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去审视人类社会,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比“国家安全”更严峻的安全问题,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安全,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变化和环境恶化问题警示我们,人类社会生存的支持系统正在退化,人类  相似文献   

2.
1引言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必要条件,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有关地球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大量分析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较多应用RS与  相似文献   

3.
在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正处在生机勃勃的中年期。生命在地球上的历史大约只有三十五亿年时间,生命之花正含苞欲放。我们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才有三百万年左右,这在地球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人口爆炸、大气污染、淡水资源匮乏,以及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已使人类生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在,各国政府首脑和科学家们都在为摆脱危机、走出困境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回顾了从气候变化到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过程,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角度验证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纵观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的评估内容以及国际气候谈判的发展历程,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惟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变化的原因与控制机理是什么?趋势如何?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如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安全的环境模式以适应和减缓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都是2 1世纪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安全研究开放实验室”便是针对“环境安全”这一国家目标而组建的。该实验室以城市群大气污染与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我国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安全的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借以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然和人类活动强烈作用下的我国环境变化趋势,提出有效的预测模型以及适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5,自引:15,他引:65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加剧干旱化的一个主要因素;(3)位于气候和生态系统过渡带的半干旱区具有敏感性和可恢复性的双重特征,是干旱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4)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规划山川秀美的远景必须遵循生态规律;(5)有序人类活动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北方干旱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6)生态治理的有序人类活动与包产到户的土地承包政策之间存在矛盾;(7)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治理的投入、经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栋 《山西气象》2004,(3):15-17,24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提出我国应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通过人类的有序活动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缓解气候变化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缓解气候变化以及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人类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模式进行了重新思考、审视与选择。从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结合贵阳市生态城市的建设,阐述了建设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气象文化概述 纵观人类产生、发展、文明的历史长河,人与大气不可须臾分离。只有认识、遵循和把握自然规律,才能够与万物共生、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气象科学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先进文化的兴旺而兴旺。  相似文献   

10.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主要表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视角从自然生态脆弱性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及人类的响应能力;阐明了气候风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了适应在气候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及增加气候恢复能力的有效适应原则;提出了适应极限的概念,指出这一概念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含义;提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强调要注重适应与减缓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应,指出转型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必要选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及社会经济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需要纳入统一的系统框架下予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a social wellbeing approach can offer a useful way of addressing the policy challenge of reconciling poverty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for development policy makers. In order to provide detail from engagement with a specific policy challenge it takes as its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 global fisheries crisis. This crisis portends not only a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but also a catastroph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millions of people directly dependent upon fish resources for their livelihoods and food securit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argument for framing the policy problem using a social conception of human wellbeing, suggesting that this approach provides insights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fisheries policy and governance. By broadening the scope of analysis to consider values, aspirations and motivations and by focusing on the wide rang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that are integral to people achieving their wellbeing,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ompeting interests in fisheries which generate conflict and which often undermine existing policy regimes.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北极和南极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着以变暖和冰冻圈退缩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而且具有半球乃至全球效应。IPCC在2019年9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第三章对极地系统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做了系统评估,主要呈现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之后极地冰冻圈、海洋、生态和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最新科学认知,探讨了降低脆弱性和风险、增强适应性和恢复力的路径。文中对SROCC第三章进行扼要解读,主要内容包括:(1)极地海洋、海冰、积雪/冻土/淡水冰、冰盖与冰川等极地系统要素过去和未来变化及其影响以及极地与中低纬度天气气候之间的关联;(2)人类响应极地系统变化的策略和不足以及应对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3)当前加强极地恢复力建设的主要行动及其实施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建平  李凤霞 《气象科技》2007,35(2):227-231
生态环境评价是目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评价两个方面。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这两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动态模型,提高生态环境的评价手段,完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评价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李海红  许正旭  张海珍 《气象》2005,31(12):65-68
青海省已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有沙漠化、沙尘天气、土壤水分、土壤特性、大气特种、牧草特性等监测内容.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为保证综合、连续、长期积累监测资料,准确、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年10月,IPCC在韩国仁川公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SR1.5)。报告较系统地呈现了关于全球1.5℃温升目标的基本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及消除贫困目标下加强全球响应的路径。在冰冻圈相关内容方面,报告呈现了有关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主要是海冰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影响的一些亮点结论,还关注了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相关的气候变化热点(区)和地球系统临界因素。报告指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冰冻圈及其相关要素和热点(区)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时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among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shifted from being a hypothesis to being a reality. Coastal Karnataka prioritized climate variability as a productivity-reducing factor in agriculture and fishery farming. Prevailing unsatisfactory productive service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allied industries resulted in degrad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t the farm level. The advers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continued fragmentation of landholding have led to poor socio-economic status leading to high dependency on farm income and productivity. The present study is focusing on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farmers on decision-ma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due to climate change through face-to-face interviews. The decision ability of the farmer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among high-crisis management groups than small and marginal farmers, who are having highly diverse decision-making ability. Consequently,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benefit/cost ratio of high crisis management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medium and low crisis management groups. Finally, this research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farmers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designing strategies to overcome ill effects of the climate-induced crisis.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化背景下多尺度干旱过程及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异常,主要受气候自然变率驱动,具有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然而,气候变化使得干旱不仅有增加趋势,其特征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发展迅速的干旱,也称骤旱,近年来频繁发生。此外,人类活动通过改变陆地水循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旱过程。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机制研究由海-陆-气相互作用影响气象干旱的气候动力学研究扩展到包含干旱传递过程机理认识、考虑区域尺度人类活动影响,面向农业、水利、生态等行业的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研究,为认识干旱可预报性、发展预测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针对多尺度干旱过程及预测,讨论相关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叶  延晓冬 《大气科学》2006,30(5):1009-1018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作者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降水型泥石流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国平  许凤雯  赵琳娜 《气象》2010,36(2):81-86
在综合调研泥石流研究现状基础上,总结了降水型泥石流研究进展。从降水资料的使用、泥石流发生区域雨量的估算、分析降水与泥石流关系的模型、环境背景因子的考虑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目前加密雨量观测资料、卫星雷达资料的应用,提高了泥石流灾害所在小流域实况降水估算精度。由简单地考虑临界雨量发展到考虑前期间接有效雨量、前期直接有效雨量、激发雨强和历时,同时考虑降水类型对泥石流的影响。目前降水和泥石流的关系模型发展为确定性模型和概率性模型。环境因子的考虑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倾向是针对环境背景数据开展更加精细的区划,针对每个区域单元所处的环境背景情况建立降水与泥石流关系模型;另一种发展趋势是利用信息量等模型将环境因子作为降水与泥石流关系模型中的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