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地震对(1993年12月1日和2003年9月6日发生在南桑德威奇群岛的2次地震)的压缩波,由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3个台记录,由地球内核边界反射,2003年地震时比1993年地震时至少早到达了39~70ms。这一变化表明,在这2次事件之间,非洲中部之下的地球内核半径局部扩大了0.98~1.75km。内核半径的变化或可由假定内核边界存在不规则性并在内核是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内核的差速运动,或者内核以这种量值快速增长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3.
4.
处理鲜水河断裂带上1987年至1995年间的八期高精度重力复测资料,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形分析程序将所有相邻两期的重力变化速度值转换为速率等值线图,通过对资料的逐一分析及与地震对应关系的比较,我们看到,鲜水河断裂的重力变化与其我及的地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存在震前重力发生较大异常变化,震后重力立即发生反向直至恢复的变化,并且震前的重力异常变化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内在全球地球动力学合作观测和研究网络框架下开展的重力场观测、频谱结构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 内容涉及精密大气、海潮负荷信号检测, 重力潮汐和自由核章动参数测定, 海潮模型和重力固体潮模型有效性检验, 重力潮汐实验模型构制, 地球球型基频和低阶震型谱峰分裂现象和地球Chandler摆动等方面. 文章还介绍了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 全球超导重力仪的长期、连续观测在地表水循环、同震和震后形变、地球慢形变和地壳垂直运动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1992~2008年间各期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分析华北地区网区重力场的演化特征,总结震前异常的形态、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指出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生地震的部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华北地区重力场总体变化不具明确规律性;大量测点存在明显的背景性趋势性异常变化;重力场变化与网区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活动联系密切,较明显的重力场异常反应多发生在震前2年左右时间,且常伴有大面积高值异常区出现。重力变化0线、高梯度带、异常中心(含极值)附近是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震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鲜水河断裂带的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鲜水河断裂带区域重力网10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制出能展现异常变化特征的重力场空间分布图。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对网区重力的时间变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区域重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东南段的变化大于西北段;尤其是康定一带,是现阶段地壳应力容易累积的危险地区。分析还表明,在巴塘、小金和丽江等地震前,重力场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地球自转引起的位旋转效应公式中采用近似速度的影响. 对一组GFZ的快速科学轨道、一组TUM的约化动力法轨道以及一组GFZ的事后科学轨道,计算了星历提供的速度与只有地球引力场对卫星产生作用时的卫星速度的差值,其中参考重力场模型分别采用EGM96、EIGEN2和EIGEN_CG01C. 通过比较得出:轨道数据与EIGEN2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自恰性优于EGM96和EIGEN_CG01C地球重力场模型. 速度差各分量的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周期性且与卫星轨道的运行周期相吻合. 当要求在卫星轨迹处获得1m2/s2精度的扰动位时,也即要求位旋转效应公式中卫星速度的近似精度小于2mm/s时,GFZ的快速科学轨道、TUM的约化动力法轨道只需要剔除那些速度精度不满足要求的卫星轨迹点;当要求在卫星轨迹处获得0.5m2/s2精度的扰动位时,应当重新估算上述轨道的速度信息,或采用精度更高的GFZ事后科学轨道.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华北平原沉降地区重力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平原沉降带相对于西部太行山区,近几年观测到的重力值相对1989年同期呈上升状态、其中某些地区累计上升量相当大,比如,沧州地区达143×10~(-8)m/s~2,任丘地区103×10~(-8)m/s~2,巨鹿—南宫为(89—103)×10~(-8)m/s~2.对某些地区的重力变化量进行地下水下降量和地面沉降量校正,其校正量可达到变化量的1/3—1/2.校正后的重力值变化幅度减小,但有些异常依然存在.这种较大的剩余变化量,可能含有两个因素:其一可能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继承性下降及某些地区构造断裂活动有关;其二可能是实际地面沉降量比推测的沉降量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141天GRACE卫星观测资料,包括K波段、星载加速度和卫星轨道数据,反演了8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IGGGRACE01S,该模型在半波长为500km的空间分辨率上,确定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约为0012m,中长波(<80阶)精度优于重力卫星发射以前研制的重力场模型. 与EIGEN_GRACE02S、EIGEN_CHAMP03S和EGM96模型的位系数相比,该模型系数最接近于EIGEN_GRACE02S,与另两个模型差异较大. 比较几种模型确定的全球重力异常和大地水准面起伏,结果发现IGGGRACE01S与EIGEN_GRACE02S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与EGM96模型结果差异较大,差别较大地区主要在南极等地区. 对于中国大陆,比较IGGGRACE01S模型(前72阶)计算的重力异常和NIMA重力异常数据(25°×25°网格),两者之间的标准偏差为48mGal. 相似文献
16.
17.
引言自人造卫星时代初期以来,就用宇宙空间站来测绘地球重力场和磁场。1958年美国先锋1号和苏联地球卫星3号是最初测量地球位场的卫星。用于测绘地球位场的卫星可分为两类,其主要区别是:一类是用饱和式磁力仪,质子旋进磁力仪和碱金属蒸汽磁力仪直接记录 相似文献
18.
19.
论述了物理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中分别对应的正常重力场源的构成、物理与几何上的意义以及对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同源性研究在物理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相互结合以及定量描述地球内部密度分布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给出了同源性分析可遵循的途径及其所应满足的条件与约束 .最后 ,以正常椭球的扁率变化率具有最小模为约束 ,应用PREM模型 (PreliminaryReferenceEarthModel)密度为大地测量中正常椭球赋值 ,其结果以正常椭球的内部扁率的多项式表达式给出 .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