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存在一系列缺陷和不足,这是引发我国土地征收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用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由于我国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还不完善,对农民权益造成很大损害,因征地补偿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仍很突出。因此,在征地制度改革中如何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寇薇 《山东地质》2014,(5):102-105
土地征收工作对保障建设、保护耕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征收的制度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分析土地征收在制度层面的缺陷,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之所以会产生土地信访事件,普通民众话语权的缺乏是深层次原因,地权歧视是根本原因,不完善的征地制度是直接原因、权利救济制度的空转是现实成因。  相似文献   

5.
邹礼卿 《湖南地质》2011,(10):24-26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很多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浪费耕地、非法征地等纠纷不断。如何解除这些矛盾?专家认为在现行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下,土地私有可以增强农民保护自己土地的意识和能力;农地确权人市可以赋予农民更充分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农地的永佃权则将使农民获得土地使用的选择权和抵押权。现有土地制度,让官商民皆存违规冲动,已经成为众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改革的临界点日渐逼近,土地制度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时期的征地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征地,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有重大区别。对征地制度改革的认识,也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文对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针对征地制度改革中的理论与法律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奇 《湖南地质》2014,(7):40-43
从土地革命的分田到户,到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再到改革开放的家庭承包,每次变革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可以说,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真正解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善问题,宅基地权益缺乏制度规范问题,征地过宽、补偿偏低问题,土地收益分配偏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这四大问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仓促行事,需要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孙佑海 《湖南地质》2009,(11):50-51
历史回顾 1998年《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一次修订。首先要肯定,那一年的修改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一是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是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三是对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经济利益的损失提高了补偿标准;四是建立了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并对土地征用审批权进行了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9.
黄弘 《湖南地质》2011,(5):55-57
探究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实际上还是来自于制度层面:从土地所有制到现行的管理制度以及征地补偿制度,都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征地补偿标准,是征地制度的核心内容。适时调整,科学确定并实行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构建和改革征地制度的关键。根据征地补偿标准形式的演变规律和目前的形势要求,笔者认为,积极探讨建立并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的市场评估价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征地制度,应是寻求解决当前征地拆迁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辽宁地质》2014,(5):16-17
因为部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收支管理不严格,且农村干部变动频繁,谁当干部谁管钱,无账目的交接和财务公开,导致在土地征用补偿款的申报、领取环节的窝串案频发。为了谋取私利,江西萍乡市湘东区陶瓷工业园园区干部、镇长助理、村委干部三级勾结,在征地丈量、签订协议过程中,虚报征地面积10余倍,大肆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今年4月,江西萍乡市检察机关披露了一系列涉及农村征地拆迁的腐败案件。  相似文献   

12.
最近,《浙江蓝皮书》(法治卷)收录的一份来自省法院行政庭两位法官的关于《浙江土地征收行政诉讼工作调研报告》指出:“从收案数量看,2008年至2010年土地征收类行政诉讼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9年较2008年上升295%,2010年较2009年上升12%。”且“三年来土地征收类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几乎翻了一番。”针对这一情况,就如何降低征地行政诉讼案件上升和败诉比例。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严格执行现行征地法律制度各项规定;二是加强征地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工作;三是切实提高征地相关部门和干部的依法征地的意识和工作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多数建设项目需要通过政府征用土地的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现行的征地制度与城镇建设的需求以及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蔡宁 《浙江地质》2011,(11):33-35
一、我国现代土地登记制度的建立和作用 土地登记是世界各国为保护该国的土地制度而普遍采取的一项国家制度,是土地产权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及其他事项记载于专门的薄册,以加强政府对土地的科学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行为。现代各国都实行土地登记制度,一般认为,登记的意义在于“整理地籍,确定产权,便利交易转移,保证土地税费公平负担,以及推进土地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2月2日下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勤奋教授与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兼《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主任龚士良教授专程赴北京拜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研究员,并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作了专题访谈。刘部长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土地制度改革等内容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诠释,指出以往的土地制度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要保障下一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农民权益保障、发展空间规划、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等因素,对土地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作为今后我国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现出中央对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视,也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而且有助于缩小征地范围。刘部长同时对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杂志     
《湖南地质》2012,(4):6-6
改变现行的上地用途管制制度,改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要转变政府职能——管理土地而不是经营土地;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和平等保护集体土地产权;修改《物权法》,给予集体土地有处分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按市价给被征地者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共利益"是政府征地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公共利益"是多元主体的价值判断,主体利益立场的不同,对其内涵和外延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界定,从而引发征地各方的矛盾。我国的征地制度显得较为粗略和原则化,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规定得不甚明确,严重损害了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利益,滋生了行政腐败,破坏了社会秩序。而借着这个法律漏洞,以"公共利益"之名违法开发利用土地的案件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采用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二元结构,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在我国,土地征收的特点是国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征收。所以,我国的土地征收实质是国家和集体之间土地所有权的转移。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土地征收是具有行政与民事复合性质的法律行为。土地征收以土地为征收对象,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对于平衡公益与私益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实施过程当中,法律法规的约束与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制度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巨大变革.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土地行政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土地制度体系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就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创新制度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特征与作用进行分析;对这四个层面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安排,受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的邀请,中国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培训团于2010年11月14日至12月4日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和考察。培训团系统地学习了美国的土地产权、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征收和土地市场及税收等相关法律制度和操作实务。多位教授为培训团作了一系列精彩的讲课。此次对美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法律制度、操作实务等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虽然中美土地基本制度不同,但在诸多方面仍值得我国借鉴,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推进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给予了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