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11年东山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以及7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含量的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除个别站位,东山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标准。春季东山湾海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分布由湾内向湾外呈降低之势,夏季呈湾口高湾内低的格局。春季石油类含量与Chl-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含量分布呈现湾口高湾内低、湾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3 7种养殖贝类体内种间石油烃含量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华贵栉扇贝(Chlamys nobili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波纹巴菲蛤(Paphia undu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大沽河河口及邻近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两次对胶州湾大沽河河口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氮(NH+4-N)、活性磷酸盐(PO 34?-P)、铜、铅、锌、镉、石油类等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该海域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和石油类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该海域总体营养水平较高,2006年为磷限制中度营养区域,2007年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化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渤海发现秦皇岛32—6大油田海洋石油战线喜讯频传.继南海1987年发现流花11—l大油田、渤海发现绥中36—l大油田之后,最近在渤中地区又发现了秦皇岛32—6大油田,其石油储量为两亿吨.这是近干年来,我国在海上发现的第三个大油田。前两者中,绥中36—...  相似文献   

5.
院士简介     
李庆忠男 ,1 93 0年 1 0月生 ,江苏省昆山市人 ,地球物理学家 ,石油地质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95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先后在新疆中苏石油公司、松辽石油会战勘探指挥部、胜利油田、美国 Exxon(埃克森 )石油公司休斯敦数据处理中心 (EDPC)、美国休斯敦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石油物探局等单位工作。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副总工程师、《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学报》等杂志编委 ,兼任大庆、吉林、胜利、塔里木、新疆、中原、青海、玉门等油田的高级顾问。现任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6.
微藻对油污染物的不同响应,势必造成其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迁。由于油污染对于浮游植物的影响具有污染源及生物响应的多样性、多维度性和复杂性,产生影响的时效长但可显示度低等特点,造成该研究领域的极大限制。作者以石油标准品20-3和3种石油化学品(双酚、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作为油污染源,利用多孔板高通量检测方法及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Simca-P,对中国沿海常见单种微型藻类的种群消长受油污染影响进行了研究。以石油标准品20-3为油污染源,分析了31株微藻增殖对不同油标浓度的不同响应;利用Simca-P软件对3种不同浓度的石油化学品对4种典型微藻(柔弱角刺藻(Chaetoceros debil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剧毒卡罗藻(Karlodinum veneficum))增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微藻因油污种类及其浓度不同,其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孔板以及微藻的吸光特征,可以高通量快速筛查不同微藻对不同油污及其不同浓度的响应差异,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挖掘和比较不同微藻与不同油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就油污染对微藻影响这种多维度复杂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石油信息报道:198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385亿吨(不包括凝析油和天然气液以及台湾13万吨产量),被列为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占世界第6位.探明剩余可采石油储量为32.7484亿吨,居世界第10位(世界剩余可采探明石油储量为1370亿吨).石油加工量居世界第5位为1.1亿吨(世界石油总加工能力略高于37亿吨).又据国内统计资料报道,1989年我国生产原油为1.37亿吨,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产天然143亿m~3提前12天完成国家计划.海上石油产量主要生产基地有:渤海石油公司已完成40万吨计划任务达到52.4万吨原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1989年11月底完成20万吨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8.
伴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洋石油运输的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并威胁人类健康。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污染物,降低事故现场污染物浓度或使其无害化的技术,称为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因其经济和环保两大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溢油在海洋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转化与归趋基础上,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石油原油为唯一碳源,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微生物菌种库15株菌中筛选到5株石油降解菌。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WH072、WH069、WH303、ZXM008和ZXM183分别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除烃海杆状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弯曲芽孢杆菌(B.flexus)、普里兹湾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rydzensis)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其中对石油降解率最高的为WH072(高达36.4%),其次是WH069(20.0%)。对这5株菌检测已报道的石油烃降解酶基因,结果在WH072和WH069中均检测到了alkB、P450和almA3种功能基因。根据功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其各自的进化关系,发现P450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种属特异性。对本研究首次报道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耐盐芽孢杆菌WH072,采用高效热不对称性交错PCR(hiTAIL-PCR)方法,成功获得了这3种功能基因的全长序列,其中alkB与已知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其结构和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体石油类信息遥感提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是水体有机污染物中的一种,其对水体吸收系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光吸收特性上。在水色遥感领域,CDOM光吸收特性主要用其在参考波段的吸收系数和光谱斜率来表征。利用2008年5月、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境内获取的CDOM吸收系数、水体表观光学特性以及石油类污染浓度等试验数据,确定表征石油类污染水体CDOM吸收光谱特性的光谱斜率;根据光谱斜率以及表征CDOM浓度的440 nm参考波段吸收系数,建立遥感反演水体石油类污染浓度的模式,并利用31个野外现场实测值对模式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的相对误差为7%;将该模式应用于国产卫星环境一号遥感数据,获取双台子河及辽东湾近岸水体石油类污染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经济大国,由于陆地窄小,岛上资源极其贫乏,因而日本政府一贯重视海洋开发。在日本政府部门中,有12个省、厅(相当于我国的部、局)为促进海洋开发拨出专项经费。 一、海洋油、气开发 日本早在1891年就在日本西海岸新泻县尼濑海底成功地挖出石油。日本1888年成立日本石油株式会社,1941年成立帝国石油株式会社,1952年成立石油和可燃性天然气资源开发审议会,1954年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石油类污染状况及其环境自净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调查分析了胶州湾2007和2015年石油类污染状况,并应用胶州湾石油类污染物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评估了胶州湾石油类环境自净能力。结果表明,2007年8和11月胶州湾石油类平均浓度分别约为(72±32)和(70±41)mg·m-3,超标率分别为68%和57%,而2015年5和8月则分别约为(38±17)和(150±46)mg·m-3,超标率分别为60%和100%,分布上均在东北部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胶州湾石油类环境自净能力约为2 100t·a-1,以水动力自净为主,约占54%,其次为大气挥发自净和微生物降解自净。胶州湾石油类自净能力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自净能力较大,夏季较小,主要受潮汐和季风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至今已发现430多个海底油气田,年产石油7亿多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30亿吨的1/4。预计到本世纪末,海洋石油产量可超过1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 1 海洋油气储量不断增长 据资料分析,世界海底石油可采储量为陆地的1.5倍,其储量可达1050~1450亿吨(现已探明350亿吨)。目前居前10位的国家是1.沙特阿拉伯(石油89.7亿吨、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对石油烃的富集排除规律及氧化损伤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在各浓度石油烃的海水中分别进行染毒和排除实验各15d,测定消化盲囊和鳃丝的石油烃蓄积量、石油烃蓄积排除速度、生物浓缩系数、溶菌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两组织在蓄积期间石油烃含量随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在9d之后达到蓄积量的平衡,浓度越高,生物浓缩系数BCF越小;0.1mg·L~(-1)和0.3mg·L~(-1)石油烃处理组两组织蓄积和排除速度随石油烃浓度升高而降低,在排除期间最后阶段都能将石油烃完全排除,蓄积期间溶菌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LPO)水平随时间不断上升,排除期间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1.0mg·L~(-1)和3.0mg·L~(-1)处理组两组织蓄积期间的溶菌酶活力则呈现明显被抑制的现象,LPO水平明显升高,且在排除期间均不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对0.3mg·L~(-1)及以下低浓度石油烃具有较好的应对机制和耐受性,而在1.0mg·L~(-1)浓度以上石油烃处理组其调控能力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机体处于较强的氧化损伤状态。本实验各指标均能体现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栉孔扇贝组织的影响规律,且相互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变化和紧密联系,能准确反映机体的解毒调控机制和机体氧化损伤效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主要是借助于石油的性质及其组成的特点,以其固有成分进行直接的比较(passive tagging),或是以其包含的一些可鉴别标记物进行鉴别(active tagging)。石油的特性和化学分析在石油工业中早已做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石油工业以及海上石油运输漏泄在海洋环境中的石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溶解、蒸发、阳光曝晒、氧化以及生物降解作用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石油成份的改变。常规的物性测定与石油成份的分析,作为对环境样品的鉴别(fingerprint)就不起作用了。因此,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应当依据那些既是石油所具有的特性,而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又不易改变的参数。如石油的残留部分的气液色谱图,镍、钒的含量及其比值,碳、硫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对比等,均可作为石抽污染来源鉴别的参数。 E.R.Adlard研究了石油的正构烷烃气液色谱的FID(氢火焰离子鉴定器)色谱图和FPD(火焰光度鉴定器)有机硫色谱图,用于石油污染来源的鉴别。M. E. Garze应用气液色谱FID,FPD 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环境油样,直接比较其色谱图,并对比其典型的相应峰强度比值以鉴别环境的污染油样。最近,Alanp Bentz对环境中溢油的鉴别及使用的各种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并对石油在环境中的风化影响,萤光光谱在石油天然萤光成份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气液色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应用于石油污染来源鉴别,亦作了论述。 对于用来鉴别海洋环境中溢袖来源的各项参数,实际上不可能认为其中某一个参数优越于另一个参数,而必须进行多参数的综合分析对比。本文只是对取自调查区的海上溢油及一些岸边污染抽样和取自可疑来源区油田的原抽样品进行气液色谱分析,对样品中的正构烷烃、有机硫化合物的色谱图作了对比,绘制了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并以(C21+C22)/(C28+C29)的比值作为鉴别南黄海北部石油污染来源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莫杰 《海洋信息》1997,(9):24-25
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仍然占绝对的优势。从全球范围看,煤炭仍是第一能源,其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约半数;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然而,海洋能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其次是海底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与盐差能、海岛的风能与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17.
仿生人工贻贝在湖海水石油烃污染监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生人工贻贝(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是近年来海洋污染监测中新技术,其制作简单,吊挂取样方便,在湖纳潮进水渠和排污出水口进行夏、冬应用实验,结果显示湖内石油烃污染仍然较严重,其每g甘油三油酸酯中石油烃浓度夏季可达2.1~7.8mg.退潮排污出水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为纳潮进水口的2倍,冬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又为夏季的1.5倍.同时也说明仿生人工贻贝(SPMD)可克服天然贻贝因性别、生长期、健壮程度和海区条件引起的差异,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秦山邻近水域表层水中石油降解细菌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温度、含油量、营养盐、溶解氧、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其数量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测区表层水中石油降解菌数量最高值达1.1×10~5个/dm~3,最低值为400个/dm~3,季节变化波动于97~4.9×10~4个/dm~3之间,菌量变化与水温,含油量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趋势,认为测区高营养盐、高溶解氧状况可能不成为石油降解细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并指出测区低丰度的石油降解菌数量与该海区低水平的油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海侵期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国东部(包括沿海大陆架)的早第三纪陆相地层中,陆续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海相自生矿物,大量事实表明,在早第三纪沉积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海水进退.这一发现,引起了很多地质工作者的兴趣,纷纷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人涉及到海侵期或海水影响期的划分.笔者从1976年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探讨海侵或海水影响与石油地质的关系.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在大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东部早第三纪(?)少可以划分出五个海侵期或海水影响期:泰州期(E_1)、(土布)心期(E_2~1)、纯化镇期(E_2~3)、沙河街期(E_3~(1-2))和东营期(E_3~3),下面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20.
以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为研究对象,比较了12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与乳化液(biologically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BE-WAF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研究了不同浓度(40、100、250 mg/L)下WAFs、BE-WAFs对胚胎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石油烃的氧化胁迫后,海水青鳉胚胎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明显。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酶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诱导效应和抑制效应。其中受石油烃污染影响最为明显的为SOD酶;而GST酶则对消油剂单独暴露表现较为敏感。实验证明,海水青鳉体内SOD酶活性对石油烃污染反应最为敏感,适合作为监测石油烃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