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1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并讲话。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极地考察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极地考察20年来先后在极地建成“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成为我国开展极地多学科考察研究的现场基地,科学考察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成绩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支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国极地考察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在现代极地考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极地考察就是展示后勤保障能力。中国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极地考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极地的储运能力、生存能力、环保能力、应急能力、信息能力和维护能力。已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这个大系统中,把不同的业务领域分解为多个单元,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一些国外南极主管机构的基本职能、规模、科研与后勤支持能力、南极考察组织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目前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基金会项目管理模式、南极局政府职能管理模式和研究机构科学主导管理模式.此外.简要地分析了南极条约体系对一些国家南极政策和南极考察管理的影响,并对我国南极考察管理优化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组成“海南岛一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科学考察团”,成员来自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有关大专院校和科学院系统,约20余个单位,共31人.由团长冯增昭、副团长兼秘书长王英华率领于1983年4月19日至5月5日前往实地进行了考察.考察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4月19日至4月24日考察海南岛西部和南部海岸;第二阶段自4月25日至5月1日考察西沙群岛,最后进行了总结.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关土聪,不顾65岁高龄参加了第一阶段考察活动.本次科学考察的重点:第一阶段于海南岛地区考察了儋县排浦现代白云岩、侵蚀海岸、海蚀坪和现代海滩岩;在洛东县莺歌海和崖县“天涯海角”考察了海滩岩和海岸沙滩;在崖县鹿回头地区考察了椰庄连岛沙及其两侧小东海湾西南和东北岸珊瑚岸礁、海滩岩以及三亚湾岸礁等.第二阶段在西沙群岛考察了永兴岛珊瑚礁、永兴灰沙岛的形态、结构,沙堤分布规律、植被群落与环境关系等,并对海岸、海滩和礁坪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对比,还对永兴岛上的鸟粪土和鸟粪石的成分、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石岛的考察中,对较为复杂的地层、构造作了细致的现场观察,并重点考察了岩熔现象,在东岛全面考察了现代泻湖、鸟粪层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出发,1985年4月10日凯旋,航程约十万里,(见图2)历史近五个月,完成了开辟航道、登陆建站与南大洋考察三大任务、南大洋考察是南极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洋考察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它包括生物、水文、化学、地质、气象与地球物理六个专业二十三个项目。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2日“中日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研讨会”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召开,中日两国长期从事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20余人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第一次举办有关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性会议。  相似文献   

9.
十年成绩 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0.
7月11日,“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考察活动在京启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100名在读博士生奔赴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1.
6月21,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季风环流、沉积构造以及丰富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航线固定的考察航次进行持续观测以及逐年数据积累.自2004年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设置了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这对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地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推动重大成果产出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2004-2010年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考察的进展及成果,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考察的主要方向,期望更多单位及科学家积极参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考察.  相似文献   

13.
十年成绩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东海洋学院和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弗吉尼亚海洋研究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加拿大国家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的《渤海中南部和黄河口海域沉积动力学》课题研究第一航次的联合考察于85年5月27日至6月12日在预定海域进行,圆满完成考察计划。随后,双方交换了意见并向海洋学院领导进行了工作汇报,对原来签署的合作协议书作了补充修改。这次考察是以沉积动力学为主的一次多科性、跨学科的综合大型海洋考察。由山东海洋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珊瑚礁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中苏海洋生物考察团,于1958年3—6月在中国南海的海南岛进行了考察工作,对该地区的海洋潮间带动物群的栖息条件和沿岸的动物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中除考察了岩石、红树丛、沙滩及泥滩的生物群落外,同时考察了热带海洋中典型的生物群落——珊瑚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极考察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无论是南极科学考察研究还是后勤支援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应有的地位。随着中国南极考察“十五”期间能力建设项目的启动以及国家财政对南极考察投入的逐步加大,公众对于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领导的重要指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地管理南极科学考察站,更好地服务于南极科学考察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既艰巨又神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国成为第7个在南极内陆地区成功建立考察站的国家,那就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进入国际极地考察先进国家的行列,从而实现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1):F0002-F0002
2009年11月20日,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京召开纪念中国极地考察25周年座谈会,回顾极地考察走过的光辉历程,研讨极地考察的重大意义,规划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该文建立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HPGPC) ,明胶比浊法 ,氧瓶燃烧法三种分析方法考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几丁糖酯的稳定性 ,采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考察几丁糖酯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加速条件下分子量及分布宽度、样品中硫酸根含量及样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几丁糖酯的稳定性考察 ,几丁糖酯在上述影响因素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今天,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美国“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员在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异的海底“铁塔”。1964年8月29日,“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多千米处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考察作业。考察人员计划在这一海区将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处,对这里的海底状况进行水下拍摄。为此,考察人员把一台特制的水下摄像机安装在一个圆柱形钢制保护壳内,用电缆线将其系在考察船上。一天的考察结束了。当摄像技术员在暗室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