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删减的背后是什么? 看过初中地理新教材后我们发现,新教材纯粹文字内容(大字部分)特别少。于是,就有老师说,新教材内容少,好教。也有老师说,新教材内容少,课不好上。相对而言,我们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王公月 《地理教学》2004,(10):11-13
与旧教材相比,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最大的变化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理念,即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而且赋予教材中的内容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新教材强调地理思想——丰富多彩的图像系统,使教材有“魂”;注重问题探究——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教材有“理”;联系身边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  相似文献   

3.
地理新教材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每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活动”。新教材分“正”、“阅读材料”和“活动”三大板块,而且“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5,(9):F0003-F0003
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由纸质课本和电子光盘教材两部分组成。光盘教材涉及“地理景观”和“地图”两部分内容。为了丰富光盘教材的内容,提高光盘教材的质量,经考虑决定,向全国中学地理教师和教研人员征集有关“地图”内容的游戏和交互性练习。  相似文献   

5.
单咏 《地理教学》2001,(7):14-15
创新意识就是使学生想创造。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比较典型的内容是“活动”中的小实验。如让学生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强 《地理教学》1994,(5):18-19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中的“地图上的比例尺”,与老教材相关部分比较,两者包括了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和比例尺的应用三部分内容,但新教材显著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其知识结构由传授系统地图知识为主变为以地图知识应用为主。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长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河流与湖泊”专题中的一节。教材在介绍长江概况之后,重点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本课设计力求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掌握本课主要内容,并通过视频和音乐等展示的长江之美油然而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湘教版地理新教材的内容来看,活动教学是教材突出的亮点,“活动”篇幅几乎占了一半,活动的灵活设置更为实际开展活动教学设置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从陈述方式到实质内容上与原大纲都有很大不同,体现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课标尤其强调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重视如何获得结果,而不仅是结果本身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也是今后教学的指导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个“问题研究”,它不仅指导师生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还通过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搜集、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深入研究和落实新教材中“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新教材区别于老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设了“活动”和“阅读”栏目,尤以“活动”贯穿于课本的每一个章节,仅高中地理必修I的“活动”就多达66处,平均每章超过16处,每节超过4处,这种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的形式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有很大启迪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活动”的功能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新问题。笔者就“活动的处理和注意点作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我们结合高一新教材的实验,开设了活动课。在活动上实行“配餐制”和“自助餐制”。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不省省市开始使用地理新教材,高中地理新版教材(人教版)在结构体系、版块设计、内容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为了配合教学内容,适应教与学的需要,教材穿插了很多活动、插图、阅读、案例、问题研究、读图思考等“附件”,这些“附件”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灵活性,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05,(12):22-2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教师对新教材不仅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领会其中实质。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特长,有选择地拓展课程资源,把新教材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相似文献   

17.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与原教材“气旋”相比,上海新教材“东南沿海的台风”内容侧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者侧重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内容上倾向于学术性;后者侧重台风的形成条件、移动路径及对发生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内容更侧重于实用性,“东南沿海的台风”在提法上也更贴近现实的生活i“东南沿海的台风”与“上海的寒潮”和“江淮的梅雨”共同构成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现象学习专题。其专题学习的形式与目前互联网上各大科普网站,如“大气网”、“中国台风网”、“岩石网”等等的内容编排形式基本一致,新教材中出现的各专题内容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专题网站。这样,以专题学习为线索的新教材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丰富的专题网络教学资源也为新教材的教学搭建了丰厚的知识平台,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强了教与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教材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则是对教材的开发,也是对课程标准的二次开发。由于编者与教师对课标理解有差异,因此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的开发乃至多次开发就成为必然。下面谈谈我在使用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李会 《地理教学》2011,(6):21-23,17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地理新教材儿乎在每章或单元后,都安排了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栏里除了内容标准外,还没置了活动建议一项,虽是一种参考性意见,但这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河水”这节教材中,概念较多,理论性极强,部分内容还比较抽象。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