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中高氯酸盐的来源、污染现状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的无机污染物,它能够抑制碘的吸收并削弱甲状腺功能。随着高效灵敏的分离检测方法的发展,研究人员在多种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到了高氯酸根,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高氯酸盐并非都来自于人为污染源及含有高氯酸盐的化肥,也有在大气中自然产生的,而且环境中存在大气来源的高氯酸根的背景值。在重点介绍了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分析方法以及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产生高氯酸根的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之后,提出今后应开展环境中高氯酸根背景值的调查研究。为此,应开发具有更低检出限的分析方法,并借助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展南极雪冰中高氯酸盐的相关研究,从而获得不同历史时期环境中高氯酸根的背景值,并研究高氯酸根背景值的影响因素,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产生高氯酸根的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闵茂中  张国文 《矿物学报》1993,13(3):244-249
本研究采用化学浸取、化学物相、光谱物相、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查明,某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矿石中的银以自然银独立矿物显微包裹体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根据该铀矿床研究资料,确定矿石中的自然银、含银方铅矿是在300~100℃温度区间,距今65.0~30.7Ma期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山硅线石矿物特征和原有测试方法的剖析,提出新的硅线石(或蓝晶石)化学物相快速分析方法。方法构思新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测试方法中的弊端。新方法简便、合理、稳定、可靠,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质异常分析理论的复杂系数(C值)和组合熵(H值)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际探测的测井数据(如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和视电阻率等数据)进行新方法探索式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油气层中的含油和含水的差异程度。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井地质异常九地质意义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实际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受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正确确定背景值对地下水污染评价十分重要。以收集的松嫩平原哈尔滨地区150余组地下水水化学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区域流场、补给径流条件的基础上,选用数理统计法和经验法求取了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并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理统计法以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长期活动的综合作用为基础,克服了经验法的不足,可较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背景状况;研究区内潜水中指标NO3-、Fe、Mn和承压水中指标Fe、Mn均为高背景值指标;区内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与人类活动、地下水的补、径、排和沉积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化探背景异常划分问题,在考虑岩性背景、随机误差与结构异常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多背景变差衬度法。该方法是对研究区样品按地质背景分类求背景上限,再针对每一个样品,利用其临近同类样品元素含量和所属类别的背景上限值求变差衬度值,从而获得单个样品的异常相对强度,实现消除岩性影响,突出低弱异常的目的。研究区实例的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适用于岩性复杂地区异常受岩性影响严重的元素的背景异常划分。方法的特点是符合地质理论、计算相对简单、异常结果清晰。  相似文献   

7.
消除航空电磁数据中的条带状误差最通用的方法是结合手工调平和以窗口滤波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自动调平技术.为解决窗口参数的选取问题,提出了区域控制法.该方法首先利用2D-DDNL(data dpendent nonlinear)滤波器原理将整个网格化的航电数据矩阵作为一个窗口,得到整个区域的背景值,作为总区域背景场控制点值,用其对这个区域进行小窗口2D-DDNL滤波得到的局部背景值进行调节,即自动改变窗口参数,使局部背景场适应总区域背景场控制点值;这样得到的背景场与原始场相减,便得到一个包含局部地质异常和条带误差的中间量;对这个中间量采用一维改进的中值滤波,分离出条带误差,进而得到最终调平结果.该方法能自动调节窗口参数大小,减少了人为干扰,自动化程度高,较好地保留了有用地质信息,为航电数据调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雌黄和雄黄是两种含砷硫化物的共生矿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砷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一直将雌黄和雄黄作为同一相态分析,无法获得各自的含量,影响该类矿石选冶研究。本文以湖南石门雌黄和雄黄砷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矿物选择分离技术,对雌黄和雄黄样品的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黄和雄黄单矿物采用4mol/L氨水溶液,35℃水浴浸取6h,雌黄浸取率为92.2%,雄黄浸取率为2.4%。分离雌黄后,雄黄采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取,雄黄浸取率最高为75.8%,基于雄黄空间结构易被氧化,加入碘可将雄黄氧化为易溶于碱的砷氧化物,使雄黄浸取率提高至92.2%,实现雌黄和雄黄的选择性分离。通过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矿物仪分析验证在此条件下雌黄和雄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的正确度,两种分析方法的测定值均与化学物相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4.0%,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该选择性分离条件的确定,有效地提高了雌黄和雄黄的浸取率,对于以雌黄和雄黄为主的砷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矽卡岩锡矿石中锡的赋存状态与锡物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矿物约有六十种,含锡矿物约有二十种。胶态锡是化学物相的概念,是指能溶于1∶3的硫酸中的各类矿物中的锡。它不是某一矿物物相。木锡石、胶状锡石均为锡石的一种,水锡石则是研究得不很清楚的一种矿物。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中都存在类质同象态锡。根据锡矿物和含锡矿物的特性,将矽卡岩锡矿石中的锡分成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水锡石相、硅酸锡相四个化学物相,它们各有相对应的矿物,新的化学物相方法利于指导选冶生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微量元素区域分散与富集规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长义 《物探与化探》1994,18(3):219-227
本文从实际资料出发初步探讨了多年来一些区域化探工作者使用传统的浓度克拉克值来估计不同地质单元不同元素的富集与贫化规律的问题。提出了以元素的区域背景平均值代替地壳克拉克值计算区域浓集系数的新方法,研究微量元素的区域空间分布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海泡石矿物定量分析通常采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但用化学物相分析进行海泡石矿物定量,至今未见国内外文献报导,本文探索了应用选择性溶解方法进行海泡石矿物化学物相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以江西乐平海泡石粘土矿床为对象,研究了粘土层中各种伴生矿物在选择性溶解时  相似文献   

12.
广东陆丰黄铁矿床铁帽型金矿物质组成和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丰铁帽型金矿是原生含金黄铁矿矿床长期表生地质作用的产物。通过矿相鉴定、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谱学特征研究、差热分析、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等手段,查明了褐铁矿铁帽系黄铁矿氧化物,其主要矿物为针铁矿,金矿物为自然,主要呈细粒和微粒状产出。  相似文献   

13.
土壤背景值反映了一定范围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作用下元素指标含量的本底值。依据宁夏固原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2 638件土壤样品,利用遍历循环迭代剔除和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53项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特征参数。通过与中国表层土壤丰度对比,发现研究区Cd、S含量明显高于全国表层土壤丰度,但处于安全限值内;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元素含量差异不仅受成土母质、成壤环境等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扰动。研究可为农业可持续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重金属形态分析连续多级提取新方法,用国家一级标样进行试验研究,并用国际标样做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分组合理、更接近自然状态、操作简便易行、数据稳定可靠的特点,可为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形态的研究及其环境危险评价提供更精确的元素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朱月英 《江苏地质》1998,22(3):146-146
化学物相分析是一门比化学分析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的学科。随着国家工业生产和科技工作的发展,近30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物相分析已提高到新的水平。化学物相分析是基于各种化合物(矿物)在选择性溶剂中溶解速度不同的方法,借以测定样品中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世峰 《地下水》1991,13(2):102-104
本文探讨利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区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建立方法及模型的适用条件,从而在缺乏水质系列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建立地下水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17.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构造解译对于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形理论在遥感地质领域可用于揭示隐藏于复杂地形地物信息的精细结构,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解译地质构造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方法。利用Landsat-8 OLI影像与相关的地质资料,基于分形理论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的蚀变信息与构造分形特征。采用“去干扰+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分形阈值分割”方法对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分形理论的盒维数法分别得到线性构造与蚀变信息分维等值线图,分析其空间展布及分形特征;并将构造和蚀变信息叠加与构造、蚀变分维高值区进行对比,同时与成矿地质背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遥感蚀变分维高值区与蚀变信息密集区一致,构造分形结果与成矿构造空间展布情况一致,叠加信息兼并了两者的优势信息,排除干扰缩小勘查范围,更为有效地突出了成矿有利部位。本文研究尝试了遥感蚀变异常与构造信息叠加的分形特征分析方法,不但可增加遥感信息利用度与精准性,同时分析结果反映其与实际成矿地质背景和勘查成果更加符合,可作为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也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方  彭渤  方小红  邬思成  刘静  陈丹婷  戴亚南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07-67020007
本研究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在认识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甄别人为源与自然源重金属的基础上,估算了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结果表明:SiO2、TiO2、Al2O3、Fe2O3、K2O等主量元素及V、Co、Cr、Ba、Sc、U、Sr、Ga、Ge、Rb、Nb、Y、REE等微量元素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相对稳定(Cv< 0. 2),分布相对均匀,且富集不明显(EF< 2. 0,Sr明显亏损)。而MnO、MgO、CaO、Na2O、P2O5等主量元素,及Cd、Mn、Cu、Pb、Zn等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大(Cv> 0. 25),分布极不均匀,且沉积物中重金属明显富集(EF> 2. 0)。主成分及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不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主要赋存于难溶硅酸盐矿物相中,为自然源元素。而沉积物中显著富集的重金属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等矿物相中,为有人为源叠加的元素。故针对不同来源特征的元素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背景值计算,求得沉积物中47个元素的背景值。再利用元素比值等方法对所得背景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湘江沉积物元素背景值合理,可用作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在认识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甄别人为源与自然源重金属的基础上,估算了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结果表明:SiO2、TiO2、Al2O3、Fe2O3、K2O等主量元素及V、Co、Cr、Ba、Sc、U、Sr、Ga、Ge、Rb、Nb、Y、REE等微量元素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相对稳定(Cv<0.2),分布相对均匀,且富集不明显(EF<2.0,Sr明显亏损)。而MnO、MgO、CaO、Na2O、P2O5等主量元素,及Cd、Mn、Cu、Pb、Zn等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大(Cv>0.25),分布极不均匀,且沉积物中重金属明显富集(EF>2.0)。主成分及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不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主要赋存于难溶硅酸盐矿物相中,为自然源元素。而沉积物中显著富集的重金属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等矿物相中,为有人为源叠加的元素。故针对不同来源特征的元素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背景值计算,求得沉积物中47个元素的背景值。再利用元素比值等方法对所得背景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湘江沉积物元素背景值合理,可用作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0.
首钢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鹏  孙天河  袁国礼  黄勇 《现代地质》2012,26(5):963-971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首钢地区表层土壤中Fe、Cr、Ni、V、As、Cd、Pb、Cu、Zn、Hg 10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0种元素可以归结为4类:第一类Ni、V、As的含量低于自然背景值,主要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二类Cd、Cu、Pb、Zn的含量已经超出自然背景值,其中Cu、Pb、Zn属于轻度污染,Cd属于中度污染,这一类元素主要受到交通和冶炼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居民区;第三类为Fe、Cr,同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厂区和部分居民区;第四类为Hg,Hg因其是一种非点源污染的元素而单独聚为一类,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且高值样点位于河流区。总体而言,首钢地区表层土壤已经受到部分污染,需密切关注其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对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