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内蒙东部赤峰地区小井子一带,开展遥感地质找矿应用研究,首先对ETM+数据进行了图像几何校正、影像融合、假彩色合成等基础影像处理工作;之后对工作区进行构造解译,对包括线性构造、菱形构造、环形构造等与成矿有关的空间信息进行提取;以及利用ETM+的1~5,7等波段几何校正数据进行了蚀变异常提取工作,包括褐铁矿化蚀变异常,含羟基和碳酸盐化蚀变异常。最后结合地质、矿产、化探资料,优选4处遥感找矿靶区,为野外工作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北部山区雷达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增强,生成雷达遥感假彩色合成影像应用于岩性判释。对不同岩性岩石,利用极化雷达提供的地表岩石的多种散射信息作为输入进行计算机神经网络分类,岩性识别分类的总精度为62.6%。与常规雷达数据分类对比,分类精度与岩石识别正确率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西藏安多县1∶25万图幅的ETM+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和镶嵌后,选取ETM+7、ETM+4、ETM+3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并与全色波段融合,获得研究区1∶25万ETM+影像图;根据不同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结合野外踏勘,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对沉积物、地貌、水系及新构造等进行了初步目视解译,编制了1∶25万第四纪遥感解译图;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分区、新构造运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区内分布最广的是晚更新世的冰水、冰碛物及冲洪积物;区内不仅存在晚更新世冰蚀谷,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中更新世古冰蚀谷;通过线性影像、水系及洪积扇的偏转等特征,对区内新构造进行了识别及活动性质的初步判断。此研究不但较好地体现了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第四纪地质调查中应用的优点,而且为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刘敬  李印 《陕西地质》2007,25(2):91-98
在ERDAS软件支持下,对ETM遥感影像数据的TM1—TM5,TM7与其全色波段TM8进行小波变换融合,对融合后的影像采用混合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评价,总体精度达到95.43%,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喀拉玉尔滚构造带包括喀拉玉尔滚走滑断裂、北喀背斜、中喀背斜、南喀背斜及其次生构造。其中,北喀背斜、中喀背斜为塔北地区重要的背斜圈闭,同时也是塔里木油田的重点勘探对象。利用15m空间分辨率的ETM+影像(多光谱和全色波段融合)及0.61m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构成的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集,结合少量野外地质资料,成功地提取了北喀、中喀背斜上的25条次生小断裂,其后又运用里德尔单剪理论对新发现的小断裂性质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ETM+影像确定了喀拉玉尔滚右旋走滑断裂的走向和位置,提出了对喀拉玉尔滚构造带的4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侯珂 《城市地质》2018,(1):69-72
遥感技术是地热资源调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ETM6波段进行亮温计算得到地表亮温图,并对其进行密度分割和均值滤波处理提取地热异常点;依据地表植被在地热异常区存在长势差异,通过TM437假彩色合成图像提取该信息得到初级地热异常区;利用遥感图像超出可见光范围的多波段信息"概括"作用,识别与地热形成密切相关的隐伏断裂构造,叠合亮温图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关联分析,预测地热存在有利区圈划出孙庄-东马店异常区、李庄异常区、春秋庄—陈庄异常区共3处地热异常靶区,为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ETM+与SPOT-5 Pan融合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M 与SPOT-5 Pan融合影像是地质灾害调查的理想数据源.ETM 多光谱图像与SPOT-5 Pan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差悬殊,直接融合可能导致融合影像色彩模糊、色调不和谐等问题;若将ETM 与其全色融合后再与SPOT-5 Pan融合,如果融合方法不当亦会造成光谱信息的过多损失.以金沙江上游某库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为例,采用Brovey变换法、IHS变换法和PCA变换法分别对ETM 和SPOT-5 Pan进行了直接和间接融合,并采用主观评定与水平光谱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融合影像进行了评价,通过野外调查对解译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ETM 与SPOT-5 Pan(PCA变换融合)融合影像地质灾害解译的准确率达92%.  相似文献   

8.
雷达与多光谱图像融合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雷达图像与ETM图像的特性,重点介绍了在几何精校正的基础上,雷达图像与ETM图像进行HIS融合变换的原理与方法.经融合处理后生成的图像,既反映出ETM图像多光谱信息丰富的特点,又反映出雷达图像上丰富的结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地物的识别和判读能力.图像融合技术在地质和矿产勘查中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跨越中越两国的巨大断裂系,该断裂带活动强烈,造就了其典型的地貌特征。红河断裂两侧的地物波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ETM 影像上具有不同的亮度特征。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提取第四纪盆地的ETM 影像分布特征,有效地反映了活动断裂带对云南地区构造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本文用Landsat-7、ETM 遥感影像与DEM数据相结合,进行坡度计算、纹理分析,通过多种算法得到特征明显的成果图,结合目视解译实现对实验区的构造解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对断裂构造信息进行提取,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文章对吉林省敦化市塔东铁矿区及周边区域采用ETM+、资源一号02C和高分一号3种遥感数据对断裂构造进行解译。在利用中-低分辨率的ETM+遥感影像进行地质构造的宏观特征信息提取、解译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读取影像反映出来的微观地质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踏勘,验证并修正解译的构造信息。研究工作共解译出5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或线性构造,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ETM各波段图像的信息特征入手,在黄土覆盖等环境因素干扰严重的地区,利用遥感技术对其铀矿化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在ERDA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图像融合、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光谱指数等技术方法,对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其中,图像融合与传统的图像融合略有不同,是在进行图像融合前将原始图像(ETM1~5,7)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使得融合后的图像既保留高分辨率数据的空间信息,又保留低分辨率数据的光谱信息.在对研究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后,选取有利波段组合,圈定了有利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元谋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TM影像揭示了元谋断裂以左行剪切走滑为主, 局部张剪或压剪的性质.利用1:5万地形图和影像图内冲沟、山脊等地貌位错估测了元谋断裂一平浪-江边段晚第四纪活动性, 详细调查实测并分析了研究区断错地貌和构造剖面, 获取的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活动强度, 与估测结果一致.结果显示, 元谋断裂一平浪-江边(金沙江边) 段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 其中一平浪-大龙潭一带, 水平滑动速率约2.0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07mm/a; 木莲旧-秧田井一带, 水平滑动速率接近0.53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06mm/a; 乐胜古-江边一带, 水平滑动速率接近1.32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综合分析表明, 该段断裂晚第四纪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2.0mm/a, 以走滑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以ETM、SPOT5和Quickbird为主要信息源,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该地区的地层单元、中—小规模地质体(如岩脉、小岩体和火山口)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遥感解译分析,并开展了大量的遥感野外地质调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彩色空间HSV变换融合法将SPOT5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与ETM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14.
甲玛铜多金属矿经过一年的勘探工作,发现矿区外围工业矿体仍未圈闭,其找矿潜力巨大。为了验证在周边区域存在矿化的可能性,笔者运用遥感技术对矿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力图能为甲玛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文中运用ETM+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比值分析、MNF变换,通过蒙赛尔变换,形成HLS图像,根据Fe3+、Si、OH-在解译图像中显示出高亮度反射的特点,设定阈值,从而提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解译结果与矿区IKONOS图像的蚀变、岩性解译结果相吻合,蚀变提取形态一致,从而确定了ETM+图像信息提取结果的正确性,证实了在甲玛及其外围采用ETM+图像提取与矿化有关的信息是可行的。引入ETM+图像TM6波段,合成746假彩色图像进行构造信息的解译,并综合构造的、蚀变的、地质的研究成果,利用GIS技术进行信息的分层提取和叠加分析,在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区周边圈定了6个找矿远景区,这些远景区主要分布在甲玛矿区的周围及其北部一定的辐射范围内,是甲玛矿区外围找矿的重点。目前该研究区域除甲玛、驱龙外,其他地方的勘查程度均较低,但文中采用ETM+图像提取各种成矿信息,再用高空间分辨率的IKONOS图像提取成矿信息,开展对比研究,验证了圈定的找矿远景区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从而可用于指导甲玛的外围及冈底斯成矿带的区域找矿勘查实践。  相似文献   

15.
哈图地区地处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上盘,有利的构造及热动力条件导致该区形成许多金矿床、矿(化)点。文章以多种遥感数据为主导,在哈图地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首先利用HSI编码的ETM+图像,增强、解译识别区内断裂;然后利用ASTER数据及光谱匹配滤波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重点部位采用Quickbird高分辨率数据解译小岩体和石英脉;并将多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HSI编码的ETM+图像可以有效解译出区内主断裂和次级断裂,并在安奇断裂和达尔布特断裂间解译出了宝贝断裂;蚀变信息结果与已知矿床、矿(化)点吻合较好,沿宝贝断裂带提取出了一条白云母、高岭土、绿泥石蚀变带;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数据解译出了2个中酸性小岩体和数条石英脉,通过对小岩体和石英脉进行野外检查,发现了铜矿化点及微弱金矿化点多处,为后续的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控矿构适之一,文章中遥感地质研究的范围包括其北段、中段及外围区,测区面积1200km2.ETM多光谱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7号陆地卫星.选择ETM7、4、1三个波段进行彩色合成制作测区基础遥感图像.采用Crosta法,选择ETM1、4、5、7波段作为输入波段进行主成分变换,获取泥化蚀变遥感信息.选...  相似文献   

17.
Comparing satellite data derived map products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ces in data characteristics, image acquisition dates,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classification schemes used for assigning pixels to a thematic class. By comparing two forest maps generated from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and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images acquired on the same day, and processed using ident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and methods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inimized. The ETM+ derived map had highe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values and more precise area estimates than the AVHRR derived map. In the ETM+ derived map, 87 of the 599 verification data were misclassified, whereas in the AVHRR derived map, 155 of the 469 verification data were misclassified. Detailed error analyses by land cover class revealed that a land use based definition of forest accounted for 74% (64 out of 87) and 57% (89 out of 155) of the classification errors in ETM+ and AVHRR derived map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是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辅助技术方法。针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的荒漠戈壁地貌景观特点,在地质填图中选取国产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数据和ETM+遥感数据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并分别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几何校正(或精校正)、图像校正和镶嵌等数据处理。鉴于测区植被不发育,地表多以基岩和戈壁滩为主,资源三号遥感图像颜色单调。特将校正的资源三号图像与ETM+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具有ETM+图像的丰富色彩信息,又保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便于实施人机交互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提取了与岩性和构造相关的各类信息,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判别解译,提高了地质填图工作的准确性,为荒漠戈壁地貌区的地质填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