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确切的说指硬骨鱼)全身有鳞。不!若仔细观察就会看到餐桌上的大马哈鱼,或者鱼缸中游动着的金鱼的头上果真有鳞吧?这个“鱼头无鳞之谜”与我们的头骨出现的秘密有关。头骨和牙齿实际上是“外骨”。最初的鱼身上披着厉害的骨板,但经过5亿年的进化,骨板变成鳞及头骨和牙齿等。欲知原委请往下看。从所发现的“阿兰达斯皮斯”(澳大利亚4.7亿  相似文献   

2.
年轮,显示了树木生长的年龄。海洋生物,特别是海洋动物是否也有年轮呢?科学家回答:有……鳞片青鱼、草鱼、鲤鱼、鲢鱼等多数鱼类,可以用鳞片来推算年龄。因为鱼鳞也象树木一样有年轮。这是由于鱼的年龄增长了,鳞片也会随之生长。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看到在鱼鳞片的上面,有许多同心的环纹。这环纹仿佛树木横断面上的环纹一样,叫做年轮。鱼类的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鱼类在春夏时节,食物丰富,生长旺盛,鳞片生长加快,产生很亮很宽的同心圈。同心圈的距离远,叫做夏轮,在秋冬季节,食物较少,生长也就缓慢,鳞片生长也就缓慢,产生很暗很黑的同心圈,圈与圈的距离很近,叫冬轮。因  相似文献   

3.
青岛近海青鳞鱼年龄,生长与死亡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青岛近海2231尾青鳞鱼年龄与生长的周年资料,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识别轮纹、鉴定年轮,确定该群体系由1-6龄鱼组成;以Von-Bertalanffy方程模拟生长特征,其主要参数为:L∞=161mm,W∞=49.42g,K=0.4371,t0=-0,7,b=2.88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该鱼的生活史选择类型属r选择型和死亡率M=0.4376,Z=0.8697等渔业生态学特征,以为该鱼的渔  相似文献   

4.
陈万青 《海洋世界》2009,(10):52-53
石首鱼是鲈行目,石首鱼科鱼类的统称。石首鱼体稍长,侧扁,口大。头骨具粘液腔,体被栉鳞。耳石很大,因而得名“石首”。鳔发达,多数石首鱼可通过鳔上肌肉的活动发出声音,鲽起到共鸣室的作用。石首鱼是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  相似文献   

5.
芳言 《海洋世界》2004,(2):22-24
在海洋鱼类中,有这么一种鱼,它身上长满了美丽的花纹,绮丽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犹如衣冠漂亮的古代帝王,它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帝鱼。其实这种鱼的学名叫“竖纹囊鲷”,它不仅体纹漂亮,而且还会经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因为它们很会钓鱼,所以得此“渔夫鱼”之美名。“渔夫鱼”钓鱼的方法和手段,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也离不开钓杆和诱铒,而且还要有不可缺少的耐性。在“渔夫鱼”的背部,长有一根长刺,这就是它的“钓杆”;长刺的末端长着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渔夫鱼”总是把身体匍伏在海床上,或者隐蔽在石缝和海草中,仅伸出背上的“钓杆”,微微晃动末端的“钓饵”,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一些馋嘴的鱼儿看见这块类似蚯蚓的诱铒。便不顾死活地你争我夺起来。而“渔夫鱼”则把“鱼杆”及“鱼饵”一收一放,逗得鱼儿在它嘴边扑来扑去。这时候,“渔夫鱼”便突然张开大口,闪电般地把猎物吞进肚里。其实,“渔夫鱼”名目繁多,有叫“鹅鱼”的,还有叫“和尚鱼”的,更有叫“青蛙鱼”、“蝙蝠鱼”的。它们皆因精于钓鱼之道,而被统称为“渔夫鱼”。有意思的是,生长在加勒比海的“蝙蝠鱼”,钓鱼可从不用“鱼杆”,因为它们的身上长满了象水草一样的细长小肉芽,随着身体的晃动而上下飘摆,吸引一些小鱼前来啄食。而“蝙蝠鱼”则以突然袭击的动作,将小鱼一条一条地吞食掉。□鱼也“钓鱼”@李津军  相似文献   

7.
现代砗磲壳体锶同位素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西沙群岛的双壳类磷砗壳体沿着其生长纹取样并系统地作了锶同位素的分析,得出了该生物壳体的锶同位素生长变化曲线。我们发现鳞砗磲壳体的锶同位素生长曲线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与生物体的生长周期相一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是沿岸大陆河流排放量年同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西北太平洋柔鱼角质颚微结构及其生长纹周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采集于北太平洋海域的35尾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角质颚的微结构,并对其生长纹的周期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上颚喙部截面由头盖和脊突两部分组成,周期性的生长带明显,每条生长带由明、暗相间的两条生长纹组成。头盖部的生长纹明显比脊突部的清晰,两者交汇于内轴成""形。喙部顶端以及后端常有明显的标记轮,其形成与个体发育期的特殊事件以及外界的突发事件有关。角质颚生长纹数目与耳石日龄相当(P0.05),证明柔鱼角质颚生长纹的沉积为"一日一纹"。根据角质颚生长纹估算柔鱼的生命周期小于1年,样本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喙长与日龄呈显著的逻辑斯蒂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柔鱼类年龄鉴定和生长估算提供新方法,而且为我国头足类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斗鱼是驰誉于世的观赏鱼.闽台的一些溪塘、池沼、沟渠和稻田里就生长着这种奇特的嗜斗类鱼儿。它体色浅绿、口小、嘴短、眼大.有十多条蓝绦色斑纹横带.体长一般在六七厘米。因其生性倔强好斗.人们称它“斗鱼”、“打架鱼”。用来参赛的斗鱼.都要经过多次筛选.挑选出体壮的雄鱼作“选手”。然后放在不透光的鱼缸里.让它养成孤僻的习惯。搏斗前。把它们放在同一鱼  相似文献   

10.
鲤跃龙门     
陈万青 《海洋世界》2009,(12):46-48
“鲤”一称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春秋时代,《诗经·陈凤·衡门》里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焦鳖脍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鲤,鳞有十字文理,故日鲤。”《埤雅》中说:“鲤,里也。”《梦溪笔谈》中说:“鲤鱼当胁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汉代,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写道:“客从远方来,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也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并总结出众所周知的三十六计。而在海洋动物中,为了求生、避敌、觅食,它们也使用了不少独特的计策。欲擒故纵在热带珊瑚礁中,生长着浑身是刺的长棘海胆。长棘海胆是有名的“海刺猥”,只有口部周围没有棘,可算是“不设防”的区域。可它偏偏生长在海底,趴在岩石上,其他的鱼类对之无可奈何,唯有聪明的鳞鲀才能够吃到它。鳞鲀用口咬住长棘海胆身上长刺的顶端,把海胆从海底拖到海面,然后将其  相似文献   

12.
水族寿星     
前不久在瑞典赫尔辛基水族馆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追悼会”,数百名衣冠楚楚的社会名流,为一条88岁高龄的鳗鲡突然死亡,甚感痛惜。主持人是这条鳗鲡的主人,他说:“它只活了寿限的三分之一!”无独有偶。最近,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取样考察时,偶然捕获了一条罕见的蛇。经专家鉴定:这是一条绿茸线蛇,已渡过了1 600多个春秋了! 这两位水族“寿星”的年龄是怎样测得的呢?我们知道,动物的鳞片、牙齿、耳石及外壳上,都有明显的“轮纹”。所谓“轮纹”就跟树木的“年轮”差不多。不过,动物的轮纹不象树木的那样清晰可见,有的还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这种“轮纹”既是动物的“年龄表”,又是当地水文气象的“活档案”。因为,每年春夏两季,动物的生长速度快,所长成的轮纹就宽;冬秋季节生长慢,轮纹就窄,由宽轮纹和窄轮纹组成的“同心轮”,就是它们的“年轮”。赫尔辛基水族馆的那条鳗鲡,牙齿上有88个年轮,“挑战者”,号捕捉的绿茸线蛇,从头到尾共有1 678个轮圈。从绿茸线蛇的生长规律推算,这条蛇的寿命可长达12万年!为此,人们兴致勃勃地为它安排了新的“住宅”,希望它寿比南山,同天地并存!  相似文献   

13.
蓝罗非鱼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蓝罗非鱼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经鳞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蓝罗非鱼体表睛属栉鳞,外形呈近圆形,分为顶区、基区和侧区三个部分;顶区边缘具细小齿状棘突,区内分布有癌状或棒状突起;基区具有清晰致密的鳞纹和放射状排列的鳞沟,年轮线处鳞纹密集排列;侧区较为平滑,无明显的鳞沟;侧线鳞具有粗壮的侧线管口。  相似文献   

14.
庄林 《海洋世界》2004,(7):14-15
听过“四眼田鸡”,没听过“四眼田鱼”吧?南美洲有一种鱼,有四只眼,上看飞虫,下观浮游,都逃不过它的眼。类似这种奇特的鱼类,还有许多深藏海底,有待我们去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这里我们要说的并不是生态保护的话题,所说的鱼医也不是我们人类,而是鱼类中的一种小鱼。说来真不可思议,鱼类之间也会救死扶伤,可谓海洋之大,无奇不有。海洋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竟然也有自己的医生——一种普普通通的小鱼。“鱼医”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以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肌肉。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  相似文献   

16.
鳀鱼,胶东渔民称之为“离水烂”,因其只有寸把大小,离开海水在短时间内便腐烂,即便及时加工也只能每市斤卖几分钱,因此渔民往往在起网时就将其弃之。 秋汛时节,当山东省长岛县海洋与水产局副局长王庆才告诉我们,鳀鱼等低质鱼类已成为海岛渔村又一增收门路时,我们产生了极大兴趣:“离水烂”是怎样变成“金疙瘩”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自然科学家在记述“人鱼”时写道:“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它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上海的《文汇报》也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竭力设法找到这一当今考古学最惊人  相似文献   

18.
大洋性鱿鱼的洄游路径能够给我们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其时空分布的变化。标记-重捕和电子标记方法在施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头足类的硬组织,如角质颚,有着稳定的形态特征和类似耳石的连续生长纹,同时包含丰富的生态信息,可以为我们研究物种的时空分布提供相关信息。本研究中,我们以北太平洋柔鱼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角质颚生长阶段进行取样来重建鱿鱼的洄游路径。研究结果认为,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取样,发现角质颚的喙端矢状平面(RSS)检测到9种微量元素。针对上述几种元素,发现不同生长阶段的磷(P)、铜(Cu)和锌(Zn)存在显著差异。利用钠(Na)、磷和锌与海表面温度(SST)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基于贝叶斯模型,计算出不同时期柔鱼出现的较高概率的海域。结合不同时期的高概率分布海域,建立起柔鱼的洄游路径,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也证实了角质颚可以为研究大洋性柔鱼的洄游路径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过年最隆重的一件事儿。到时,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喜欢买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烹饪,权作年夜饭的压桌菜。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人告诉你,三文鱼是穷人才吃的鱼,你会怎么想呢?事实上,早在十五世纪以前,整个欧洲几乎所有河流都有三文鱼,比起人们所说的“猫鱼”好不了多少。那时候,穷人一星期起码会有三四天吃三文鱼。贯穿欧洲数国的莱茵河,曾一度盛产三文鱼,可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因工厂及人为因素把许多河流污染后,三文鱼不断迁徙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