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农业是世界传统农业随着现代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是人们依据现代生态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其类别来讲,作物复合群的种植,瓜果菜的棚架栽培,水田的稻、萍、鱼和水体的分层养殖等都属于立体农业系统。本文着眼于在平原沙区作物种植系统中引进木本植物这种“既是古老的实践,又有最新颖的研究内容”的新系统,对其结构特征、功能效益和生态机理做全面的分析。并结合黄淮海平原沙区农业系统中影响其稳定性、限制其发展的生态因子的研究,阐述在沙区生态系统中建立木本立体农业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河南省平原沙区生态系统分析 河南省平原沙地面积约1500万亩,是全省五类低产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区粮油生产一直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黄陵背斜区产沙特性与数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陵背斜位于长江三峡东部,面积为5850km~2。本区除香溪有悬沙测验资料外,其它河流与溪沟都没有泥沙测验资料。为了解本区产沙特性与计算区域的产沙量:首先,根据本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将本区划分为若干个产沙区;其次,在每一产沙区内寻找有  相似文献   

3.
封丘县地处黄淮海冲积平原的北半部。长期受黄河泛滥影响,风沙、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而黄陵沙区不仅在自然灾害俱全的封丘县乃至黄淮海平原区都有代表性。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了新的要求。认识到要根本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为此我们据“综合治理、林业先行”的总体设计,在对黄陵沙区林业生产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林业的发展和空间结构进行规划设计,完善了农田防护林体系,以期有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产的稳产和高产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生态系统脆弱化背景下,开展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对今后制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西省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单元,从农业环境子系统、生产投入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出发,结合开封市实际情况,建立了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值的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2-2010年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总体上升趋势,表明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逐年好转;但从健康等级来看,健康水平一直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级别,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3个子系统来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得益于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而自然子系统没有发生明显改观,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并未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60年来,服务于国家需求,推动了沙漠科学的发展。在沙害治理、沙漠生态重建与恢复、荒漠生态系统长期生态学、沙地生态水文学\,人工植被稳定性及干旱胁迫生理生态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在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干旱沙漠地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证实了通过人为促进生态恢复是可行的,创造了人类活动(治理和利用)与沙漠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模式;探讨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模式;理论上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学机理,提出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引领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水文学研究;拓展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沙坡头站已成为国际沙漠科学与荒漠长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  张志强  苏飞  韩增林 《地理科学》2017,37(5):701-708
将产业生态系统引入到海洋研究中,开展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界定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内涵及特征;采用均方差赋权法进行权重赋值,构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从整体来看,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差异较大,主要问题是环渤海地区各省市海洋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基础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一; 从空间来看,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呈现山东>辽宁>天津>河北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海洋产业子系统各要素中,呈现敏感性越大,弹性越大的特征,海洋环境子系统适应性特征不明显; 从时间来看,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在波动中不断增强,各省市适应性综合指数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扩大的趋势是由于海洋产业子系统年均增长的差异所致; 区域内部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差异明显:天津市海洋产业子系统适应性指数最高,海洋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滞后;河北省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适应性指数较低,海洋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低;辽宁省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适应性指数较小,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发育较平衡;山东省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适应性指数较高,海洋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高,海洋产业子系统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8.
紧靠黄河北岸的封丘县黄陵沙区,集中了河南省约1500万亩沙地,那里有风沙、旱涝、盐碱多种自然灾害,其中旱涝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农业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本文在探讨咸苦水贫水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中,通过滴灌新技术试验。滴灌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我们认为:在半干旱缺水的沙区,移动式滴灌系统节约用水,小水大用,具有投资小,灌溉面积大,效益大的特点,为干旱缺水的沙区,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将白洋淀生态系统分为水资源、人口、工业、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水污染7个子系统,找出各子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及子系统的描述变量(包括水平变量及状态变量)。围绕这7个子系统,选择112个变量和参数构筑白洋淀系统仿真模型。以此模型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模拟,提出白洋淀发展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生态水文阈值在中国沙区人工植被生态系统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定海  李新荣  张鹏 《中国沙漠》2017,37(4):678-688
中国北方风沙区是全球沙漠化发展和生态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利用植被固沙是遏制沙化土地扩张和生态重建与恢复的主要途径,但人工植被的稳定维持是可持续性风沙治理所长期面临的挑战。作为人工植被生态系统管理的依据,对生态水文阈值的认识及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固沙植被中人工种植的灌木和乔木(仅限东部沙区)的盖度与深层土壤水分含量互馈互调作用的长期变化为依据,基于对中国不同气候带沙区典型人工植被系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模拟,通过建立生态水文模型初步界定了不同沙区适宜于人工植被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水文阈值,对现有沙区固沙植被的生态系统管理和未来风沙区植被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怀成  黄凯  刘永  郁亚娟 《地理研究》2007,26(4):789-798
河岸带生态系统作为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具有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加以考虑。加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流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国内外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河岸带生态系统特征,界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提出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主要从范围界定、问题诊断、目标设定、综合评价、管理策略、监测评估和反馈调整7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识别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4个关键问题:①研究尺度问题;②河岸带管理宽度问题;③协调生态价值冲突问题;④国内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学科以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为核心,通过研制生态系统观测和模拟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探索解决区域性/大尺度生态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监测生态系统变化,认知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推动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理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态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管理模式,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建设、应对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国华北平原农业区、南方红壤丘陵林业区、青藏高原农牧区以及黄土高原区等典型区域开展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与模式的集成与创新研究,着力解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大生态学问题,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科技进步。围绕生态系统生态学学科前沿,着重在① 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模拟与信息管理,② 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③ 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机制,④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⑤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等五大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开展生态系统生态学前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和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  相似文献   

13.
将白洋淀生态系统分为水资源,人口、工业、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水污染7个子系统,找出各子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及子系统的描述变量(包括水平变量及状态变量)。围绕这7个子系统,选择112个变量和参烽构筑白洋淀系统仿真模型。以此模型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模拟,提出白洋淀发展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山地生态系统预警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论述了三峡库区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建立山地生态系统预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预警,在假定不作重大投资进行调控修复的前提下对三峡库区山地生态系统进行预警分析,复合生态系统及各子系统都将处于逆向演替状态,绝大多数子系统及复合生态系统在2010年前将处于各种预警状态。在预警分析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控战略要点,其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潘颜霞  回嵘  李新荣 《中国沙漠》2023,43(1):244-256
微生物是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对沙漠微生物的研究基本覆盖了主要的荒漠区。本文基于中国沙区已有研究成果对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进展、沙漠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规律、沙漠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沙漠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微生物资源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沙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Haeckel提出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当代的生态学,在积极参与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发展阶段的某些纯自然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扩展了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尽管中国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深刻生态学思想的宝贵经验,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态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得到发展。其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阶段:原始萌芽阶段、基础生态学研究阶段、生态系统研究阶段以及当代生态学研究阶段。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了几个研究领域进行了重点介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育、全球变化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沙漠化控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生态补偿等。最后,基于中国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今后生态学发展的6个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社会生态系统中社会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山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主要取决于自然植被的演替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土地利用/覆被的斑块调查数据和农户社会经济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在村域尺度上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的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分析方法,分析村域社会生态系统各斑块在从祼地(或人工建筑)到顶级群落演替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揭示两类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梯度上旱龙、芒岗、芒晃三个自然村的动态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平衡指数DEI依次为旱龙(-0.50)芒岗(-0.71)芒晃(-0.75);其中人口压力较小、土地生产力较高的旱龙村,处于最佳的V-SES动态平衡之中;芒岗村的土地生产力较高但人口压力最大,芒晃村的人口压力小但土地生产力最低,均处于V-SES动态平衡的较差状态。研究结果为村域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且对开展更大尺度上的SES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探究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已有研究受限于系统复杂性,仅聚焦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整体性评价,缺乏对各子系统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的讨论。本文以陕南地区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脆弱性与应对能力两个维度建立恢复力指标体系,使用TOPSIS模型对陕南地区2005—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衡量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各子系统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识别其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陕南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生态系统脆弱性分别与生态系统应对能力、社会系统脆弱性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其他子系统之间主要表现为波动变化的协同关系。(3)与权衡关系相关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地形破碎程度和垃圾处理能力;与协同关系相关的主要贡献因子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地方财政实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垃圾处理能力以及教育发展水平。本研究从权衡与协同关系的问题视角出发解析社会-生态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目标是寻求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选择地处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基于1998,2008年土地覆被数据,从格局上分析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并基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从压力子系统和承载力子系统2个方面,从功能上揭示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荒漠是研究区主导的生态系统类型,近10年来生态系统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表现在高、中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均有增加,低覆盖度草地和荒漠面积减少,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结构趋于稳定,生态效应显著提升;2 1998年以来,生态承载负荷度不断下降,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工业煤炭消费量和GDP是主要的压力因子,而耕地则对承载力的提升存在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沙漠化严重威胁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沙区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是关系到民族生存空间的迫切任务。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介绍,阐述了沙区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分级和研究尺度,初步勾勒了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深入讨论导致沙区人居环境恶化根源的基础上,认为从资源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互相耦合的维度上,从沙区人居环境这一综合的系统整体入手,是防沙治沙技术研究重大突破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