研究是电法勘探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给出了地下半空间存在低阻薄层时的地下水平电偶源在地面上形成的电磁场各分量的表达式,并由此对正常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在低频情况下,地下水平电偶源在地面上形成的磁场受低阻覆盖层和水平导电层的影响小,具有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物质场 能量场 空间场综合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彬  李忠 《现代地质》1998,12(4):501-505
摘 要  物质、能量、空间是成矿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成矿作用的物质场、能量场和 空间场十分必要。重点介绍了物质场、空间场、能量场的原理、数学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介绍了由地形图上得到的计算点的方里网坐标和地面磁测时由地形图上得到的高程或航空磁测时由气压高度换算得到的海拔高度,使用计算机计算出某高度的正常地磁场值的方法和步骤,并且给出了用于微计算机的LEVEL Ⅱ BASIC语言编制的实用程序。应用本方法计算得到的值,已在航磁数据自动处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5):673-680
本文对工程地质中的场及其多场耦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通过场概念争论的分析,给出了场的定义; 根据工程地质的特点,提出了基本场的概念,并对基本场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将工程地质中的场分为基本场、作用场和耦合场3类,同时对地质体结构场、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化学场和变形场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多场耦合关系的类型进行了讨论,对工程地质中场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工程地质多场耦合分析中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13.
欢乐坡场     
严风华 《广西地质》2009,(11):44-45
苗寨平日里是很平静的。那些坡坡岭岭,不是长着树,长着草,就是长着庄稼。垌田一片一片地连着,田埂一条一条地接着;时不时见到农人出现在自家的坡地里,默默地做着锄草、施肥、浇水、犁田之类的农活。有牛间杂其中,悠闲地吃草。突然问,田边的草丛晃动了一下,钻出了一只山羊,接着又默默地跟出了一只、两只、三只……  相似文献   

14.
划分重力区域场与局部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划分重力区域场与局部场对重力资料的地质解释至关重要,多年来,前人对此作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按原理可将这些方法分为徒手圆滑法,波长滤波法,趋势面拟合法,Paul 法,网函数插值法,先验模型法等。但是对于大面积的复杂区域场,上述方法均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对上述方法进行理论模型考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划分重力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多次切割法。从理论模型及野外实例的计算结果看,这一方法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划分出的局部场的畸变小。这一方法的其他优点是:1。只要计算机容量许可,不受算区大小的限制;2.不出现假局部异常;3.计算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5.
大同盆地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同盆地开展水文地质环境调查和采取测试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样,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大同盆地地下水流场现状和水化学场现状,在研究前人资料结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盆地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不同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及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认为盆地西部水位下降较东部多,南北较中部水位下降速率快:盆地补给、径流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排泄区较小,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与本区地下水开采量基本成正比:浅层孔隙水化学类型较中深层孔隙水多,TDS相应较高.水化学场的分带性与水动力条件相吻合,浅层孔隙水化学类型较中深层孔隙水复杂.和1989年对比,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水平分带性总体改变不大,局部略有变化,中深层孔隙水局部由于过度开采和人为污染,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场理论     
生物之间在非直接接触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的大量和普遍的事实说明,在生物实体之外还存在着足以引起相互作用的“某种客观实在”。场理论在解决非生命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上的巨大成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生物之间之所以能发生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周围一定存在着一种或几种与生命活动紧密联系的“场”。1984年夏,美籍华裔学者吴新一在兰州讲学期间与兰州大学赵松岭教授及其学生一同商定把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场取名为生态场。Wu等(1985)首次公开使用了生态场(Ecological field)一词,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生前大力支持我国的有关研究,王根轩(1990)在博士论文中以实验方法得到了植物生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近年来,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学者也相继以动、植物和微生物为材料开展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场工作面顶板突水的渗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CRISR)自主开发的F-RFPA2D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系统,对煤层顶板随着开采的逐步进行,采动裂隙逐渐向上发展并最终与含水层连通,进而发生顶板突水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直观地显示了煤层顶板的变形、破坏过程以及渗流场在整个岩体的运移过程及其突水前后渗流场的变化情况,从而较好地揭示了顶板突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
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位移场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王中华  许芝娟  陈蔚 《岩土力学》2011,32(11):3263-3268
通过室内土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荷载作用下黏性土坡竖向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坡大主应变与最大剪应变分布、土坡的蠕变特性及裂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土坡微结构蠕变不断增加,土体的蠕变过程实质上是土体损伤过程,是土坡微结构能量耗散的过程。土坡的蠕变和损伤积累随着加荷时间延续而增大,损伤各向异性更加明显。坡顶和斜坡面处的损伤程度较大,在坡顶和斜坡面出现裂缝,坡顶的竖向位移大于侧向位移,相反坡底处侧向位移大于竖向位移。  相似文献   

19.
戴荣锜 《物探与化探》1982,6(3):191-192
本刊1980年第三期刊登了刘养源同志的《重力勘探中高度改正的几个问题》一文,我认为其中关于重力垂直梯度值的评论需要进一步讨论。该文的结论是:重力垂直梯度随地球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但笔者推算的结果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直流场和交变场对泥岩磁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化率值不仅受控于天然岩石和环境物质中磁性颗粒的组合特征,还与实验室内的处理过程有关,包括热处理过程和加场处理过程.热处理过程通常改变磁性矿物的类型,使样品的磁化率值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备受关注.但加场处理过程对样品磁化率的影响在于改变其中所含磁性颗粒的磁畴结构,这种变化是微观的,目前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择8块泥岩样品进行了加场处理对其磁化率影响的研究.样品取自松辽盆地松科1井青山口组一段,主要携磁矿物为准单畴( PSD)或多畴(MD)磁铁矿.在逐步获得等温剩磁直至饱和的过程中,逐步测量样品的磁化率值.随后对其进行单轴系统交变退磁,逐步测量剩磁后,完成磁化率测量.结果发现:1)直流场使样品的磁化率值增大.在低于50mT的外加场中,随外加场的增强,样品的磁化率值快速增大;之后,随外加场的增强,样品的磁化率值基本不变,直到600mT; 600mT ~ 1T之间样品的磁化率值又大幅增大;最终,样品的磁化率较初始值(x0)增大0.84% ~ 3.40%.这种磁化率值的增大受控于样品内PSD或MD磁铁矿磁畴结构的改变,与磁铁矿的含量无关.2)样品获得SIRM后进行的逐步交变退磁使其磁化率值有所降低,随交变场的增强,其降低的幅度也增大,但是,交变场达到100mT时,样品的磁化率值仍较x0高.经逐步交变退磁后,样品的磁化率较x0增加0.03% ~ 2.42%.因而,天然样品在进行磁化率测量之前,不能将其置于任何直流场或交变场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