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黄松  李燕林  戴平娟 《地理学报》2017,72(2):242-255
提升旅游竞争力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南京、武汉、成都、大连、厦门等12个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模拟仿真运算构建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上述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 旅游科技创新竞争力是影响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最关键的一级指标,其他一级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旅游经济发展竞争力、旅游发展保障竞争力、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和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② 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均衡,根据评价等级和竞争态势分为5类。第一类北京市是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标杆,5项一级指标评价值均领先于其他城市,总评价值高达0.887,评价等级AA、竞争态势“优势”;第二类南京市旅游环境支撑竞争力评价值与北京市并列第1,旅游经济发展竞争力、旅游科技创新竞争力和旅游发展保障竞争力评价值均位列第2,总评价值0.536,明显高于除北京市外的其他智慧旅游城市,评价等级BB、竞争态势“较强”;第三类武汉、大连、成都、厦门、镇江、温州、烟台7市代表目前中国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普遍水平,5项一级指标评价值偏低且差距不明显,总评价值在0.3~0.4之间,评价等级B、竞争态势“一般”;第四类福州、洛阳2市绝大多数一级指标评价值较低,总评价值在0.2~0.3之间,评价等级CC、竞争态势“较弱”;第五类黄山市总评价值仅0.176,评价等级C、竞争态势“弱势”;③ 构建的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评价值的大小判断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优劣,比照指标体系寻找差距并加以完善,同时对评价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将是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商业旅游     
奎屯市发挥商贸优势,已建有奎屯商场、红旗商 场、商贸大厦、金桥商场等大型商场,并建有家具、建 材、机动车、蔬菜果品、副食品、通讯器材等专业批发 市场和新疆西部国际贸易中心。奎屯市正逐步成为 北疆地区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集散地。 独特的交通优势,使奎屯成为通往那拉提、天鹅 湖、唐布拉、巩乃斯草原、赛里木湖、怪石沟、魔鬼城、 哈纳斯等旅游景点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3.
旅游千字文     
李曰曰 《中国地名》2010,(10):36-36
神州好景,陶冶身心。乘车拎包,离乡远行。 下铺硬座,要件放稳。瞻仰首都,参观紫禁。 鸟巢立方,天坛回音。颐和园美,恢弘京城。 冰雕剔透,魅力哈滨。黑水如画,泊湖似镜。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图     
在当前世界上得到广泛地发展的旅游制图,被认为是地图生产的重要方面之一。旅游制图问题在一些国际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并组织有国际旅游地图展览。在苏联,对旅游地图也十分注意。国家测绘总局曾召开专门会议和大会讨论这个问题。在莫斯科地理学会分会的地图组会议上,也进行过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旅游地图。  相似文献   

5.
旅游体验--旅游规划的新视角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其目的是为旅游者营造难忘的旅游体验和值得回味的旅游经历.旅游的这种体验属性决定了旅游业将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先锋 .在分析旅游本质的体验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面对体验经济旅游规划工作的核心在于为旅 游者营造独特而美妙的旅游体验.回顾分析旅游体验的内涵、类型、层次,并探讨旅游体验 的规划设计,希望通过旅游的体验规划在横向上丰富旅游体验的类型,纵向上提升旅游体 验的层次,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更新发展建立旅游体验系统,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业旅游与珠海金湾区旅游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结合珠海市金湾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定位,初步分析了珠海金湾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潜力和启动策略,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名牌企业主题园模式,工业园区观光地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模式,以及组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疆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丹萍  阎顺 《干旱区地理》2001,24(4):365-370
从旅游环境的概念入手,阐述旅游环境保护的任务及基本思路。然后对新疆自然风景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和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的一门分枝学科,由于是新兴学科,所以尚未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旅游学刊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5):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0.
新兴的旅游项目——工业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旅游,是一些工业企业利用其自身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以及独特制造工艺流程、工人工作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组织有兴趣的游客进行参观、体验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工业旅游不同于风光游、民俗游,它在观光休闲的同时,还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在  相似文献   

11.
邵阳市旅游资源类型与旅游经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分类概述了邵阳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提出了邵阳市域旅游经济开发的构想,即搞好整体规划,突出开发重点,发展交通,开辟旅游线路,加速培育人才,广开投资门路。  相似文献   

12.
精品旅游     
世博园→沈阳故宫→张氏帅府沈阳故宫坐落在古城沈阳市中心,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建造和使用的宫殿。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保存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现有古建筑100多座,占地7万多平方米,是全国保存至今、清代最早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关外“紫禁城”。2004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位于沈阳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有森林面积9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04平方公里,中心活动区域为48.64平方公里,已开发的旅游区(点)有棋盘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冰川动物乐园、盛京高尔夫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居民是否支持旅游开发关系到当地旅游业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态度冲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以浙江省乌镇 458位居民为样本,以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为中介和信任旅游开发公司为调节,实证考察了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不是无关的平行构建,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弱化作用;消极旅游影响感知部分中介积极旅游影响感知与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关系,以直接影响为判断依据会低估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信任旅游开发公司正向调节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与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对明晰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形成机制、获取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更大支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的不断变化对区域旅游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忽视市场导向。提出区域旅游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旅游市场、旅游消费这两个因素的观点。最后,着重论述了旅游区域界线划分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具体的旅游市场和消费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开展旅游资源丰度、旅游业绩效和表征旅游接待能力的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的量化研究,对三者空间分布特征与匹配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区旅游发展的问题,为旅游发展量化研究提供测度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178个典型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旅游业绩效指数和旅游公共服务配套指数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弥补传统旅游统计数据的不足,采用核密度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三类指标空间分布及匹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资源丰度、旅游业绩效和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较强集聚性;(2)旅游业绩效受资源丰度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影响,资源丰度指数越大,旅游绩效随公共服务能力增长的速率越快;(3)四川省71.91%的区县属于三者匹配不平衡状态,低丰度—高公共服务—低绩效、中丰度—中公共服务—低绩效是匹配不平衡的主要类型。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及研究结果,能够科学表征旅游资源丰度、旅游业绩效和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三者匹配关系,对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和推动旅游产业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的影响,是旅游地居民通过与游客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所受到的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旅游地居民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变化。作者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归纳,最后从9个最突出的方面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影响予以论述,并就影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朱竑  吴旗韬 《地理学报》2005,60(6):919-927
借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较成熟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以多年入境游客数为指标,研究了中国省际层次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区域的旅游规模分布呈现首位分布,但位序-规模分布拟合度不高。根据各省市旅游规模变化和位序变化的协调关系,可以将我国省市分成:均衡型、增长缓慢型和加速增长型等三种类型。但对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的分析表明,虽然其也基本符合首位分布,但是特征不明显。通过对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城市旅游规模分布更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城市职能变化、旅游资源、边境口岸、重大事件、市场营销、突破型产品等因素对旅游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旨在为区域旅游规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途径,进而为国家旅游产业发展和大区域旅游投资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与深度发展,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文章将中国137个优秀旅游城市分为三大类,探讨了它们各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不足和定位,预测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 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 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 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 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 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 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 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 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 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 这5 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 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 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是城市旅游的品牌,它通过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引发更多的城市旅游,从而实现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