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洋 《地下水》2019,(1):168-169,202
虎庄河为大辽河水系营口段一支流。虎庄河流域汇水面积较小,传播距离短,从定性分析大辽河上游水系,从发生洪水至传播至大辽河干流下游虎庄河口处,虎庄河流域洪水已先行下泄,即虎庄河流域洪水不会与大辽河干流上游洪水遭遇。虎庄河流域以虎庄河闸作为控制点,闸下按照设计洪水组合进行计算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虎拉林地区砂、岩金矿的空间位置关系十分密切。在虎拉林河上中下游及虎拉林岩金矿分别采取样品,结果表明虎拉林河砂金粒度大,分选较差,磨圆度差;砂金形态总体上以粒状为主;溶蚀系数均值小于1。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砂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近源,与岩金矿关系密切且具有继承性。虎拉林岩金矿床的矿石中自然金颗粒粗大,矿体的上部遭到剥蚀,虎拉林河砂金主要来源于虎拉林岩金矿床,砂金可作为岩金的找矿标志。自然金化学-结晶温度图表明砂金的原生Au源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吴清杰 《华北地质》2011,34(4):299-304
中国淅川虎睛石是木变石的一种,但在颜色、幻彩效果、矿物结构等特征上和国外多个矿床的虎睛石有较大区别,其幻彩效果要优于国外木变石。从市场的角度可将淅川虎睛石质量分为宝石级、工艺级、观赏石级和普通级。淅川虎睛石加工利用率高,市场情况良好,开发价值高,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宁城地区道虎沟化石层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新发现了一套化石层,该化石层所代表的道虎沟生物群是研究燕辽生物群灭绝原因和探寻热河生物群起源之迷的关键,精确的Ar-Ar和SHRIMP U-Pb测年表明,道虎沟化石层之上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的年龄在164~165 Ma左右,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大于或等于165 Ma。据此认为,道虎沟生物群在时代上比热河生物群早数千万年以上,应属于燕辽生物群,或者属于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5.
黄佩华 《广西地质》2011,(2):45-46,27
山虎的裔子 彝族民间史诗《梅葛》说,天地混沌时,格滋天神派了他的5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做试验,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东西来补天呢?格滋认为天底下只有老虎最威猛,于是他又派儿子们去杀虎,然后用老虎的一根大骨头作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把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作雾气,虎心作天心地胆,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大肠作江,小肠作河,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宁城一带出露的道虎沟化石层以产出保存精美的脊椎动物化石而闻名。该化石层的时代最初根据错误报道的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的出现而误认为属早白垩世。但是,精确可靠的区域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测年研究,结合古生物学证据,支持该化石层属于中侏罗世的时代推论。然而,新近有些文章提出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从而再次引起关于道虎沟化石层时代问题的争论。本文研究通过回顾和评估各方面有关资料发现并无证据支持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此外,作为道虎沟化石层时代晚于中侏罗世的理论基础的许多推想,逻辑上令人费解,或是自相矛盾,或…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在分析虎睛石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睛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和辽西凌源热水汤与建平马杖子地区含蝾螈类化石层上、下火山岩进行了定年研究。测年结果表明,道虎沟生物群(岩系)最年轻年龄约束为158Ma,最老年龄约束为164Ma。综合研究表明,宁城道虎沟生物群与凌源热水汤和建平马杖子一带含蝾螈类化石层属于同一生物群(时代)。道虎沟生物群发育于164~158Ma的地质年代期间,地层柱上属于中侏罗世晚期。同时,依据道虎沟生物群及上覆火山岩被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及早白垩世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平行不整合覆盖,下部平行不整合于由砾岩、砂泥岩夹煤线或薄…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任东  高克勤等 《地质通报》2002,21(8):584-591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
在跳虎节这天,人们选中运气最好的8个人当场化装成"虎",用黑毡裹身为虎衣,头上捆扎出两只虎耳,身后腰部用黑毡捆成粗壮的尾巴,露出的脸部和手脚都画上黑、红、黄三色条纹,额画"王"字,颈系铜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在分析虎睛石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睛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一九五○年夏·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满地质调查队,调查本区砂金地质。范围详见第一图,产金区域是位于松花江右侧支流八虎力河与七虎力河上游,  相似文献   

14.
季强  袁崇喜 《地质论评》2002,48(2):221-224
本文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相关地层的岩性,并根据长尾型嘴口龙类(Rhamphorhynchoidea)翼龙与短尾型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ea)翼龙同期共生的特点,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道虎沟生物群中翼龙身上发育的皮肤衍生物,初步认为它们是原始羽毛(protofeathers),至少是与羽毛同源的(feather-homologous),这对于了解羽毛(广义)的演化历史和早期的形态结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夏盆地中中新统虎家梁组的建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涛 《地层学杂志》2004,28(4):307-312
甘肃临夏盆地上中新统柳树组红黏土之下为一套以河流相砂砾岩为主的地层 ,现命名为虎家梁组 ,下伏中中新统东乡组紫红色泥岩。虎家梁组含有丰富的铲齿象动物群化石 ,包括 Alloptox sp.,Pliopithecus sp.,H emicy-on teilhardi,Amphicyon tairumensis,Percrocuta tungurensis,Gomphotherium sp.,Platybelodon grangeri,Zy-golophodon sp.,Anchitherium gobiensis,Alicornopssp.,H ispanotherium matritense,K ubanochoerusgigas,L istri-odon mongoliensis,Palaeotragustungurensis和 Turcocerus sp.等。依据岩性及哺乳动物化石资料 ,在临夏盆地建立虎家梁组并确定其时代为中中新世通古尔期。通过哺乳动物化石及地层层序的对比 ,临夏盆地的虎家梁组与宁夏彰恩堡组、兰州盆地咸水河组上段、准噶尔盆地哈拉玛盖组、蓝田地区冷水沟组、房县地区沙坪组和内蒙古通古尔组相当。  相似文献   

16.
王军有  冯翠平  张浩强  任东  王永杰 《地质学报》2020,94(12):3555-3560
我国中生代始水虻科昆虫多样性非常丰富,本文新记录了来自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地层莎水虻属 Sharasargus 下的两个新种:长脉莎水虻 Sharasargus longivenus Wang, Feng et Wang, sp. nov. 和道虎沟莎水虻 Sharasargus daohugouensis Wang, Feng et Wang, sp. nov. 。其中,长脉莎水虻具有较长的Rs和bM1+2与其他种明显分开,而道虎沟莎水虻的R5明显延长与其他种明显区分;此外,本文还编制了莎水虻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内乡-淅川-带虎睛石庆,位于淅川0广水断裂北侧,赋存于上元古界毛堂群内,矿体产于缓倾斜的细碧岩与角斑岩裂隙中,多组裂隙交错或共扼物膨胀部位和破碎蚀为带的网脉发育部位,虎睛石为硅化石棉的产物。矿石类型可划分致密块状、斑杂块状、似蜂窝状、角砾状和条带或皮壳状虎晴石等4种。矿床类型属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床。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昆明西山、筇竹寺等地,下二叠统灰岩中普遍存在一种象“虎斑”和“积云”似的岩石构造。在下部,“虎斑”顺层排列;在上部,则呈“积云”般的分布。野外地质工作中,常以此作为划分栖霞组(P_1q)和茅口组(P_1m)的宏观标志。虎斑构造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方解石、白云石组成的灰岩,经受沉积——成岩——表生再造等作用形成的一种不均一的条带构造和斑杂构造(照片1)。虎斑构造除可以鉴定岩石成分、含量及岩石名称外,又是野外进行地层对比的一种极明显的宏观标志。  相似文献   

19.
福建平潭虎潮山滑坡成因机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潮山滑坡位于平宏公路12k 704~12k 884段北侧山坡体上,是平潭海岛通往陆地的唯一公路通道。论文通过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和定量计算评价了虎潮山坡体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提出改建公路超挖深切坡脚和持续长时间强降雨导致的孔隙水压力作用是边坡发生滑动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季强  袁崇喜 《地质论评》2002,48(2):221-224
本文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相关地层的岩性,并根据长尾型嘴口龙类(Rhamphorhynchoidea)翼龙与短尾型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ea)翼龙同期共生的特点,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晚株罗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道虎沟生物群中翼龙身上发育的皮肤衍生物,初步认为它们是原始羽毛(protofeathers),至少是与羽毛同源的(feather-homologous),这对于了解羽毛(广义)的演化历史和早期的形态结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