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鲍大型Ag-Pb-Zn矿床位于江西冷水坑矿田西南部。矿床地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以分三个阶段:(Ⅰ)闪锌矿-黄铁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岩矿石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下鲍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及银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金属硫化物中不可见银极少。银矿物种类主要为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呈裂隙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中或呈粒间银分布于铁锰碳酸盐粒间和早期硫化物晶隙间;另有少量硫银锡矿、含银黝铜矿、淡红银矿、金银矿及深红银矿、硫砷铜银矿等银矿物,呈亚显微粒状赋存于铁锰碳酸盐粒间或呈固溶体分离结构赋存于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中。主要银矿物大量赋存于铁锰碳酸盐中,表明银矿化与铁锰碳酸盐可能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焦冲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银铅锌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矿体主要赋存在下二叠统栖霞组(P1q)灰岩中。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及含矿组合,将矿床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笔者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和方解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均一温度区间分别为410~440 ℃、320~350 ℃和260~320 ℃。显示早期的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直到晚期的石英-方解石阶段均一温度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根据公式计算矿床成矿深度约1.5 km,成矿压力400×105 Pa。流体沸腾作用是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云南者桑金矿区位于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分布区,属微细浸染型金矿。通过对矿石特征和金赋存状态研究,金主要以显微、超显微自然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金属硫化物或其氧化物中,其次是分布在硅酸盐、碳酸盐等脉石矿物中。硫化矿石中硫化物含金量应占金总量的50%以上,部分金赋存在绢云母、脉石英及碳酸盐等脉石矿物中,含量占20%±,硅酸盐矿物中包裹金含量占20%±,极少部分金以游离金形式存在,含量占总金的10%以内;若为氧化矿则金主要为游离态金,应占总金50%以上,赋存于炭质和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直认为寨上金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查定过程中,不仅观测到了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成分,而且在碎屑粒间和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还发现了显微可见金(粒径>0.2 μm)。通过研究显微可见金矿物的颜色、粒度、表面特征、成色、重砂矿物组合、赋存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以及与莱州东部界河滨海相砂金矿中金矿物进行对比,得出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有3种(2种?):金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等载金矿物中、以显微可见金的独立金矿物形式存在于碎屑粒间或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以此为据,作者认为寨上金矿床可能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花山锑金矿床位于皖南东至县境内, 是皖南地区代表性金-多金属矿床之一。 本次工作对花山锑金矿床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相学特征观察以及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1) 花山锑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可分为毒砂-黄铁矿(PyⅠ)阶段、黄铜矿-黄铁矿 (PyⅡ)阶段和方解石-辉锑矿阶段。 2) 金在不同阶段硫化物中均有赋存, 其矿化伴随整个热液成矿过程, 且以毒砂-PyⅠ阶段和黄铜矿-PyⅡ阶段为主。 毒砂-PyⅠ阶段和黄铜矿-PyⅡ阶段发育金矿化, 无锑矿化, 方解石-辉锑矿阶段发育锑、金共生矿化。 3) 早阶段即毒砂 -PyⅠ阶段和黄铜矿-PyⅡ阶段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及黄铜矿, 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层为 主;晚阶段即方解石-辉锑矿阶段载金矿物为辉锑矿, 成矿物质来源以燕山期岩浆岩为主。 本次工作对东至及皖南地区金矿床的寻找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是一个低品位、规模大,并具有细脉-微细脉浸染和蚀变特征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中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岩中,受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矿石矿物组成有金属硫化物石英、长石,少量方解石、黏土矿.金以晶隙金为主,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活动,成矿温度平均在286℃,成矿物质来源既有赋矿地层的提供,也有深部物质的参与.该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石、矿化形成、矿物组合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技术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针对四川甘孜江浪矿田里伍铜矿床和黑牛洞铜矿床中伴生金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分布在两个矿床的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网脉状矿石及黑色电气石黄铜矿矿石中,围岩中不含Au。且Au在矿石中质量分数变化大,其范围为0.1×10~(-6)~5.5×10~(-6)。Au以独立矿物银金矿和金银矿的形式赋存。银金矿颗粒较大,仅在里伍铜矿床的尾矿中发现,约90μm,银金矿中金含量为68.12%~70.79%。金银矿的粒径变化范围大,为:0.01μm~25μm,金银矿中金的含量范围大,为:5.14%~40.81%。金银矿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主要为以下3种:(1)与铋矿物(自然铋和铋银矿)共生;(2)包裹在金属硫化物中或嵌布在金属硫化物的粒间;(3)沿金属硫化物粒间充填。第一种金银矿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温度高于400℃的体系,成矿流体中的Au,Bi均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Au和Bi同时沉淀,从而形成金银矿与铋矿物的共生结构;第二种金银矿为温度降低过程中,随着硫化物的沉淀,Au-S络合物分解,使得Au沉淀;第三种金银矿应为主成矿期后的含Au,Ag的热液充填裂隙沉淀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尾若金矿位于南盘江盆地西北部,是烂泥沟金矿区外围的小型金矿床,找矿潜力较好。该矿床的黄铁矿按其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可划分为浸染状黄铁矿阶段(S1)和细脉状石英-黄铁矿阶段(S2)。为了查明该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硫化物中硫的来源,在金属硫化物组构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采用了电子探针(EPMA)和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金属硫化物中Au、As、S、Fe等元素的含量和δ34S组成。结果表明,尾若金矿床的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金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固溶体(Au+)形式存在。该矿床的硫同位素值介于10.6‰~14.0‰之间,2个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具有较为相似的硫同位素值,表明2期热液中硫的来源相同,均来自于海相硫酸盐,TSR(热化学还原作用)是尾若金矿床硫酸盐的还原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可南 《矿床地质》1982,1(1):61-68
本区铜矿床赋存于震旦系昆阳群中,严格地受地层控制。主要矿体均赋存于紫色层与白云岩之间的过渡层(泥、砂质白云岩)以及其上的底部含藻白云岩中。铜的硫化物主要为斑铜矿及黄铜矿,次为辉铜矿、铜蓝及硫砷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次为黄铁矿、绿泥石和绢云母等。  相似文献   

10.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黄金基地,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t。胶东地区金矿床主要发育两种矿化样式,即浸染状细脉-网脉型矿化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金主要以可见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中。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带北端,同时发育两种矿化样式的矿体,是研究金赋存状态的理想选区,理清金的赋存状态对于选择合适的选冶工艺以及揭示金的成矿作用和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分析与矿物自动定量分析,对胶东玲珑金矿田两种不同矿化样式的样品中可见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金成矿过程。玲珑金矿田两种矿化样式矿石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并无显著差异,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自然金。嵌布状态为裂隙金、包体金、粒间金,以粒间金和包体金为主。金矿物粒度以微粒-细粒为主,石英脉中偶见中粒-粗粒金矿物。金矿物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以及与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共生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矿物成色高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矿物成色,主要是受到成矿温度的影响。浸染状细脉-网脉型样品金矿物比石英-硫化物脉型样品金矿物具有更高的金成色,是由于两种矿化样式沉淀机制差...  相似文献   

11.
叶太平  韩雪  陈仁  王敏 《地球学报》2021,42(6):945-958
滇黔桂地区代表性锰矿包括贵州松桃大塘坡锰矿、广西大新下雷锰矿、遵义铜锣井锰矿和云南砚山斗南锰矿.本文利用显微镜、X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通过研究滇黔桂地区典型锰矿矿相学特征,结合碳酸盐岩研究方法,查明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Nh1d1)贵州松桃大塘坡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石英、伊利石,微相为SMF2、沉积相FZ1(盆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产于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广西大新下雷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褐锰矿、锰钾矿、菱锰矿、钙菱锰矿、蔷薇辉石、透闪石、石英,微相为SMF2和SMF15-M、沉积相FZ7(台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P2m2)遵义铜锣井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锰白云石、硫锰矿、黄铁矿、闪锌矿、高岭石、伊利石、菱铁矿,微相为SMF15-C和SMF17、沉积相FZ7(台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收缩阶段;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T2f)其矿物成分包括云南砚山斗南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褐锰矿、水锰矿、钙菱锰矿、含锰方解石、方解石、石英,微相为SMF4和SMF13、沉积相FZ4(斜坡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湖南桃江一带的奥陶纪锰质碳酸盐岩,具有清晰的内碎屑结构和一些粒度递变沉积构造。锰质岩或锰矿层呈薄层或条带夹在含有笔石的黑色泥页岩中,表现出它们在成因或沉积环境方面的极不协调。以砂屑和藻屑为主组成的白色、灰白色锰质碳酸盐岩是清洁、浅水、碱性环境中的产物;以细粉砂级颗粒为主并含有硅质、碳质的泥页岩则是污浊、深水、酸性环境中的沉积。这种不协调的沉积组合是由于浅水锰质碳酸盐沉积物以重力流方式进入深水盆地与黑色泥质沉积物混合、交互沉积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脉石矿物方解石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方解石是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即团块状状、团斑状和脉状)方解石的REE含量、有关参数和配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同产状方解石之间以及同种产状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方解石为同源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地幔流体在成矿流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REE含量逐渐降低;成矿环境由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变化。  相似文献   

14.
桃江锰矿锰帽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桃江锰矿区发育有较完整的表生氧化剖面,根据不同深度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特征,将表生氧化剖面分成三个带:氧化矿石带,地渡矿石带和原生矿石带。桃江锰矿原生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锰碳酸盐,表生富集作用包括两上地球化学过程;可溶杂质的溶解淋失作用和锰质的氧化残留作用。在过渡矿石带中,可溶性杂质发生大规模溶解迁移,锰质发生相对富集;氧化矿石带中,碳酸锰氧化成难溶的高价锰的氧化物,使锰质残留下来,形成  相似文献   

15.
The fracture-bound deposit at the Sieringhoek (Bentheim) bitumen mine in NW Germany has yielded a substantial quantity of bitumen ore. Emplacement of the bitumen into the fracture system occurred under high pressure, causing brecciation and impregnation of the host Gildehaus Sandstone. Subsequently the bitumen was brecciated and cemented by calcite and calcite-entrained sand. Bitumen injection followed fracturing into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at depth, generated from a Jurassic/Cretaceous source rock. Diagenesis of the host rock was largely completed by the time of bitumen injection, reflecting the long time gap during which source rock maturation occurred. Impurities in the bitumen include large quantities of rock fragments, abraded during injection, and crystals of metal oxides and sulphides.  相似文献   

16.
鉴于方解石是研究低温碳酸盐型汞矿床构造应力作用的良好对象,作者对贵州丹寨汞矿床中24件方解石样品进行构造形变及构造成矿模拟试验,经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指出:多种应力作用叠加及微观构造形变的先后生成关系,可视为多期次构造动力作用的结果;汞矿的成矿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相关和同步性,说明构造作用既可提供成矿的空间,又是促进成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陈龙 《地质与勘探》2020,56(5):915-927
城口锰矿整装勘查区空白区块全隐伏锰矿体的揭露,标志着城口锰矿整装勘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红籽矿区锰矿呈层状产于陡山沱组顶部,层位稳定。根据岩芯观察、剖面观察、薄片观察、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展开了岩石学、地层学、沉积学、矿田构造地质学研究,认为红籽矿区菱锰矿层为陡山沱末期深海相向碳酸岩台地过渡时期产物,具台地边缘斜坡沉积特征。首次报道城口锰矿锰质热液运移通道疑似证据以及南大巴山北相区龙潭河组为城口锰矿锰质物源潜力大陆风化源区,红籽矿区矿层中微体藻类降解集合体以及红籽矿区西侧锰质叠层石的发现,再次证实了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的富集作用。锰矿矿石矿物为菱锰矿,矿石结构以微晶、藻鲕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沉积相及物质来源控制了矿层沉积,区域叠瓦状-逆冲推覆作用与右型走滑作用控制了矿区锰矿产出形态,红籽矿区B断块、修齐矿区以南至坪坝-修齐断裂之间区块为下一步2000m以浅深部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辽西八家子斑岩成矿分带系列的应用及其找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富强 《矿产与地质》2004,18(3):252-255
为了在八家子铅一锌一银矿田寻找新的矿种——钼矿,通过对八家子一杨家杖子成矿带上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此成矿带上每隔10km就出现一个矿集区,每个矿集区由数个或数十个矿床构成;在同一个矿集区中,围绕岩体这个成矿中心,金属矿化和成矿元素出现明显分带性。而八家子铅-锌-银矿床具有此类似特征。因此,提出八家子矿田存在一个完整的成矿分带系列,其成矿中心是炉沟的花岗斑岩体,岩体具备了寻找兰家沟式大型斑岩钼矿床的各种地质条件。此后,经对物化探异常的验证,发现八家子铅-锌-银多金属矿田的Mo异常内存在厚大钼矿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该矿区含矿地层特征、矿石物质组分、有关元素含量的综合分析,以及中三叠世该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说明在中三叠世法郎期,随着海平面的快速上升,来自越北古陆和上地幔的含锰热液中的锰质,在海平面进入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半封闭的五凤海湾而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何艳丽  李玲辉 《云南地质》2009,28(4):398-402
铜银矿产于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玄武质凝灰角砾岩的构造破碎带中,局部为破碎带旁侧蚀变带、蚀变发育的方解石脉中。品位均较稳定。已发现矿化体5条。矿床成因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