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秋日私语     
秋,连接着火红的盛夏和雪白的隆冬。像一位柔美的淑女,步履姗姗.让你在不经意的某一个时刻,突然发觉她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秋,已翻过山去,冬,围起了银色的栅栏,在密集的林子里孕育着春的葱绿。  相似文献   

3.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财性;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4.
隶属于贵州格必(凸)河伏流洞穴系统的紫云苗厅,是世界上已知探明体积和表面积最大的洞厅,平面投影面积仅次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大厅。2014年英国研究人员采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首次对整个苗厅进行了地面激光扫描,本研究通过激光扫描数据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对苗厅基本形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获得了如下新认识:(1)苗厅整体由两个洞厅与一段大型廊道(极有可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洞穴廊道)共同构成,在形态上则是两个穹顶与一个拱顶相连接,总体呈“凹”字形。点云切片显示苗厅为鞍部(上部)水平截面呈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边形且底座并联的“双穹顶”特殊结构;(2)苗厅鞍部的多边形系多期地质构造错动所致,产生了不同方向、不同等级的断裂和节理体系,在区域内形成了具有格子状构造的格局,密集的裂隙交汇于苗厅使得溶蚀作用最为发育;(3)苗厅发育在交麻向斜核部下二叠厚层—块状石灰岩地层中,向斜底部的开张裂隙为地下水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是苗厅能发育成世界级巨大洞厅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4)苗厅还存在上层洞道,与区域内的层状洞穴共同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的双重作用。推测早期有其它多股水流从高处共同汇聚于苗厅,共同掏蚀出巨大的地下空间,并经历了从潜流带到包气带的转换,才最终形成现今所见的宏大洞厅;(5)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双穹顶”的发育暗示了有利于形成超大地下洞厅的特殊地质构造也是相邻成对的。  相似文献   

5.
南天山库车秋里塔格褶皱带三维构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笔者利用库车秋里塔格地区3000km的二维地震反射资料,结合地表构造测量成果,分段叙述秋里塔格褶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说明构造交汇部位断层和褶皱的叠加过渡关系,并通过二维构造剖面的组合,建立秋里塔格褶皱带的三维构造几何模型。研究发现秋里塔格褶皱带为浅部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断层转折褶皱叠加形成的复合型背斜带,深部台阶状逆断层的叠加作用、叠加断层位移量的转换、断层断坡高度的变化造成地表背斜沿走向发生变化,笔者通过测量断层叠加方式、断层位移量转换、断层断坡高度,说明秋里塔格褶皱带背斜叠加、扭曲、分叉现象的构造机理,并且给出了秋里塔格褶皱带断层的滑移量。  相似文献   

6.
冬语     
正春已走,夏已去。不过是弹指一瞬,秋也要远离。眼望着秋,牵着时间往前走,不由得生出了一份眷恋和难舍。秋日尽,寒冬到,时犹长。回望春夏,回望秋,惜别伤离。山长水断,银海相隔。纵然有再多的牵挂和不舍,也还得放手,远望着时间往前走……北风吹过,翠减红衰,菊残荷尽,万物萧瑟,大地冰封。寒冷的冬天到了。  相似文献   

7.
秋日咏土     
王琳宝 《河南地质》2013,(12):52-52
又是人间一度秋。二十四节气真是神奇,用一双看不见的手,操控着万物的生长节律。千树春华才褪残红,流光之夏接踵而至,一番野蛮生长之后,秋风秋阳紧锣密鼓,万顷田野悄然镀金。此时此刻,大地静默无语,一如儿女满堂的母亲,迎来了最为丰饶的季节。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以作物根系吸水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法,用野外实测资料计算了作物根系吸水率,根据计算结果,用多元非线回归方法,得出了作物根系吸水的经验公式,并且,建立了带有作物根系吸水项的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的催化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一种过程,特别是水在光合作用下,若不能与二氧化碳保持一定比例的平衡,则光合作用不能继续进行,势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因此,若施用抗旱肥料,不仅光合作用得到新的平衡,更由于光照强度大,时间也长,使合成有机物的丰度大为改观。所以,作物若施用新肥,不仅抗旱,还能保产与增收。  相似文献   

10.
作物生态位构建的模型及其进化惯量与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物种生态位构建与其进化关系的研究属于生态位理论的新进展。以半干旱区作物为对象,系统地分析了生态位内涵的发展及生态位构建机理,研究了作物种与环境变化间协同进化的特殊规律,提出用作物生态位的适合程度测定其进化惯量,用现实生态位对其中心点的偏离程度测定进化动量,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实例的计算分析,主要结果有:①作物种的生态位构建机制,从进化尺度上具体描述了作物通过其新陈代谢、活动与选择来确定自身的生态位(包括部分的产生、毁灭)。基于Hutchinson的生态位理论,建立了 n维超体积生态位的构建模式。②根据进化惯量与进化动量对生态位构建的作用,所进行的实例计算与分析的结果显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压力具有异向性,生态位构建导致了进化惯量和进化动量不同的变化规律;作物的传统品种与新品种相比,具有较强的进化惯量与较弱的进化动量;在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双重作用下,作物生态位的构建机制有其特殊性。③在作物种进化与可变环境资源的耦合关系分析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作物进化惯量递增而进化动量递减,这从进化角度上揭示了土壤养分变化对作物生态位构建的影响。以上结果可为作物品种选育与农田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2006,52(3):414-414
(共63位,按姓名拼音为序):艾永德柏林卜永喜陈宇同陈振王介程利伟程荣欣戴进业邓丹云范本贤冯翠娥高速郝梓国黄万堂李干生李洪奎李建才李玉静林郑楷刘鸿飞刘家仁刘嘉麒刘淑春刘永安刘永凤陆有德毛俊明苗雪红裴建国彭觥浦庆余秦钢施光前史长义宋雄宋艳秋孙冬胜汤良杰王弭力王瑞江王伟元王艳君王永祥危远安谢平谢广连许兵颜星星杨春亮杨光荣于禹启仁袁国泰张琪张藻张发旺张方荣张林霞张清印赵平赵逊钟清周琦中国地质学会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土壤固钾与释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根据钾素在土壤中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将其分为速效钾、缓效钾和无效钾。各种形态钾素之间存在着渐变性,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中,土壤钾素固定与释放对这一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钾素的有效性。富含 2∶ 1型粘土矿物的土壤,不仅有丰富的缓效钾储量和较强的供钾能力,而且固钾能力也较强。在淋溶性较强的砂质土壤上,固钾作用可使钾素免受淋失,有利于保存肥力和提高肥效。但是,对于多数土壤来说,将使施入土壤的大部分钾素转化为非交换性钾,其中,只有小部分可被当季作物利用。在集约农业条件下,土壤的固定已成为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障碍因素。系统阐述了钾素释放与固定的概念与过程,综述了影响钾素固定与释放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结构、土壤铵态氮肥和磷肥水平、土壤水分状况、有机物和羟基铝影响钾素固定、释放过程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葡萄为例,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岩-土环境中作物所需矿质营养元素及矿质营养元素间的协同作用关系、作物在其营养期内的营养阶段性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岩-土环境向作物提供矿质营养的过程是受诸多因素控制的动态过程。作者认为,作物的营养阶段性与岩-土环境提供矿质营养的动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是今后研究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西藏冈底斯山脉的南麓断续分布着一条狭长的含煤地层,两段称为门士组,东段称为秋鸟组,合称为冈底斯含煤地层.门士组分布于嘎尔县门土区的野马沟一带,主要由灰色砂砾岩、砂岩及黑色粉砂岩、泥岩、页岩夹煤层所组成,总厚1200米.它  相似文献   

15.
改进Hargreaves方法计算拉萨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拉萨站1955~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标准Penman-Monteith方程和Hargreaves方法对西藏高原区拉萨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在拉萨的春季和雨季采用Hargreaves方法计算的ET0存在着较大偏差.为了进一步提高Hargreaves方法在该地区的适宜性,引入了平均相对湿度因子,建立改进Hargreaves公式并进行了评价,为拉萨地区准确实用地确定作物需水量和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种植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天山北麓平原两种代表性作物冬小麦和玉米,人为控制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进行了种植试验,分析研究了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机理。计算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冬小麦和玉米各生育期和全生长期的实际蒸发蒸腾量、潜水补耗差、包气带土壤储水量变化量及同期的潜在蒸发量,结果表明潜水埋深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引入了包气带一潜水系统水分转化量均衡临界深度(Z0)概念,发现潜水埋深小于Z0时,潜水向土壤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潜水和土壤水同时对作物需水具有重要动态调节作用,潜水埋深越浅潜水的动态调节能力越强,但是潜水埋深过浅又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当潜水埋深大于Z0时,土壤水向潜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土壤水对作物需水仍具有动态调节能力,而潜水基本失去或完全失去对作物需水的动态调节作用,但是有利于潜水入渗补给,增加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位于黔桂交界的元宝山山脉,连绵起伏的山峦中坐落着一个近千人的村庄,这个村叫尧电村。多少年来,祖祖辈辈苗族同胞生活在这个地势险要、环境恶劣的大苗山里,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相处中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18.
秋韵     
正九月初秋,来到了龙江大地。此时的北国,入目皆秋。初秋的阳光,烧红了金色稻田,几片秋林、几处坡地、几户人家,延伸着,直到天际。蓝天下,挂着迎面而来的朵朵白云,似伸手可及。昨日,刚刚走过了春的明媚,夏的绚烂。今天,不经意间转身走进了秋的斑斓。时光荏苒,春秋变换。最透彻心骨的,一定是初始的日时,青涩的情怀。环望  相似文献   

19.
1981-2015年西藏全区气候季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5年西藏全区39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修订气候季节划分方法,分析了39站季节起始日与季节长度,代表站的季节极端日期、极端长度、季节早晚、季节长短等级变化趋势及其对农牧业、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近35年来,春、夏、秋、冬季平均起始日分别为2月25日、5月31日、9月15日和11月28日,平均长度分别为99 d、106 d、73 d和87 d,且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波密、加查、尼木、狮泉河、申扎站春季的起始日在提前,分别为-5.8、-1.2、-3.3、-2.5、-2.3 d·(10a)-1;秋冬季的开始日在推迟,分别为1.4(1.5)、2.1(4.2)、1.9(4.4)、1.0(2.5)、1.2(4.0)d·(10a)-1。春(夏、秋)季持续时间在延长,分别为7.0(1.3、0.1)、0.04(3.3、2.1)、1.0(4.6、2.5)、0.1(3.4、1.6)、1.7(1.8、2.8)d·(10a)-1;冬季持续时间在缩短,分别为-8.5、-5.4、-7.8、-5.1、-6.2 d·(10a)-1。春季的提前与季节长度的延长,使作物播种期与牧草返青期提早;秋季的推迟与季节长度的缩短使得作物复种机会大;同时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作物品种熟性布局以及旅游业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的化学元素分类及其与作物优质高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曾昭华 《湖南地质》2001,20(4):277-283
利用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将103个化学元素分成对作物生长发育、增产起显著作用、起一定作用、起有害作用和起未知作用4个农业生态元素类型,进而论述了它们与作物优质高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