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榆县氟中毒病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氟中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可分为径流通畅的水化学迁移带和径流缓慢的水化学元素富集带。该两条控制着地下水水化学元素的迁移与富集、地下水的矿化过程与程度和氟中毒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双辽市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处于重碳酸型水带内。病区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处于元素迁移—富集的过渡阶段或元素富集阶段的初期,其水化学类型呈现由HCO3→HCO3.Cl→Cl.HCO3型水的分带性展布,地下水溶解固体浓度为0.5~2.0 mg/L;非病区则处于元素迁移阶段,其水化学类型则为单一的HCO3.Ca型水,地下水溶解固体浓度一般均低于0.5 mg/L。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与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种关系虽然不可作为病因看待,但仍可当作一种环境标志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工程地球化学形式进行了分类,它们反映了由人类技术活动对地球化学环境所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影响。基于已有的知识,对工程地球化学体系和过程的代表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工程地球化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可能集中于两大方向:(1)研究工程地球化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些体系起源于各种工农业活动与地球化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又是这些互相作用的结果;(2)发展地球化学优化方法来改善地质建造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华北平原,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简称地氟病)主要由于饮水中含氟量高(超过1.0mg/L)而引起,属饮水型病区。本文分析了地氟病致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讨论了形成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以河北邢台地区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应用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了浅层高氟地下水中氟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氟病患病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东东  吴勇  王春红 《地下水》2010,32(6):49-53,132
彭州地区是"5.12"地震灾区,其震后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还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以热力学为基础的水文地球化学平衡理论与方法对彭州通济地区震后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地震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提供基础信息。分析表明:研究区水化学场受到地形地貌的控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HCO3-、Ca2+普遍含量较高,CO2分压控制碳酸盐的溶解度及水中的pH值;其浅层地下水相对于石英处于过饱和状态,相对于非晶质SiO2处于未饱和状态,CO2气体参与硅酸盐矿物水解,产生可溶SiO2;矿物溶解及与水中化学组分平衡的非硅铝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硅铝酸盐矿物主要为长石,其次是高岭石、蒙脱石。水化学平衡理论与方法可以较好的用于研究地下水所处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以及判断SiO2的来源和矿物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河南滦川钼(钨)矿床的发现,经几十年勘查研究和对区域水沉积物测量的资料分析,各构造单元元素丰度、富集系数和富集分布特征表明,区内富集元素为Mo、W、Au、Ag、Pb、Cu、Bi,尤其是Mo、W是区内重要的成矿元素处于中朝板块南缘的东秦岭—大别山钼(钨)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研究表明,主要钼矿床属斑岩型,其次为矽卡岩型、脉型。成因多与中生代花岗质斑岩有关。文章着重对大别地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以期为在该区普查找矿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拉奇地区地球化学分区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系沉积物测量是勘查地球化学一种重要方法。随着勘查地球化学的深入发展,有关地球化学异常圈定的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5种因子组合类型,同时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绘制了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制作了元素组合分区图。通过综合分析,地球化学分区图反映了不同地段中以相应的元素组合类型为主的地球化学异常及地质成因信息,同时与主要控矿因素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为研究区地质找矿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云南维西花岗岩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玉  刘德深  沈立成 《地球化学》2007,36(2):161-170
基于矿物风化分析,以典型花岗岩地区云南维西为例,对该地区2005年8月地下水和河水水化学性质(pH、Ca2 、Mg2 、K 、Na 、Cl-、HCO3-、SO42-)进行了观测,在Piper图上分析了花岗岩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可将云南维西地区地下水分为6类:花岗岩孔隙水、浅部裂隙水、矿带影响的浅部裂隙水、深部构造裂隙水、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水、花岗岩与第四系堆积物接触带水。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提取影响这6类水的3项公因子:Y1(反映钙长石、黑云母、黄铁矿风化)、Y2(反映水循环深度)、Y3(反映钠长石、钾长石溶滤作用)。地下水和河水公因子得分图分析表明:(1)全风化带孔隙水长石、黑云母溶滤作用弱,而且几乎没有黄铁矿氧化作用;(2)浅部裂隙水和花岗岩与第四系堆积物接触带水两者埋深差不多,但后者因水岩接触面积更大,长石、云母溶滤作用以及黄铁矿氧化作用更强;(3)矿带作用下,浅部裂隙地下水体现一定程度的深部构造裂隙水特征,其钠长石、钾长石风化在所有风化带中最强。因钙长石、黑云母矿物活性相对较弱,其增加幅度不如钾长石、钠长石明显;(4)深部构造裂隙水循环深度大,水岩作用充分,钙长石风化强于其他矿物,钾长石、钠长石因为影响因素多,特别是风化淋滤时间的影响,其风化增强不明显;(5)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水失去花岗岩水特征,更多地表现为灰岩水性质;(6)河水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循环较浅的裂隙水、全风化带孔隙水等,循环深度大的地下水贡献小。  相似文献   

10.
姚萌  孙亚乔  李万鹏  窦琳 《冰川冻土》2016,38(2):517-527
基于渭河咸阳段(中游)和渭南段(下游)沉积物在水更新条件下的浸出实验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分析了浸出液中3个特征值和8个水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及5种矿物质饱和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浸出液中电导率、Eh值和pH值均随着换水量的增加呈现出波动式上升的变化趋势,电导率增加趋势中咸阳段高于渭南段,Eh值增加趋势中渭南段高于咸阳段,说明渭河下游沉积物的颗粒更细,物质还原性更强,浸出液由弱酸性逐步向弱碱性转变;浸出液的HCO3-、Cl-、SO42-含量均表现出随着换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迅速增加,而后逐步减少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且咸阳段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渭南段,而CO32-含量则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Ca2+、Mg2+、Na+、K+含量均表现出随着换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迅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且咸阳段的起始含量和增加幅度均高于渭南段;浸出液中无水石膏、石膏的饱和指数随换水量的增加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且饱和指数都小于0,咸阳段饱和指数在换水量小于22.5%时溶解能力强,换水量大于22.5%后趋于饱和并开始沉淀的特征,渭南段换水量为12.5%时饱和指数最小,换水量大于或小于12.5%后饱和指数均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方解石、白云石的饱和指数随换水量的增加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且饱和指数都大于0,咸阳段在换水量小于12.5%时溶解能力较强,换水量大于12.5%后处于饱和状态并开始沉淀,渭南段在换水量小于5%时溶解能力较强,换水量大于5%后处于饱和状态并开始沉淀;NaCl饱和指数在换水量小于10%时溶解能力较强,换水量大于15%后开始沉淀.咸阳段沉积物中五种矿物质的饱和指数均要大于渭南段,说明渭河中游咸阳段沉积物在水不断更新条件下矿物质溶解能力低于下游渭南段,且沉淀能力较强、沉淀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蒙其古尔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蒙其古尔地区水动力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运用铀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铀在水中存在形式.按不同水质类型将该区地下水划分为4个带.利用水成铀矿理论对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进行分析,为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供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息烽温泉为贵州百年名泉,通过收集整理多年水质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化学方法,分析了温泉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高程效应;利用Na-K-Mg三角图解判断温泉水属未成熟水,采用Si02地热温标法估算出温泉热储温度为101.92℃,热流体循环深度超过2 500m;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息烽温泉地热水循环于洋水背斜西翼深埋藏于地下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板溪群清水江组Ptbnbq地层中,热流体从南西向北东径流,在息烽温泉处受F1断裂阻隔而沿断层带上升,在"低势点"出露成泉的地质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34-438
息烽温泉为贵州百年名泉,通过收集整理多年水质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化学方法,分析了温泉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高程效应;利用Na-K-Mg三角图解判断温泉水属未成熟水,采用Si02地热温标法估算出温泉热储温度为101.92℃,热流体循环深度超过2 500m;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息烽温泉地热水循环于洋水背斜西翼深埋藏于地下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板溪群清水江组Ptbnbq地层中,热流体从南西向北东径流,在息烽温泉处受F1断裂阻隔而沿断层带上升,在"低势点"出露成泉的地质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西德安吴山地区地方性氟中毒区域存在高氟的地球化学异常。富氟的岩(矿)石为其原生源,受表生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土壤、水和生物体中形成了富氟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系统。研究发现,该地区氟进入人体主要通过5个途径,其中食物是进人人体最主要途径,食物中的氟元素超标情况严重,其次是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并根据这些规律提出德安地方性氟中毒病几点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北部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区内22组地下水和2组地表水中碘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可知,研究区地下水中碘含量在27.30~1 638.00μg/L,其中,约50%的地下水样品中碘含量超过我国饮用水的标准限定值150μg/L,约84.6%的高碘地下水为高砷地下水。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地下水水流相对滞缓的平原中心地带,以Cl-Na、Cl·HCO3-Na和HCO3·Cl-Na型水为主。研究区地下水中碘的富集有两种机制:浅层地下水的蒸发作用和深部富含有机质的、偏还原的地下水环境中的微生物作用。两种机制相比,后者对地下水中碘的贡献更大些,但前者更普遍些。  相似文献   

16.
湖南保靖县白岩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岩洞地下河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保靖县城供水水源问题。本文通过三个时段的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白岩洞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岩溶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与深循环有关、沿区域断层带分布,其水文、水化学动态相对稳定,水化学变化受深源CO2 浓度控制; 另一类为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河及其支流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介于表层带岩溶泉和地表水之间,其三个时段的变化规律跟表层带泉相似,主要水化学指标枯季( 12月) > 雨季1(次年4月)> 雨季2(次年7月) ,说明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掌握大草湖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该区域泉水、井水进行水质检测,对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pH值与锶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中锶含量的浓度水平变化以及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结果,明确了大草湖饮用矿泉水中锶富集的形成原因。结果可知:研究区内的北部补给区泉水中的锶含量变化较大,向中部及南部经过充分混合,至大草湖一带锶的含量相对趋于稳定;研究区内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Na型水为主,北部补给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以SO4Cl-NaCa型水为主,所对应的锶含量在0.3~0.69 mg/L,平均为0.51 mg/L,地下水矿化度在171.3~948.4 mg/L,平均为336.5 mg/L,总体来说,矿化度较低;地下水中锶的来源主要不是受溶滤作用形成的; pH值在7.69~8.22,随着地下水中pH值继续增大,水中锶含量可能会呈现减少趋势。该泉水具有现代水和古代水的混合特征,锶元素主要不受溶滤作用影响,在未进入研究区时已经富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庆西部地区地下水含氟量的分布规律为例,较全面地论述了氟的来源、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应用热力学公式计算了氟在地下水中各存在形式的分配分数。  相似文献   

19.
黔西煤中氟与"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总结了贵州西部地方性氟中毒的地球化学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病区饮用水、煤中氟的丰度、拌煤粘土的认识,经历了从高氟煤到低氟煤,从使用煤拌粘土是个例到普遍现象的认识历程。指出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低,低氟煤不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氟源,真正的氟源是拌煤粘土;在贵州单纯由煤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是不存在的,至少迄今尚未得到证实。针对贵州地方性氟中毒的新认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发出了廉价适宜的固(降)氟技术,该技术本着就地取材、易于操作的原则,选择了粘土岩作为煤燃烧的添加剂和制作蜂窝煤用的粘合剂、以灰岩为固氟剂,确定了煤、粘土和灰岩的最佳配比和粒度,固氟率可达65%以上。固(降)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是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