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现了中生代白垩纪的恐龙化石标本以来,喀左县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化石标本的保护工作,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签订了《采掘恐龙化石协议书》,并着手挖掘恐龙化石标本。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把霸王龙的化石标本,基本挖掘到。同时,又发现另一个个体恐龙化石标本,经请示省、市化石管理部门的同意,先后对大城子镇的双庙村、马莲沟村,草场乡的满井村,  相似文献   

2.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 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蜥蜴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近,我们在辽宁义县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采到一件保存较为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无疑为细小矢部龙(Y.Tenuis),且与同种的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建议将金刚山的标本作为该种的新型标本.  相似文献   

3.
美国西乔治学院J·瓦特斯(J·Waters)教授、印第安大学G·莱思(G·Lane)教授和堪萨斯地质调查所C·马普勒斯(C·Maples)博士等美国棘皮动物古生物学家于1991年7月30日至8月6日期间在我区先后考察了柳州市的新圩、龙殿山和桂林二塘等地泥盆—石炭系剖面,并系统采集了大量的棘皮动物化石标本J·瓦特斯教授和C·马普勒斯博士曾于1987年在参加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后来我区考察采集了少量棘皮动物化石标本进行研究 此次来华是第二次到我区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诸城市恐龙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发现恐龙化石产地30多处,其中典型的化石产地有"库沟化石长廊"、"恐龙涧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和"黄龙沟足迹化石群"。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化石资源,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但在保护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文根据目前保护现状,针对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蝎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件晰蝎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 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晰赐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  相似文献   

6.
《祁连—北秦岭接合部位基础地质及铜金成矿规律的研究》是我院与甘肃地矿局联合开展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笔者等在完成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分布于天水地区南部的中—上泥盆统舒家坝群进行了研究,在追索舒家坝群与上泥盆统大草滩群的关系时,于武山县杨家河乡安子沟发现石炭纪植物化石。化石产地位于安子沟村南约700m,天水市至武山县公路西壁,露头清楚,其剖面如下: 上覆地层: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属大草滩群  相似文献   

7.
石炭纪地层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之一,因其为一套含煤地层,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对煤矿找矿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划分为2个组即臭牛沟组和羊虎沟组,多受NW—SE向断裂影响,而沿构造方向展布,其顶底一般发育齐全,通过对其层序地层的研究,认为在石炭纪地层发育时期,该区经历了2次较完整的海水入侵及退出的过程,其中的煤矿与第2个海侵体系域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豫西罗圈组的时代归属,一种意见归寒武纪早期;另一归南沱期,笔者认为前一种意见不妥。董家组岩性可与景儿峪组对比,与其归震旦系,不如归青白口系。何窑组与红岭组实质是一套东西,不能叠置起来,只能舍去一个,保留一个。黄连垛组的深色硅质岩与陕西洛南大庄组(石北沟组)硅质岩可相互对比。燕山地区串岭沟组—团山子组(17—18亿年)有可靠的带藻、真核藻类和chuarid,因此至少从16亿年开始的地层都可以找到宏观大化石。最近,西北大学在高山河组及汝阳群中发现了一些可能属动物遗迹化石的线索,值得进一步寻找。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中生代有尾两栖类(蝾螈)化石十分稀少,且材料零星而破碎(Estes,1981;董枝明等,1998;Gao et a/,2001).当前国内外共报道中生代蝾螈化石7种,其中我国4种[1-4],国外3种[5-7].本文报道的蝾螈化石为一相关节的骨架印痕,其保存之精美细腻为国内报道的同类标本所不及.经与已知属种对比,该标本与产于西班牙早自垩世的瓦尔多螈(Voldotriton)属征(属型种为V. gracilis)基本一致,但又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其命名为中国瓦尔多螈(Voldontriton sinensis).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93年4月在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剖面上采集了白云质大理岩标本样品,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标本浸泡处理。首次获得鱼骨、管状化石及土菱子介等海相化石,经鉴定认为其时代可能属石岩—二叠纪。本文根据以往的同位素资料、沉积环境分析和区域对比,认为这套变质岩系的原岩为二叠纪含煤沉积岩,可与福建的童子岩组中上部层位对比。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国学者在辽宁地区再次发现1.6亿年前对传统“演化规律”提出挑战的远古植物——花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了这种新发现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星学花”。据王鑫介绍,中华星学花化石出土于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子,化石地层为海房沟组,属于中侏罗世。化石为炭化的压型化石,保存着很多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特征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山东西南地区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记述了12个属35个种,其中7个新种。可划分为四个介形类化石组合:(1)早、中古新世Cypridea—Candona hubeiensis组合;(2)早始新世Cypris henanensis—Eucypris wutuensis组合;(3)中、晚始新世Cyprinotus altilis—Austrocypris levis组合;(4)渐新世Xiyingia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的渤海,黄海海底发现的原始牛角心化石(3件),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定名为Bos primigenius dalianensis subsp.nov.(原始牛大连亚种)。时代屆新生代第四纪晚更新世。这是我国首次于海底发现的原始牛化石。它的发现为探讨晚更新世时期黄海、渤海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海水进退,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哺乳动物的演化和迁徙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西宁-民和盆地上第三系十分发育,皆为中新统陆相红层。该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谢家组、车头沟组、咸水河组和“临夏组”,每组分为二个岩性段。含哺乳动物化石28属37种,介形虫化石15属43种,轮藻化石7属10种及3个孢粉组合;最大出露厚度1595.85m。该统与渐新统马哈拉沟组整合接触,其上被第四系不整合覆盖。哺乳动物呈草原型鼠兔类为主→草原型鼠类与森林型长鼻类、鹿类混生→森林型长鼻类等大量出现并伴生鼠兔类→草原型三趾马动物群的群体演化特征。介形虫为古中国大陆生物区中新世常见属种,轮藻为我国第三纪常见组合;孢粉为草原—森林型组合。  相似文献   

16.
广西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其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硅质岩次之。厚度可达一千五百余米,含(竹蜓)类化石极为丰富。早二叠世的(竹蜓)类除了希瓦格(竹蜓)科进一步发展演化外,并出现了较复杂的费伯克(竹蜓)超科的分子,为(竹蜓)类发展的鼎盛阶段。 笔者在研究广西早二叠世(竹蜓)类化石时,发现一新的类型(竹蜓)——广西(竹蜓)(新属)(Guangxiellagen.nov.),它和Nankinella及Pisolina均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具特大初房可资区别。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竹蜓)类化石,而且对于研究(竹蜓)类演化和地层的划分对比均有一定的意义。其化石产地如图所示。 本文描述标本及文稿承林甲兴、朱秀芳审阅,标本由广西第四地质队和广西石油地质大队采集,在此顺致谢忱。  相似文献   

17.
笔者(1988)在辽东半岛南部的瓦房店、复州湾和金州七顶山的晚寒武世凤山组中发现二层笔石化石,第一层笔石产在湾湾沟段中,它们为 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Mu,Dendrograptus pennatus Lin,Dendrogra-ptus viminalis Lin,Callograptus sp.等;第二层笔石产在下楸树沟段中,它们为 Dictyonema kelanenseLin,Dendrograptus sp.,Callograptus sp.等,与笔石共生的三叶虫为?Calvinella sp.,牙形石为Proconodontus mueller。根据笔石和三叶虫等化石产出的情况及岩性特征,笔者认为辽东半岛南部晚寒武世凤山组可以从下向上划分为燕州段、湾湾沟段、下楸树沟段,寒武系的顶界即为下楸树沟段的顶界。  相似文献   

18.
近日,汝阳恐龙化石群地质公园里再添新宠。继"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后,又有三条恐龙化石被命名为"巨型汝阳龙"、"刘店史家沟砚山龙"、"刘店洛阳龙"。汝阳县恐龙化石群地质公园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秦岭造山带东段,属华北地层渑池——确山地层小区,已发现恐龙化石点达130多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锦西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分布于锦西沙锅屯、红石砬子、杨家杖子。辽宁省地层表(1978)记述在南票的上石盒子组内采到 Calami—tes sp.Compsopteris wongii,Neuropteri—dum sp.Pecopteris arborescens,Spheno—phyllum thonii。周惠琴、胡雨帆、朱家楠(1983)、李杰儒(1984)分别描述了采自该层的化石 Fascipteris sinensis,F.sfena,F.(Ptychocarpns)densata,Asterotheca sp.认定该层为晚二迭世石千峰组。笔者在编写辽宁省地质志时,查阅了原始资料,也研究了这些化石的已知层位和时代,认为该层不成属三迭系,也不是二迭系石千峰组,应属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的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