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构造地球化学是一门介于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元素在各种构造环境中的分配和迁移,分散和富集的特征,演化规律和动力学机制的科学。该学科提出以来已引起广大地质工作重的重视,目前在显微构造地球化学,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实验构造地球化学等若干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证实湾坝-冶勒地区地球化学分区和物理分区与构造单元划分有极强的对应关系;通过元素明显浓集区的研究;推测有两个隐伏岩体存在,主要成矿元素富集带与构造成矿带一致。  相似文献   

3.
构造地球化学是介于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基础理论包括应力场、化学动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可分为大地构造地球化学、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矿田(床)构造地球化学和微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有综合地、地球化学和实验研究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步骤是:①鉴定构造地球化学形迹;②划分构造地球化学类型;③确定构造地球化学体系;④探讨构造控矿的地球化学机制。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把地质力学和地球化学结合起来,促进构造地球化学发展,也有利于地质力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合明 《地球科学》1994,19(3):306-310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不同尺度构造地球化学体系,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构造地球化学实验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论几方面综述了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正>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是研究区域构造(构造单位、构造区带、区域断裂带等)与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之间时代分布规律、生因关系及形成机制等方面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构造地球化学是一门介于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创建是和当代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就国际而言,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从19世纪索尔贝(H.C.Sorby)提出构造地球化学的萌芽思想,到20世纪60年代范菲(W.S.Fyfe)开拓构造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直到80年代佐勒金(Л.П.зорькин)展开构造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研究历史阶段。其研究的内容和步骤则包括相关解释、实验模拟、实践应用和基础理论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构造岩浆判别的地球化学方法及其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昌年 《地质科技情报》1992,11(3):73-78,84
本文概述了构造岩浆判别的地球化学原理和制图的基本原则,综述了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强调在判别时应紧密结合地质实际,并注重数据的精度、有效判别元素的选择和构造环境的双重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元古代火山岩的判别,认为利用多重元素的丰度比值蛛网图和岩石特征类型的专家系统来进行构造岩浆判别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正> 构造地球化学这一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已经历了孕育阶段(-1983),并进入形成发展阶段(1983-)。目前,该学科在如下几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1、个别元素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中期是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锡元素的有关构造地球化学问题,出版了第一本构造地球化学专著——《中国东南部锡的构造地球化学》[1989,黄瑞华等]。此后,又集中转向研  相似文献   

10.
江西永平铜矿田构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迅  黄震 《地质论评》1992,38(4):302-310
本文在对永平铜矿田构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矿田主要控岩控矿构造——F_1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和候家—嵩山倒转背斜褶皱构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应力对矿液和成矿物质的运移与富集的影响——成矿构造地球化学。最后还提出了永平铜矿田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断裂构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沃溪断裂,青草坡韧性剪切带和邓家园断裂构造破碎带等断裂构造进行稀土元素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初步得到了稀土元素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是构造地球化学这门边缘学科的分支,它研究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中各种元素活化、迁移、聚集与分散的地球化学行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作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控矿因素,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研究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对矿床预测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构造-矿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陕西省凤县八封庙超大型金矿储矽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泥盆纪时,在银母寺-八封庙-八方山三级的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形成了金矿源层。海西晚期在古地热异常背景下,金矿源层发生顺层韧性压剪切变形,印支期脆-韧性坟剪切变形构造过程中金发生富集成矿,燕山期脆性变形-深源热流体叠加放富化。该金矿床属含金脆-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多源多期次含矿热流体同位叠加成矿作用说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是寻找非常规超大  相似文献   

14.
矿物包裹体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南二甲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了包裹体的形态特征、均一温度、氢、氧同位素及包裹体气液成分的变化规律与构造形变的关系,认识到可从包裹体研究认识构造岩流体的演变规律,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构造活动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浙东沿海地区存在一条北北东向线型展布的、规模可观的富碱侵入岩带,岩带由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高硅(SiO2>76%)、富碱(N_2O K_2O>8.2%)、低铝(Al_2O_3<12.5%)、贫钙镁(CaO<0.4%、MgO<0.2%)、富集Rb、Th(U)、Nb(Ta)、Zr、Zn和Ga等元素;稀土元素模式曲线具缓右倾“V”字形,铕亏损强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与福建魁歧碱性花岗岩基本一致并类似澳大利亚东南Lachlan褶皱带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该富碱花岗岩带是燕山晚期岩浆演化后期产物,受区域深断裂控制,即可能是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深断裂在拉张条件下由深源富碱岩浆上侵而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尔泰山南缘区域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大地构造、地层地球化学剖面以及地球物理特征,对该区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单元的划分,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元素组合、控矿因素、成矿类型及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个旧老厂锡多金属矿田东部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对研究区可能存在的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采用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个旧老厂锡多金属矿田东部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主要成矿元索Sn、Cu、Pb、Zn、Ag、Mn浓度分布趋势大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元素组合异常明显,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主要成矿元素及与成矿相关的元素表现出10个浓集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塘子凹矿床位于个旧老厂矿田的西北部,矿体按产出方式可分为接触带原生硫化矿和脉状氧化矿。本文着重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本区脉状氧化矿的成因问题,认为该区脉状氧化矿与接触带原生硫化矿具有同源性,而与围岩大理岩没有成因联系;在成矿后期,地表流体对脉状矿体中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V、As、Sb、Bi等有强烈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陈蔡群变质岩变质条件及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质变质岩中的石榴石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变质强度。陈蔡群变质岩的石榴石的成分特征反应其岩石的变质程度深,达到了角闪岩相。同时,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及镁在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的分配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变质温度为550—700℃,压力为400—800MPa,相当于中压角闪岩相。对陈蔡群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研究表明,陈蔡群变质岩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断面域构造地球化学层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断面域溢安地块,松嫩地块不同时期地层细碎屑岩化学组成的研究,揭示了其不同时期化学组成的阶段性变化,从而建立了兴安地块,松嫩地块的区域地球化学界面和构造地球化学层。该两地块对区域地球化学界面和构造地球化学层上的差异,反映了两地块的独立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