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变短期予报缺乏工具的状况,我们试验了一种“短期天气编码相似予报法,在今年六月份的试验予报中,除其中有三天由于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相同的编码,实际用了27天,24小时予报共54段,报准的有46段,准确率达85.2%,予报效果尚可。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我们选择了对逐日晴雨预报指示性比较好,用得比较多的三个要素,(均为14时的) 1.T—e和△P24:将数值编成七个码: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目前,我台所收数值预报要素图中,除日本 FEAS 509、514、516图,中央 B 模式48小时北半球500、700 mb 高度场预报图及部份分析图外,再无其它要素场的预报图。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日常预报逐步走向客观定量,学习国内外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作要素预报的先进经验,1982年9月我台试用“PP”法做晴雨预报。  相似文献   

3.
对小概率事件的予报,是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台站盛行的是运用“消空法”做予报。即在经过一定的分型起报后,选用一组几个“消空指标”,经逐一消空,来做小概率事件(如大、暴雨)的予报。对这种方法,不少同志持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用“消空法”做予报,不仅实践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理论上也是站得住脚的。我地区的钟山、富川、蒙山等站,几年来基本上都是用“消空法”制作予报工具,大、暴雨的予报准确率都稳定在50%~60%以上,这在目前来说可算是水平较高的了。但问题还是存在的。为什么有些予报工具,虽经逐一消空,把空炮的个例基本上都过滤掉了,而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又欠佳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指标不能太多,一般不要多于样本容量(个例)数的五分之一;二是各指标的效能没有进行过严格的检验,存在着不少“凑数”的情况,因此影响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县从1982年7月开始接收东京气象厅发送的部分形势、要素及物理量预报图(500mbH、24~S、48~S预报,地面 P、R24~S、48~S预报,850mb T、风、700 mb。ω24~s预报),北京气象中心发送的部分原始方程模式形势预报图(500mb48~s预报,700mb36~s预报,和国内降水24~s、48~s预报)。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我们感到效果较好。我们利用前汛期雨日频繁及大雨较多的机会,根据模式输出预报图提供的各种信息,分别建立了81、82年6月份和83年5月份的晴雨、大雨MOS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81,(4):8-8
1980年11月到12月,气科院中期数值预报课题组根据我院设计的北半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与美国客观分析联机自动化试验成功后,逢5逢9做5天逐日中期预报。从11月5日至12月27日共12次预报,提供200mb、500mb和1000mb三层形势预报图150张,供中央台中期科作内部参考。现根据中央台中期科关于“两个月使用中期数值预报效果小结”资料,对这次业务试报效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次暴雨前一天高低空形势分析,500mb环流形势多为东高西低型、两脊一槽型和副高偏北(台风在东南沿海登陆)型。与之对应,700mb图上影响系统清楚,各种物理量特征反映较明显,基本能反映上述三种形势,故把700mb影响系统分为切变、西南涡和台风三种类型,对三种类型分别划定上游关键区,在区内选定几个指标站,进而定出湿辐合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考虑环流的动态演变特征在降水预报中的重要性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环流演变动态相似多元判别预报方法.用统计方法对历史降水个例的大气环流因子进行分析,在要素场上分别提取4个物理意义清晰、又具有立体性和动态演变性的要素因子,并求出降水天气过程的多元指标.采用要素变化趋势相似标准,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预报初始资料进行计算处理,求出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大小,与历史降水的多元指标进行滚动映射和判别,自动预报出各县未来各时段天气,制作阿坝州分县晴雨逐日滚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李德友 《四川气象》2003,23(1):4-6,18
考虑环流的动态演变特征在降水预报中的重要性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环流演变动态相似多元判别预报方法。用统计方法对历史降水个例的大气环流因子进行分析,在要素场上分别提取4个物理意义清晰、又具有立体性和动态演变性的要素因子,并求出降水天气过程的多元指标。采用要素变化趋势相似标准,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预报初始资料进行计算处理,求出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大小,与历史降水的多元指标进行滚动映射和判别,自动预报出各县未来各时段天气,制作阿坝州分县晴雨逐日滚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提起大、暴雨予报,不少人就会摇头叹气,认为难度大,质量低,提不高.确实,几年来我区大、暴雨予报质量提高不快,远远满足不了“四化”建设的需要。但我区也有质量较高的台站,融水县气象站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连续四年大、暴雨予报准确率平均在50%以上,这是十分难得的。他们的大、暴雨予报究竟是怎样获得“高产稳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于四月中旬对该站进行了访问。我这次到触水气象站已是第三次了,几年不来真要刮目相看,站房扩大了,人员增加了,更可喜的是我走进办公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满的奖旗和奖状,说明融水站已跨入了先进行列。近年来他们相继被评为县、地区、自治区的先进单位。担任该站的付站长罗与品同志是我的老相识了,老友相逢分外亲热,老罗同志是融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毕节本站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7月10日逐日降水概况,利用毕节本站逐日降水资料对T639模式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本地化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在毕节各检验时段内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较不高,在45-50%之间;但随着预报时效延长,其准确率仍能稳定维持。通过对T639模式降水预报空报率和漏报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毕节T639模式降水预报出现的错误以空报为主;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当T639模式降水在毕节预报小雨量级的降水时,出现空报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一、长期予报 对7708号台风,我站于5月分发布的汛期长期予报和9月上旬的十天天气趋势中,均予报9月上旬末有一次台风影响我县。我们的依据是,本站逐日气压曲线出现深谷,对应148天(±1天)后有一次台风影响我县。深谷的条件是:8月份气压<1014毫巴,4月份气压<1009毫巴;谷前气压连续下降2—3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利用数值预报结果作要素预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模式输出统计(MOS)法,另一种是完全预报(PP)法。根据我台的情况,选用 PP 法作本地36小时区域性降水预报的试验,经1982年5—9月试报,效果较好。一、预报因子的挑选我们普查了1979—1981年三年的自绘历史天气图,针对北京气象中心发送的 B 模式预报图(500mb48小时预报和700mb36小时预报),从中找出了适应 B 模式预报图上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1977—1981年4~5月共10个月的500mb逐日20时资料。根据中亚脊和南北两支西风的配置将环流分为A(纬向),B(综合型)两型。从天气实践出发,使经验与统计相结合选择预报因子,建立4~5月降水(≥0.1mm)的预报方程。在完全相信日本或欧洲中心96小时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利用预报方程作4~5月份的96小时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十月份的逐日晴雨序列看成马尔柯夫链,即认为某日的晴雨仅仅依赖于前一日的晴雨状况。利用马尔柯夫链的无后效性,计算出各种状态下的转移概率。如果单纯地用这种转移概率来做预报,效果是不理想的。为此我们对不同的起始状态进行分类,求出各类約晴雨指标条件概率,将它与转移概率结合起来判別逐日晴雨,其可靠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印度西南夏季风爆发与高层大气前期的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层大气的前期状态是通过58—78年,700mb、100mb四月逐日各层参数值的分析取得的。在季风爆发的基本预报上,以某些相关密切的因子作为基础,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预报日期和季风爆发日  相似文献   

16.
暴雨天气是安康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引起河流泛滥和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迄今为止,尚无人对安康地区的暴雨天气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此,我们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历史上安康地区出现的暴雨个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1资料来源及其处理1.1暴雨日标准及个例选取景雨目标准为:全区至少有3个站日降水量在380mm以上,且至少有1个站日降水量不低于50.0mm,按上述标准,从安康地区1985~1995年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中,选出暴雨个例56个,建立暴雨个例历史资料库。1.2因子选取根据我台多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海拔1000—1700米,地势西高东低,中部两侧有六盘山脉南北耸峙,地形较为复杂,是甘肃多雹地区之一。年平均雹日18天,初夏(6月)最多,占全年雹日的三分之一。我们通过对天气图表的三维分析,寻找本区降雹前日的条件,确定预报指标。 雹日资料为1970—1981年初夏5—6月本区各县气象站记录,包括各社队降雹情况。1970年以来共计雹日108天。用相应时段地面、700mb、500mb天气图和T-Inp图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8.
长期天气予报,尤是特旱、特涝天气趋势予报,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系统、完整、可靠的方法。关于造成长江流域特旱、特涝的环流形势分析,已做了大量的工作(1、2、3),对形成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大气环流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作好长期天气旱涝趋势予报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通过特旱、特涝的几个典型年份500mb月平均环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造成旱、涝的不同环流特征。然后,通过旱、涝年份前期冬半年(10月至当年3月)各月500mb月平均图的相关分析,探索影响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的前期环流特征。并对某些主要的影响环流系统的演变过程作分析。找到了若干供长期降水予报用的指标,建立予  相似文献   

19.
对1980—2014年的NCEP/NCAR 3个层次(200 h Pa、500 h Pa和700 h Pa)多个要素场逐日格点资料进行Butterworth带通滤波,保留周期为30~60 d的低频信号,通过周期分析、双评分标准筛选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对2011—2014年全球6—8月各要素场预报日前150 d的低频数据进行逐日外延(至未来30 d)。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相似过滤方法对西北地区中西部44个台站2011—2012年夏季降水进行10~30 d的预报及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对低频要素场的拟合准确度随预报时效增长逐步降低,后期趋于稳定;且各层次各低频要素相应的大部分关键区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2)当相似个例中降水个例数≥3时预报当日有降水,其对应的Cs评分最高,44个台站的Cs评分均值为0.585,且Cs评分整体高于气候概率值。因此,利用该预报方法进行降水预报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业务中。  相似文献   

20.
一、思路 秋季连阴雨的产生,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在700mb图上的表现为东亚沿岸有一较强的高压脊或暖温脊,贝加尔湖附近有低槽或冷涡,华南有南支槽或切变,其前部西南风较大。这就为连阴雨产生提供暖湿气流条件。地面图上则多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形势,在乌兰巴托附近或我国东北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