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初,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天文研究与技术》刊登了叶泉志先生撰写的《业余天文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这篇文章认为我国业余天文学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问题上成绩尤其显著,我读之,深有同感。此文先给出天文爱好者、业余天文学家和民间天文学家的区别。同时又指出在双语文献中业余天文学家与公众天文学家的细微差异:"业余天文学家对应的英文不是amateur astronomer(语义更接近天文爱好者),而应该是citizen astronomer(直译公众天文学家)",这其实是给出业余天文学涵盖范畴,非常专业。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天文学中兴起的必然性及其这几年的发展状况、实现过程和具体任务。分析了当前天文数据的复杂性,介绍了天文学中数据挖掘的科学要求。系统地概括了近年来天文学中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研究的进展及其热点,并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天文学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兴起将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对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能否在虚拟天文台中成功应用,是虚拟天文台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2002年新春来临之际,因特网上传来了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日本业余天文学家池谷薰(Kaoru Ikeya)和我国天文爱好者张大庆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彗星中心已确认他们均为独立发现者。这是首次以我国天文爱好者姓氏命名新发现的彗星,非常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型地面和空间观测设备的建设以及大型巡天项目的开展,天文数据以TB字节、PB字节,甚至EB字节计量,天文学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面对数据海洋,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大数据是摆在天文学家面前的核心问题。数据存储和管理不仅仅是天文数据中心的任务,天文学家也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科研数据。能够将海量的数据自动地存入数据库中是管理数据的基本前提,而高效的数据索引则是管理数据的核心要素,为此设计开发了天文大数据管理工具Auto DB,使用虚拟终端监视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入库,对数据自动创建全新的天空分区索引Q3C(Quad Tree Cube),对天文数据进行二维空间索引以便于高效的管理。天文大数据管理工具的改进和完善对天文学家后续研究中的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尤其对从事大数据的天文学家,拥有自动化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可以集中精力致力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国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天文学知识也乘机得以普及。1958年创办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潮头。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迷上了星空。我的最主要的天文课老师,就是《天文爱好者》,以及《少年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手册》两本书。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天文小组,展开学习、认星以及特殊天象的观测活动。自第一期起,我买齐了《天文爱好者》的每一期,甚至投了一篇用普通照相机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的文章。可惜刚收到回复,杂志就因文化革命而停刊了。  相似文献   

6.
继2010年第一个全球天文月(GAM)成功举办后,2011年4月第二个全球天文月在世界各地掀起新的天文高潮,再度成为业余和专业天文学家、教育工作者和天文爱好者的繁忙月份。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天文学新概论》(基础教材) 苏宜 编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32开450页 定价20元(邮购价23元) 本书作者为天津南开大学教授,曾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研究工作多年。这本书以作者多年积淀的天文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天文学各方面的知识概要和进展,对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  相似文献   

8.
欢呼我国载人航天取得新进展3:2 中国天文学成果斐然的十年6:2中国天文学会大事记6:17空间太阳望远镜科学卫星6:6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LAMOST简介6:8 太阳、太阳系 火星上为什么会有液态水1:2 中国天文爱好者独立发现一颗新彗星2:2 陨石和彗星给地球带来了糖和生命2:7我国天文爱好者发现新流星群2:13业余天文学家周兴明再次发现新彗星:SOH0—422 3:8 迎接2002年12月4日日全食3:40毁月决不可,探月展宏图4:7太阳系浸泡在本星际云内5:11谈月球探测6:10 宇宙学 暴胀宇宙学说的两则副产品1:25宇宙中真的有暗能量吗2:17裸奇性·负能量·蠕…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10.
爱好者之页     
4月21日下午,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现已更名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兴隆观测基地),为期2天的2001年流星观测研讨会开始了。52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除了北京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北京天文馆、青岛观象台、天津科学技术馆等单位派出的专业天文工作者外,大部分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他们来自北京巡天会、北京天文同好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社、清华大学天文学  相似文献   

11.
业余天文奖     
对业余天文活动中有突出成绩的天文爱好者进行奖励是不少发达国家在业余天文领域很普遍的做法,奖项中有一半以上属于个人捐资的民间性质。在美国,各种业余天文奖章有二十个以上,有地区性的,也有全国的,少数几个则面向全球天文爱好者颁发。业余天文奖的设立对业余天文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以下简要介绍几个我国天文爱好者有可能涉及的业余天文奖:  相似文献   

12.
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普及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天文学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怎样有效地开展天文科普活动,使人们能更容易、更轻松、更方便地接受天文知识、怎样使更多的人受到天文知识的熏陶呢?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有不少由业余爱好而终成大器者。这主要凭借着他跨学科的广泛兴趣和不懈努力钻研的聪明才智。奥地利业余天文学家拉布,作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和业余天文爱好者,终于以他的天文处理软件ASTROMETRICA及其丰硕的成果而成名,并受到了自己祖国的极高奖赏。19...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古时候,人们仅凭肉眼观察星空和天体。17世纪初期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但是还没有摄影术,人们用笔和纸把观察到的天象记录下来。19世纪中叶,摄影术发明以后,很快就被应用到天文观测中,成为天文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00多年以来,摄影术不仅帮助天文学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推动了天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集科学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天文图片,成为天文学历史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给读者推出这个新栏目,是要从那如汪洋大海般浩繁的天文图片中选出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这一幅幅精品图片,就好比是宇宙天体向我们敞开的一扇扇小小窗口。透过这一扇扇小窗口,我们能够窥视到宇宙天体的许多奥秘。  相似文献   

15.
第4期《天文爱好者》杂志、北京天文馆网站近期均刊登了"国际路边天文夜"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在这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北京天文学会再次向全国天文爱好者发出倡议:只要您挚爱星空,只要您热衷公益活动,那么,请带上您的望远镜,加入"路边天文"吧!让我们共同将天文的乐趣告诉每一个人!对部分参与此次活动的爱好者,上述单位将择优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16.
步入天文殿堂了阶梯──介绍《天文爱好者手册》针对我国业余天文活动的需要和青少年对天文知识的强烈渴望,几位长期从事天文普及工作的同志在四川辞书出版社支持下推出了一部力作——《天文爱好者手册》。这部由洪韵芳主编的新书近50万字,共543页。售价26元,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事业深入发展,丰富天文科普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业余天文摄影水平在前三届摄影比赛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经研究决定今年举办"第四届全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本届摄影赛主办单位: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现将比赛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本次比赛以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事业发展、丰富天文爱好者的活动、提高天文观测和摄影能力为目的。是面向业余天文爱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青少年天文爱好者丛书》贾贵山 牛玉石 蔡大川编著 华夏出版社 2 0 0 0年 1月出版  3 2开本 ,共 4本处在中学时代的广大青少年是一个充满好奇心、求知欲的时代 ,其中有许多的天文爱好者 ,他们对静谧的星空 ,对宇宙的奥秘常常提出一连串有趣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购置了望远镜、照相机等观测摄影工具 ,跃跃欲试 ,力求揭示星空中隐藏的秘密。这套丛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天文学对宇宙的基本知识 ,由于作用均是多年从事辅导业余天文观测活动的老师 ,比较了解青少年爱好者的特点和需要 ,编著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 ,还兼顾了介绍业余天文观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哈雷彗星1986年的这次回归进行观测,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了一个国际性的专业天文学家与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网,名为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其领导中心分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与西德班贝格的Erlan-  相似文献   

20.
1 引  言虽然香港是一个国际都会 ,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光害 ,但香港仍然有算得上蓬勃的天文活动。目前在香港推动和普及天文学方面的机构 ,包括官方的香港太空馆、香港科学馆 (以大型的特备短期展览为主 )和香港天文台、半官方的可观自然科学教育中心暨天文馆、各大学中有教授天文科目的物理系、四个公开的天文会社、几所大学和一些中学的天文学会、以及联校性的天文组织等。在廿世纪八十年代以前 ,香港在普及天文学方面的发展 ,主要由业余天文爱好者和学者主导。当香港太空馆成立以后 ,代表着香港官方在这方面亦开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