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湖山煤矿区经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广泛发育了以推覆、滑覆断层为主的控煤构造。为加深对推覆、滑覆叠加构造控煤机制的认识,在掌握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天湖山典型推覆、滑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推滑叠加型构造对煤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内构造先后经过了多期次、多层次伸展滑覆和逆冲推覆的复杂叠加作用,推滑叠加型构造的控煤机制主要体现两个方面:1滑覆断层的伸展应力环境和剥蚀效应造成地层的缺失;2推覆断层挤压应力环境以及地层增厚效应造成地层的重复和抬升,另外叠加构造也导致煤层发生流变。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含煤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煤类相对单一,98%为无烟煤;煤层厚度小,绝大部分为薄煤层;童子岩组煤系被多期次构造运动破坏,构造复杂,尤其是含煤地层内及上覆、下伏地层之间广泛发育多层次的缓倾角断裂,成为福建含煤地层的主要控煤构造。在长期的勘查实践中,福建煤田地质工作者基于对控煤构造的研究,首次提出福建煤炭勘查理论——滑脱构造理论,该理论在找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勘查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理论在指导隐伏区找煤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滑脱构造理论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原定义的滑脱构造分解为滑脱构造、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三类。  相似文献   

3.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资料,深入研究了闽西推覆构造带前峰处的苏桥-小溪洋井田地质特征。结果显示:井田剖面几何形态为一典型的"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拆离滑覆构造是井田两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层间拆离滑覆构造形成于早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井田在区域拉张环境下遭受剥蚀改造,发育飞来峰构造,并使F5、F6断层产生反转。从而,在构造推覆体下找煤应特别注意地层缺失情况,区域隐伏煤田的预测应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兴梅煤田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永梅-惠阳拗陷东北段的永梅凹褶断束,区内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兴梅煤田构造样式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和剪切与旋转构造样式5大类13种类型。本区以轴向北西(含北北西、北西西)的褶皱控煤构造较为多见,其煤系赋存较稳定,可形成较大面积的赋煤单元;伸展构造样式常使煤系失去连续性;压缩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常造成煤系地层重复,增加资源量,但煤系受破坏显著,含煤块段连续性较差、面积一般较小,煤矿规模多为小型。  相似文献   

5.
淮南煤田的构造厘定及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淮南煤田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 主要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冲式断-褶构造带”。该带可分为 3个次级构造带: 南部“八公山-舜耕山构造带”, 为一由南向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北部“明龙山-上窑构造带”, 是位于淮南煤田北缘由北向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中间为“淮南扇形复向斜带”, 构成淮南煤田的主体。淮南对冲式断-褶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 是大别山北侧薄皮推覆构造前锋带和外缘带的主体, 主要沿结晶基底与盖层的接触界面滑动。淮南煤田发育在“淮南扇形复向斜带”中, 南北向的强烈挤压、对冲使得位于其中的含煤地层遭受错断、牵引而弯曲, 直至倒转, 严格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格架和几何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逆冲断层是以挤压性应力为主的构造复杂区常见的构造类型,含煤地层受逆冲断层影响,常隐伏在老地层之下,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分布规律和几何形态研究成果,能够在煤炭资源勘查中发挥较好的指导作用。青海省中祁连地区木里煤田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其构造应力场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Ⅲ阶段NNE—SSW向的挤压对该地区控煤构造起到主要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NW—SSE向展布的含煤向斜褶皱,同时形成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以木里煤田的聚乎更矿区和江仓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推覆构造下找煤理论,经过钻探验证,在逆冲推覆断层的下盘发现了侏罗系含煤地层及煤层,证实了逆冲推覆找煤理论对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晚古生代聚煤前的区域构造格架为三个地体:闽西北地体、闽西南地体及闽东地体。聚煤期构造特征(早古生代晚期):加旦东运动沿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产生了海沟岛弧系俯冲;同时,沿温州——德化深大断裂产生海沟山弧俯冲,海沟岛弧系在晚古生代形成了福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中、西部条带,海沟山弧系形成了福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东部条带。聚煤后的构造特征(中生代),由于印支运动产生新古太平洋板块,并在这时产生了二叠系含煤地层滑脱断层的雏形;燕山运动早期形成了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盖层逆冲推覆构造,燕山运动晚期形成了二叠系含煤地层的基底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8.
据大量钻孔资料及生产矿井揭露,在石屏二矿含煤地层龙潭组中部发育一压性的层间滑动构造,滑动面呈舒缓波状穿行于C19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中,受其影响,C19煤层原生构造遭受破坏,煤层厚度变化大,且煤的灰分、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增高.区内层间滑动构造既有推覆型又有滑覆型,总体表现为推覆型,该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印支期南东、北西向水平剪切挤压应力的作用,同时受特殊的硬-软-硬地层剖面结构以及高瓦斯压力煤层的气垫效应和地下水的浮力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9.
京西煤田地薄皮式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薄皮式推覆构造由F09、F01分别成顶底部推覆构造的边界断层及主滑面,其间包容着14个断片,向下消失于基底滑脱面之上,构成典型的侏罗山式薄皮构造。外来岩体由北西向南东推覆滑动,滑移距离在7km以上,地层长度缩短5倍左右,地层厚度增加3倍。推覆构造产生于J3t之后,K1d之前,系燕山台运动中晚期,向下切割及叠加在早期F1滑覆构造系统之上。构造发育规律对找煤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兰薄皮式推覆构造由F09、F01分别构成顶、底部推覆构造的边界断层及主滑面,其间包容着14个断片,向下消失于基底滑脱面之上,构成典型的侏罗山式薄皮构造。外来岩体由北西向南东推覆滑动,滑移距离在7km以上,地层长度缩短5倍左右,地层厚度增加3倍。推覆构造产生于J3t之后,K1d之前,系燕山运动中晚期,向下切割及叠加在早期F1滑覆构造系统之上。构造发育规律对找煤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沙地区位于龙永煤田的北部,区内地质条件复杂,东部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上统沙县组,西部出露二叠系中统童子岩组,北部出露奥陶系中上统罗峰溪组及泥盆系上统天瓦栋组。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大部分隐伏于深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推覆构造发育,主要有印支期的滑脱断层,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断层,推覆构造控制煤系的赋存厚度与形态。应用"红层下"与"老地层推覆体下"找煤理论,认为东部"红层"下、北部"老地层"下具有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西南城地区侏罗系林山群与下伏前泥盆纪变质地层、白垩纪地层与前白垩纪地层接触关系调查和谢家构造窗、竺由新村构造窗、上乌石构造窗、望天石飞来峰的发现及钻孔验证,初步厘定了区内燕山期滑覆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推覆构造。燕山期滑覆构造发生在中侏罗世末,主滑面沿华力西—印支构造层(D—T2)、燕山构造层(T3—K1)与下伏地层间角度不整合面扩展而成,泥盆纪—早白垩世地层为滑覆体,滑覆在前泥盆纪变质地层之上,动力学来源为太平洋板块由南东向北西对欧亚板块俯冲。喜马拉雅期推覆构造规模大、动力学机制复杂(顺层和切层推覆),彻底打破了华南地区原有的地层沉积层序,形成了现存的横向分带、纵向分层的多层叠瓦、堆垛推覆构造格局。前白垩纪地质体为外来推覆体,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堆垛在白垩纪地层之上,白垩纪地层呈"构造窗"分布于前白垩纪地质体之下,动力学来源可能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含煤区广泛发育各种型式的滑脱构造,可分为伸展机制的滑覆构造与收缩机制的推覆构造两类。煤系基底与盖层以及盖层内部的强度差异是滑脱构造发育的基础;基底隆起与盖层坳陷的构造格局为其发育的另一条件。滑脱构造表现出多层次、多成因、多期次.具有侏罗山式脱顶.拆离,不协调变形多种特点.滑脱构造对找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苏邦煤矿区逆冲断层之成因机制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邦煤矿区F106断层的成因机制及控煤作用,不同学者对其认识不一。从该断层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来分析,印支期的滑覆运动应是其主要成因。其后的早、晚期侧向挤压形成现在所看到的逆掩推覆构造。由于其上盘的含煤地层滑动系统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的破坏已失去勘探价值,而其下盘的含煤地层相对保存完整,应为主要勘探对象。同时,根据这一成因机制分析指出了外围及新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5.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6.
鲍继坤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5):14-15,24
龙岩地区东部盖层下主要发育滑覆、推覆两种构造,探讨了这两种构造的控煤作用,根据控煤构造的展布规律,对该区自东向西划分了三个控煤类型区,并分别提出了各类型区内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二叠纪煤系所处的聚煤环境和煤矿区经过后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改造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及其含煤性,并结合近年来在隐伏区下找煤(火山岩与岩体下找煤、推(滑)覆体下找煤)的成功实例分析,圈定了曾坂、西坑、尾厝和天湖山深部等四个隐伏找煤远景区,指出该区域下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赣中煤田滑脱构造分布在九岭、武功山及武夷山的前缘。九岭北缘为重力伸展滑覆构造,南缘为双冲推覆构造,它们形成于燕山运动。武功山两侧发有滑脱构造,印支期先向两侧下滑,尔后褶皱,燕山期北侧向坳陷带推覆,最后又产生滑覆构造。武夷山在印支期南侧先滑后褶,燕山期两侧均向坳陷带推覆。由此,赣中煤田地质构造更为复杂,滑脱构造与找煤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江西煤田地质局对赣中地区进行了滑脱构造和找煤研究。赣中滑脱构造十分发育,形式多样,按其成因可分为推覆和滑覆两类,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九岭推覆构造系统、武功山滑覆构造系统和武夷山推覆构造系统。在滑脱构造理论指导下,再认识已有的煤田地质构造,发现许多煤系的分布和煤层赋存规律受滑脱构造控制。如有的地方煤系构造  相似文献   

20.
淮南煤田罗园井田构造是以阜凤逆冲推覆断层为主要断层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针对推覆体内含煤地层急倾斜、倒转以及总体呈"L"形构造形态特征,在二维地震勘查手段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根据构造发育特征选择以钻探为主,布置了垂直钻孔、定向斜孔、分叉孔,并结合测井、采样测试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