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阪神·淡路大震灾后 ,日本着手对原有的地震观测体制作彻底改革 ,多项全国性配置地震计的计划同时开始启动。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的程度不尽相同 ,无感微小地震引发的晃动仅有 0 .0 0 1 μm,频率为1 0 Hz;巨大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的幅度高达 2~ 3 m,周期也有几十秒。虽说都称之为地震计 ,但由于地震动的振幅和频率涉及的范围太大 ,所以应针对观测对象选用不同类型的地震计。下面介绍不同类型的观测网。1 强震观测网 ( K- NET)无论大地有多大的晃动都能将其准确记录下来的地震计称之为强震计。它构造坚实 ,信号明确 ,通常设置在地表 ,对了… 相似文献
5.
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强震观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我国强震观测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7.
《日本地震学会新闻通讯》 《国际地震动态》2002,(9):20-23
前言 (强震观测事业的历史 )1 955年 1月 3 1日 ,科学技术厅资源调查委员会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关于强震测定计划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强震观测。为了使建议从组织上得到落实 ,1 956年 1 2月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测定委员会。1 958年 1 1月 ,资源调查委员会又向科学厅长官提出了促进观测计划实施的请求。1 964年 1 1月 1 7日 ,日本学术会议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的“加强抗震工程研究的报告”中提出 :希望增设强震计并充分利用所获取的记录资料。 1 965年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观测中心 ,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1 96…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强震加速度记录中50点采样与200点采样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能否用50点记录代替200点记录,本文从49组200点记录中采取高通滤波的方法抽取成49组50点的记录,通过最大值对比、加速度时程对比、功率谱对比及滤波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共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滤波后的最大值比200点原始记录最大值平均小79.82 Count是原始记录的0.672%,加速度时程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功率谱对比方面发现从0.4~90Hz之间谱曲线基本重合,而在该频段以外两端悬殊较大,最后,通过对6组200点与50点数据的相关分析后发现,其平均相关系数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5.4级地震的强震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了5.4级地震,其宏观烈度为Ⅵ度。布设在伽师县城的强震固定台记录到5.4级主震及1次4.2级余震的加速度,其中一个地震的最大加速度值(水平分量)为66.12gal。初步分析这次强地震运动特性,得出两点结论:(1)强运动记录检验了投入使用的GDQJ-1A型仪器性能良好;(2)加速度时程记录表明垂直向P波初动尖锐、强震持时较长,最长约达7.5s,而水平向P波初动弱、强震持时较短,仅约2.5s。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介绍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时,在汕头国际大酒店内的强震加速度记录,这是我国在软弱地基高层建筑结构(26层)上首次获得的7级以上的强震加速度记录,文中介绍了对记录分析得到的最大加速度(及积分成速度,位移)振动周期等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强震与微震观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动圈型换能器(属于速度型换能器)加电子反馈形成在0.05Hz~50Hz的加速度仪特性,大大减小了甚低频率的影响,而其线性及动态范围也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避免了位移型换能器在低频段的较大误差,在地震观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