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联邦德国的材料分析为例。在联邦德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正在不断加剧并将长期存在。本文试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有:新兴的科学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国家和垄断集团在区域政策机制和目标上的差异:军事工业生产综合体的布局:各阶级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地位。这些问题有着鲜明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球生态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一种显着手段与目标关系。本文探讨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联效应、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即规划目标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且优先保证主目标,社会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区域形象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形象是对这一区域的认知和评估,是历史的积累。区域形象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形成过程,反映一个区域的环境、素质和声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区域形象设计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区域:面向全球化的区域发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全球化、知识化已经影响到区域发展模式,一种新型区域-学习型区域日显强大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地理学界、区域科学界关于学习经济、学习企业等的最新研究,总结了这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探讨了营建学习型区域的途径,联系的内涵,学习型区域的基本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而提出营建学习型区域,必须充分发挥区域的能动性以及利用区域的复杂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区域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14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进行了分类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14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进行了分类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决定知识创新能力的几个主要方面:知识创新的投入、知识产出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量化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我国各省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趋势下,这样的现实会在未来使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进一步加大,应引起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气候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气候区域分割之演进,要可分为二期,即寇本(Koeppen)期舆竺可桢期是也。寇本时期,对於世界气候之分类,以方法单纯,系统一律为其特色。寇本马东男(Emma de Mortonne)及希孟(J.sion)三氏,无论分割全世界之气候区域,或一洲之气候区域,均取同一标准。其所采标准既普  相似文献   

10.
位于祖国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广西百色市,区域文化多姿多彩,在百色市区域经济"起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区域文化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基本关系,分析了百色市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运用区域文化促进百色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能耗的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能源指标刻画中国区域能耗特征,揭示产业能耗的区域差异,并将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都市消费型、重型出口型、轻型出口型、能源基地型、中等能耗型和低能耗型6种能源利用类型。通过评估2007年各类型区域之间的隐含能源转移量,明确区域在隐含能源流中的位置,揭示产业能耗的区域联系。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与地域分工理论,分析中国产业能耗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现象的形成机制,可归因于区域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以及由此产生的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贸易,其中,区域参与产业链分工格局与区域间隐含能源流动格局基本匹配。最后为不同类型区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引言应用经济模型研究苏联区域发展是非常有效的。计划经济中经济活动的调节、分配制度的显著作用以及产生、区域与国民经济宏观指标的密切关系都有利于这一方法的应用。本文介绍了1981—1983年建立的苏联多区域经济模型 SRM。模型的目标是描述苏联15个共和国的经济增长并预测它们在八十年代的发展。每个共和国分成工业、农林业、运输通信业、建筑业、商业等5个生产部门和服务业1个非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3.
欧盟最近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区域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目标是地区和谐发展.为此欧盟设计了一整套用于比较区域发展的标准地区统计单元系统.经过50年的发展,欧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类型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经历了从点轴形态、多边形模式到网络一体化的成熟过程.随着欧盟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区域不平衡发展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巨大挑战.为此欧盟出台了相应的区域政策,在平衡区域经济差异和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方面,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市场自调节手段、70年代到80年代的政府干预措施、90年代促进基础设施和再就业培训方面的项目以及目前正在加强先进国家的创新竞争能力和扶持后进国家的凝聚基金计划等.这些区域政策正在不断完善规范,形成制度化的区域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4.
陈初才 《地理研究》1989,8(3):42-50
我国方志是反映各种区域时空实体的文化载体。方志的演化可分先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宋和南宋以后三个时期。与西方方志比较中国方志具有重区内、轻区间;重人文,轻自然和含“天—地—人”的原始系统论等特点。新方志可有资料性、知识性和研究性三种类型。创新方志应该从“方志乃一方全史”说中解脱出来,加强区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理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理学在地理学发展史中与地理学本身一样久远,它一直占据地理学的核心部分。传统的区域地理学以野外实地考察和文献统计资料为基础,应用一套统一的格式,向人们展示异国他乡风土人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曾经打动了不少读者的心。然而,那时的区域地理著作主要表现为地理学部门资料和地区资料的总和。苏联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形象地形容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屋顶》。这确实是一个恰当的比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候区域分割之演进,要可分为二期,即寇本(Koeppen)期舆竺可桢期是也。寇本时期,对於世界气候之分类,以方法单纯,系统一律为其特色。寇本马东男(Emma de Mortonne)及希孟(J.sion)三氏,无论分割全世界之气候区域,或一洲之气候区域,均取同一标准。其所采标准既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决定知识创新能力的几个主要方面;知识创新的投入,知识产出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量化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我国各省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趋势下,这样的现实会在未来使我国的区域发性差异进一步加大,应引起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62  
陆大道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形成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但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是单纯的“政策说”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中,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所谓地学因素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基础;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相对比较稳定和长久的,本文从强调地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在国家制定区域政策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分析论述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地学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区位因素、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并基于对地学因素的分析提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熊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96-1304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由来已久,后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志的分区书写、区域差异的描述解释、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和社会过程的深度建构4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区域地理学演进中遭遇的计量革命与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对传统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区域所导致的静止、孤立的研究僵局的打破与修正,是区域地理学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深受区域地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并形成了连续的地理剖面复原研究、区域的景观文化生态研究、区位与结构—功能体系研究和分区分类分级的综合研究等多个分支。与西方相比,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显得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对特定地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争取有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板块,是学生地理理论和地理事实结合的阵地,对学生地理方法、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透彻和深入地讲好高中区域地理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本文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地理教学的研究价值和路径,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归纳为:①空间尺度划分,界定理论适用范围;②时间向度划分,力求历史与逻辑的同一;③概念梳理,为地理学思想引入提供前提保证;④地理学思想的引入,既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力的最高体现。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力求全面而深入的讲好区域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地理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