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史永强  赵俭斌  杨军 《岩土力学》2011,32(Z2):634-640
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共轭梯度优化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建立了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预测估算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综合变量,构建了以综合变量为输入,以单桩极限承载力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神经网络结构分析的共轭梯度算法,优化计算获得给定样本的网络权值和阈值,获得静压管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网络,应用实例分析计算了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静压管桩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适用性。该方法为静压管桩竖向承载性状的理论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为今后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基桩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指数曲线模型的参数和理论极限承载力进行优化,并基于MATLAB环境下编写了模型的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挤扩支盘桩静载荷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和有效地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且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具有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因素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张远芳  崔树琴 《岩土力学》2007,28(Z1):901-904
国内外关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很多,但至今还未找到较为完善、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求解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因此尝试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中,并与静载荷试验和抛物线法相结合,推导出端承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实例验证表明,当桩的位移值较小时,计算值接近实测值;当桩的位移值较大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结论可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土塞效应后,根据规范公式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偏于保守。此外,根据单桩静载荷试验,验证了当Q-S曲线为缓变型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推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以及采用S-lgQ法确定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值的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林  王志宽  马艳 《岩土力学》2008,29(Z1):631-634
通过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终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估算方法,为静压管桩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静力触探探测具有原位性、连续性、高效性以及高分辨率的优点,利用海洋静力触探探测成果计算海上平台桩基承载力具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以胜利油田埕岛海域某平台为例,使用ROSON100型海洋静力触探仪对平台各桩腿开展原位探测,同步进行钻探取样及室内土工参数测试。分别利用静力触探和钻探取样测试成果计算了平台桩基承载力,对比讨论了3种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应的桩侧摩阻力随埋深变化整体趋势基本一致;基于一定区域工程经验,钻探规范法和静探间接法得到的桩端阻力、单桩极限承载力基本吻合,而静探直接法得到的桩端阻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相较前两者明显偏大;考虑以粉砂作为持力层的前提下3种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表现出较好的兼容性。研究成果可为海洋工程桩基承载力计算提供新的借鉴,具有一定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R_a依据现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桩基工程手册,由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或桩顶沉降量s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的判定方法主要根据竖向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 t)曲线和沉降-竖向荷载对数(s-lgQ)曲线进行判断;桩顶沉降量s的取值根据桩基工程手册和设计要求确定。根据这四种方法判定时,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R_a的判定结果存在分歧。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桩基工程手册,对四种方法判定出的不同单桩竖向承载力R_a,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利用(Q-s)和(s-lgt)曲线综合判断的方法,为以后类似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锚桩法单桩静载试验中群桩相互作用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波  黄胜生 《岩土力学》2004,25(10):1613-1616
利用Poulos弹性理论法,对锚桩法单桩静载承载力试验中试桩和锚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锚桩上拔量对试桩p-s曲线影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采用原始测试数据分析所得出的试桩极限承载力偏于危险,并为该工程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9.
邹丹  贺怀建 《岩土力学》2014,35(Z2):245-249
桩侧极限摩阻力是砂土中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计算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关键参数--土侧压力系数K的取值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准确度。首先,基于密砂和松砂中的桩在上拔破坏时桩侧土压力分别呈被动和主动状态,同时考虑桩侧摩阻力和桩身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别推导了不同相对密实度砂土中的土侧压力系数。然后,利用所得到的土侧压力系数并考虑桩侧单位摩阻力发挥的临界深度,按沿桩-土界面发生圆柱状剪切破坏模式建立了砂土中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已有的抗拔桩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静钻根植竹节桩是一种由预制桩和水泥土组合而成的组合桩基,通过将预制桩和水泥土的复合弹性模量作为其桩身弹性模量,同时考虑桩身弹性模量沿桩身改变以及桩端水泥土扩大头的作用,采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在均匀地基中静钻根植竹节桩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静钻根植竹节桩在层状地基中荷载-位移曲线的递推计算方法。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实际工程中的静钻根植竹节桩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选取土体基于预制桩的桩侧摩阻力值作为静钻根植竹节桩的侧摩阻力,计算所得极限承载力与实测极限承载力接近,说明静钻根植竹节桩桩-土接触面摩擦性质与预制桩桩-土接触面摩擦性质相似,且优于钻孔灌注桩桩-土界面摩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