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1975年12月第66卷6期1965至2016页依次刊登了三篇有关研究中国地震活动的论文,其中卡德韦尔(R.K.Cardwell)和伊萨克斯(B.L.Isa-cks)写的《用“联合震中测定法”考察1966年中国北部的地震序列》及约克(J.E.York)、卡德韦尔和倪(J.Ni)写的《中国的地震活动性及第四纪断层》两文,我们已将全文初步译出,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1978年8月第68卷4期登载一则关于“美国地震学会奖章第三次授奖的通告”。通告说,“美国地震学会奖章是根据学会1975年年度选举的章程和附则中的第12条设立的。这个奖章表彰在地震学或地震工程学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77年第三次授奖给予英格·莱曼(Inge Lehmann)。”现将奥利弗(JackOliver)写的《嘉奖致辞》和莱曼本人的《获奖答辞》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法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阿尔高斯(ARGOS)系统负责人1979年11月寄给我驻法大使馆科技处一篇由法国内部地球物理实验室格洛特(J.P.Glot)和波派尼特(G.Poupinet)写的文章,题为《通过阿尔高斯系统传送地震资料》,介绍了阿尔高斯地震资料传输系统的情况,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3~4月第11卷2期登载题为《北美洲地震学的开端》的文章,系摘自鲁比(W.W.Rubey)写的关于1906年4月18日加州地震情况介绍。这个介绍原为国家地震调查委员会的一篇报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1981年8月第71卷4期登载一则关于“第五次美国地震学会奖章的通告”。通告说:美国地震学会依照学会章程第十二条和1975年年度选举细则设立了学会奖章。这个奖章表彰在地震学或地震工程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1980年第五次奖章授予日本的和达清夫。现将安艺敬一的《嘉奖致词》及和达清夫本人的《获奖复信》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6.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1979年8月第69卷第4期登载一则关于“美国地震学会第四次颁发奖章的通告”。通告说:美国地震学会依照学会章程第十二条和1975年年度选举细则设立了学会奖章。这个奖章表彰在地震学或地震工程学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78年第四次颁发奖章,授予哈罗德·杰弗里斯爵士(Sir Harold Jeffre-ys)。现将赖朴吾(Ralph Lapwood)的《嘉奖致辞》和杰弗里斯本人的《获奖复信》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汇刊》(ES)1978年3月第59卷3期刊登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EBASCO Services”的阿查里亚(H.K.Acharya)撰写的一篇报道,介绍了第六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论文论述重点概况。另据《美国地震协会公报》1979年1月第69卷1期刊载的通告,报道了有关第七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议程的要点。一并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1979年1月第69卷1期299页刊载克洛德(W.K.Cloud)写的《地震危险的评定与减缓》的书评,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9.
《元史》卷五一记载:至正七年三月,“东平路东阿、阳谷、平阴三县地震,河水摇动”.之后,明清时期山东20余种府、州、县地方志相继出现了有关至正七年三月的地震记载.《山东历史地震目录》给出这次地震基本参数为,1347年4月11日至5月10日济阳西南部(36.8°N,117.1° E)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中国历史地震简目(B·C·780~A·D·1986,M≥4.7)》给出这次地震基本参数为1347年4月山东长清东(36.5°N,116.8° E)5级地震.而《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等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都没有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12月(第七卷)“美国地震危险减缓计划”《技术报告总结概要》第Ⅱ类B 项2,印地震前兆——地震学研究内选译八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琼 《中国地震》2012,28(4):441-448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系统地统计了1985~2010年《中国地震》载文的被引状况.结果显示,26年间《中国地震》载文的平均被引率76%,总被引频次8279次,载文的篇均被引频次5.5次,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7.3次;共有414种期刊引证,总引证频次6191次,引证频次排名前6位的均为中文核心期刊;被引论文的资助基金共有46种,被引频次累计4375次,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在被引基金论文中分别占38.6%、21.8%、16.2%;“地震预测新途径的探索”是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1985~2010年《中国地震》h指数为32.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第3期刊登《地光》一文,论述了地光机制,现将该文的“理论”及“结论”部份译载如下:理论 1968年麦克唐纳(J.E.Me Donald)对产生地下电位梯度的几种机制进行了研究。他曾研究过的问题之一是流动电位,它是由水通过孔隙岩石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地震目录》(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的附录部分,里面有这样一条地震记载:315年(晋建兴三年正月)“平阳(临汾)地震,崇明观陷为池.”大概因为史料过于简略,不好估计震级或烈度的缘故,编者将它收在附录,仅供参考.查《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关于这一次地震,有如下记载:  相似文献   

14.
选取河套盆地及周边地区 (北纬 3 8.5°~ 42°,东经 1 0 6°~ 1 1 3°)为研究区 ,采用《中国地震目录》1 970~ 2 0 0 0 .8,ML≥ 2 .0级地震资料 ,应用“八五”、“九五”攻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河套盆地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测震学指标的全时空扫描分析 ,提取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活动图像及参数 ,然后对河套盆地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历史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用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图像、参数对河套盆地近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认为河套盆地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世界地震译丛》2004,(6):83-88
基于修正的G一R震级一频度分布模型的全球最大震级从的分布 (乌浏弘靖大竹政和佐藤春夫)应用宽带P波波形进行实时地震警报 (5 .Tsuboi M.Saito M.Kikuehi)余震空间分布的构造约束(J .McCIOskey 5.5.Nalbant 5.Steaey,等)地震滑动时空分布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远震和 强震数据的联合反演:在1999年伊兹米特主震中的应用(一) (B.Delouis D.Giardini P.Lundgren,等)2000年伊豆群岛震群应力加载率控制地震活动的证据 (5.Toda 5.Stein T.Sagiya)2001年芸予地震前后近钱地方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与地壳应变的变化 (,J…  相似文献   

16.
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瑞生  王彬 《中国地震》2005,21(2):280-284
上世纪50、80年代,我国曾两次广泛搜集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及各省区《地震资料汇编》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60年、1995年等4版强震目录,它们反映出我国历史强震活动及其灾害的基本状况,是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等研究的基础资料。但因资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致使一些地震参数判定有误,并丢失了大量的中强地震:①历史记述之真伪判定与取舍;②无破坏性文字记述的所谓“有感地震”的分析处理;③地震震中、强度及其精度判定。本文以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为据,对照1995年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以下简称《95目录》),就以上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编辑的《中国活动断裂》一书于1982年8月由地震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汇集了该委员会1980年9月召开的学术讨论会的主要论文共53篇。本书讨论了活动断裂的定义、研究方法及中国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震例》所载1966年至1985年以来,全国Ms≥5.0的58次中强地震的《震例》研究成果,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动态跟踪预测未来中强地震活动“时”、“空”、“强”的活动规律,得出如下启示1)利用地震的前兆总体演变过程的阶段性以探讨定量预测其“活动时段”;2)利用地震的前兆总体分布图象以探讨定量预测其“活动空间”;3)利用地震的前兆环的规模以粗略地预估其未来强震的“活动强度”。还初步探讨了利用它们的“场”、“源”演变的关联性,提出文中一些作法的物理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出版局1976年出版了第1002号“地质调查专业论文专辑”《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地震的初步报告》,由埃斯皮诺萨(A.F.Espinosa)编辑,其中“涉及与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破坏性地震密切有关的一系列研究。这项研究是在危地马拉政府的合作和美洲国家组织的部分支持下,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主持进行的。”这个专辑包括10篇论文,附有76个插图和11个表格,以及一份有关的参考文献目录;另有一份1526~1976年发生在危地马拉的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数据记录,其中包括57次地震的参数。这个“专辑”的编辑埃斯皮诺萨写的《初步报告》中的“提要”和“引言”对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地震的有关情况作了概括介绍。另外,地震发生一年后,美联社发自危地马拉的电讯对震灾损失及震后恢复概况作了报道,现一并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第11卷4期刊载了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丹顿(R.C.Denton)、多诺万(A.Donovan)和翁(K.K.Wong)合写的题为《美国国家地震工程情报处》的报道,介绍了该机构的有关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