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周秋生  马俊海  冯守良 《测绘工程》2009,18(6):71-73,78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本科学生的首要之选。在分析测绘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测绘工程专业教育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对构建测绘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企业公司呈现出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急需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紧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但是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近些年的培养现状,突出现代人才需求,加强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四纲三系"的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培养了一大批"宽知识面,高素质,强实践能力,懂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测绘人才,证明该培养机制是非常有效并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提出了测绘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提出了保证模式建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分别从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指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全国土地确权、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等社会需求背景下,为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测绘工程人才,本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点,论述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新时期下应用型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测绘学科地演变和发展入手,论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用型人才地培养模式,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均作了较深入地分析论述,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球是21世纪的重大技术工程,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依据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郑州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其内容、应用、关键技术、实现策略等进行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测绘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于 《四川测绘》2010,33(4):191-192
构建科学、完整、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构成要素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遥感作为一种高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培养创新型遥感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阐述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个过程。根据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结合我校气象行业的特色,确立了"强数理基础、宽大气口径、重遥感实践、培养具有气象应用特色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阐述遥感人才培养的过程的7个环节。最后以2010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为典型案例,评价了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学文  满旺  邬群勇 《测绘通报》2013,(6):108-110,114
不同院校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内涵的理解不同,且因院校行业特色、专业依托院系的学科背景、原有教学科研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文对这些不同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增强不同院校间的专业共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在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存储、传输、显示、分析和应用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大测绘发展背景下,结合海量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系列课程的设置,梳理了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其具备将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地可视化表达与应用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妍  司海燕 《测绘工程》2016,25(8):76-80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大背景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了从未有过新高度,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为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软人才培养理念,文中结合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提出"4+5"模式培养目标,并据此构建"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详细阐述该体系内容构成及体系特色,为实现实践能力的本科全过程新常态培养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品质输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中海达资助出版的"十二五"规划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正式出版。此次出版书目有《数字摄影测量学(第二版)》《城市空间信息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适用于摄影测量、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测绘学科相关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教育部目录外专业,一级学科隶属测绘科学与技术,自2004年招生以来,国内开办该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六所。针对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从课程体系及分类入手,通过比较国内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分析了当前课程设置的特点,初步提出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核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专业人才需求和生源调研,结合多年来教学改革实践,构建了"工程实践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与测绘专业和北京市测绘行业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导向,围绕"培养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创新应用型、零试用期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改革与建设成果,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17.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明连  周立 《测绘通报》2012,(1):102-104
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对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工程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力图探索卓越测绘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应用型测绘本科人才教育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同类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在交通行业背景下,文中针对华东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特点,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深入研究该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构建集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倡议对我国工科类高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基地建设与实习实践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工科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紧扣新工科背景并结合笔者学校矿业特色,首先深入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然后通过持续深化校企、校校合作,多措并举,建立了校企、校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基地合作平台;最后分析了笔者学校测绘工程实践基地共建措施与运行成效,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