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确定几何缩尺比和模拟的环境参数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的基础。为了提供海洋监测仪器设备模型测试时所需的选取环境参数及其模型值的依据,给出了"工作海况"和"极端海况"条件下各典型海域的风、浪、流等环境参数,确定了两个典型几何缩尺比对应的模型参数,并给出典型设备特别是海洋能利用装置在水槽进行模型实验时的模拟参数选取。  相似文献   

2.
海洋动力环境实验模拟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为海洋仪器设备的研制与测试提供模拟的实验环境.实验模拟动力环境参数的确定是关键,根据海洋仪器设备(包含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等)的需求以及我国沿海实际风、浪、流的特征,确定了实验模拟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分布式波浪测量系统缺乏总体监控管理、采集同步性不高的问题,研制一种新型分布式波浪测量系统。系统由多个前端数据采集器和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组成。系统完成上电加载后,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首先对前端数据采集器的时间同步。数据采集器对采集进行精确定时、触发和同步控制,从而同步采集多通道数据。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实现对波高、周期数据的实时监控、统计分析、存储、查询和下载。多组不同工况比对试验表明,新型波浪测量系统不仅对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监控管理能力,且测量准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海域管理系统是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对管辖海域的资源、环境和权益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管理活动的应用系统,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指对海洋环境进行快速检测到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变化;为公众及时预测这些变化及其结果的技术系统。二者存在着鸿沟,海洋管理只是依据静态的、种类单一的信息进行决策,无法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文中提出了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结合的必要性,并给出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面临的自然海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千米。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实验室水槽中流速模拟的方法,该方法可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模型缩尺比,用来完成相关海洋工程的模型水动力性能实验,可以近似地模拟出实际设备在水中的工作状态,为在实验水槽中模拟水流动力参数提供有效的参考,方便水槽中的科学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西沙、中沙和南沙等三沙周边海域位于南海中部和南部,该海域复杂海洋动力环境严重影响着海洋生产和交通安全等,因此开展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12年的HY 2高度计、散射计和辐射计数据,开展了三沙周边海域海浪波高时空分布统计分析、海面风场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分析和海面温度(SST)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分析,检验和分析了HY-2卫星数据应用于该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监测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HY-2卫星数据可有效地应用于三沙海域的动力环境监测,可为海洋预报、防灾减灾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海洋监测数据的有效采集、存储、处理和显示、输出及控制操作,是自动化海洋参数现场监测系统都需要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种海洋参数现场监测通用数据采集处理设备的设计方法.设备可以提供多路模拟量、数字量、脉冲量和串口信号形式的海洋监测信息自动采集,现场的大容量信息存储、实时信息显示、键盘输入操作和便捷打印输出,以及滞后...  相似文献   

9.
海域使用论证是我国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制度,仅有10余年历史,其理论、实践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尤其是对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实践分析更是没有全面、详尽的研究。文章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修船建设项目为例,对比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海域使用论证对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对完善海域使用论证体系,突出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对台风预测预报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10–2016 年期间,中国 Argo 在该海域布放了 36 个铱卫星剖面浮标,利用其双向通讯功能,实现在台风天气条件下对上层海洋进行加密观测,从而获取到台风源地及其经过前后上层海洋的现场环境要素资料;开发研制了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环境智能服务平台, 实现了对台风路径附近 Argo 剖面浮标位置的实时监控、漂移轨迹的可视化追踪、观测参数的快速调整以及观测资料的高效检索和统计分析等智能管理目标。最后,展望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 Argo 实时海洋监测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设想在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建设并维持一个由 30~45 个浮标组成的 Argo 实时海洋监测网,从而为台风预测预报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域海相中生代油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随着勘探工作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逐步深入,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区,包括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的地震调查对可能存在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的了解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定海相中生代沉积主要来自由西而东的特提斯入侵。而寻找海相油气将会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典型浅海环境参数对声传播损失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海底边界反射系数修正的改进耦合简正波–抛物方程模型,设计并开展了典型南海海域声传播损失测试试验,模型相对误差小于 4%、均方根误差小于 3 dB,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分别对声速剖面、海面海况、海底底质、海底地形 4 种海洋环境参数,设计了 5 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得出声速剖面主要影响声会聚区的分布,负梯度下声会聚区能量多集中于海底和声源深度附近,而正梯度下声会聚区能量多集中于海面附近;浅海环境下声传播损失分布受海面海况、海底底质因素影响较大;海底地形是影响水下声传播损失的主要因素,海底斜坡既可以汇集声波能量,也可以使其发散。  相似文献   

13.
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N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氮的测定方法。作者选用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将有关形式的氮转化成硝酸盐,将其还原成亚硝酸盐,连同原有的亚硝酸盐一起测定,获得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氮。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精密度为4 .7 % ,回收率为95% ~104 % ,适于船上操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卫星体系及卫星海洋应用体系建设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卫星体系与卫星海洋应用体系是我国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目标。它的建立将完善海洋立体监测系统,并推动我国“数字海洋”工程。对该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描述,同时介绍该体系的进展,并提出了建设该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平轴单叶轮海流机在低流速时启动性能差、获能少的缺点,采用共水平轴同向旋转双叶轮水轮机进行了水动力学性能的水槽试验.由实验结果研究了共水平轴单叶轮和双叶轮水轮机的功率特性和启动特性,分析了不同上、下游叶轮安装角和叶轮轴向间距对叶轮启动水流速度以及发电机获得功率的影响,并对单叶轮和双叶轮水轮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水平轴双叶轮水轮机的启动水流速度较单叶轮低很多,而且能从水流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因此,共水平轴双叶轮水轮机能改进一般水平轴单叶轮水轮机难以启动和获能少的不足,更适合于我国低海流流速的实际海况.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高技术监测手段,海洋浮标可实现现场自动监测而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文中介绍了浙江近岸海域海洋水质监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自动监测实现。浮标设计为生态浮标、海滨浮标和专项浮标3种类型,由浮体、标架、供电设备、防护设备、锚系、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电子/电池舱、岸站接收系统等9个部分组成。浮体设计为圆饼形,浮体下方正中安装稳定锤以保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供电设备由太阳能电池板、大容量蓄电池组成,可保障海上30 d连续阴雨天气、恶劣海况下的不间断供电。浮标经喷防污漆、牺牲阳极保护、裹铜皮、加过滤网和人工清除等5种方法防腐、防污处理后投放入海,采用常规维护、应急维护和年度维护等3种方式保障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投放后可实现对标浮所在海域水质、气象、生态等参数的连续、实时、自动监测。最后对浮体直径设计和浮标投放点选址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该设计可为其它类似区域的水质监控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气候耦合模式FOAM(Fast Ocean-Atmosphere Model)的气候态为背景场,基于参数的空间分布,定量地研究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反演空间变化的参数的能力,探讨影响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孪生数值实验同化浮游植物资料,发现在单独反演1个空间变化的参数时,两种给定的参数空间变化都可以被很好地反演出来,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内,说明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空间变化的参数;而当同时反演作为控制变量的五个参数时,各参数变化趋势的搭配对反演结果影响很大,只有当这种搭配与模型中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生态机制一致时,5个参数才能较准确地得到反演。同化含有10%随机误差的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不大,进一步说明了利用伴随同化方法反演参数空间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海域使用结构形成机制,海域使用结构是受海洋资源结构约束,受消费结构引导,通过海洋产业落实到海域空间:分析了海域使用结构现状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渔业用海呈下降趋势,工业用海呈上升趋势;并以各类海洋功能区为基础,构建了海域使用结构优化模型,为海域使用结构调整提供定量化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