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功能防旱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表明 ,冬小麦喷施多功能防旱剂后 ,能够增大叶片的气孔阻力 ,减少植株蒸腾 ,从而使耗水量减小 ,并能延缓叶片的衰老 ,延长小麦灌浆时间 ;叶片离体失水速率变小 ,保水能力增强 ;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具有推广价值 .  相似文献   

2.
通过 1 997~ 1 999年在河北省衡水半干旱地区对冬小麦进行耕作、覆盖、底墒和补水灌溉等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田间试验研究 ,在拔节期以有限水分胁迫效益指标 ( 55% )为依据 ,制定出脯氨酸含量大于 0 .30 g/ 1 0 0 g为小麦受旱的生化指标 ;选取土壤水分、叶面积系数、生物量、补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小麦受旱程度的特征量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了平均每实施一项抗旱技术 ,可使小麦增产 4.3% ,以深松 覆盖 足墒综合配套技术增产效果最明显 ,可增产 2 7.0 % ,水分利用效率达到 2 0 .1 kg/ ( mm· hm2 ) ,其次是深松 覆盖 欠墒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人工防雹效果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刘新元  赵宗然  冉永海 《气象》1996,22(12):31-34
满城防雹10个期间,从该县山区,平原雹灾面积的变化来看,虽然都有明显的效果、但却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自然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人工防雹作业时机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杨太奇  向本亨 《四川气象》1996,16(2):33-36,38
介绍了宜宾地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江安县境内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分析,阐述了搞了人工降雨的地区与没有搞人工降雨地区情况大不一样,搞好人工降雨的地区一般增雨量可达40-60%,没有搞人工降雨的地区只有一般降水或没有降水。  相似文献   

5.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英  吴爱萍 《贵州气象》2009,33(2):35-37
2005—05—31-06-01,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具备降雨条件而又非重点降雨区(据省气象台分析预测)的猫跳河流域及时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试验。该文以此次试验为个例,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的掌握、作业组织实施积累经验,同时也为今后对猫跳河流域梯级发电开展增雨服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序列实验法和不成对秩和检验2种检验方法,对西宁三县高炮人工防雹作业进行评估,得出,系统性开展防雹以后,降雹日数平均每年减少7.94次,防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岷县高炮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永兴  孙旭映  阎敬泽 《干旱气象》2003,21(2):37-38,41
根据甘肃省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高炮防雹效果。经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显著性水平达到0.05.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火箭开展增雨作业,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自2003年起,朝阳市龙城区政府投资开展火箭增雨作业,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作物生长季火箭增雨作业.利用降水变化分析和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城区3年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得出火箭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为33%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统计单元统计分析了河南省民权县1991-1992年高炮作业的增雨效果,以日雨量为统计单元,33个作业日中76%(25天)显著地增加了雨量,2年共增雨329.1mm。以月,季为统计单元,作业期间增雨显著的48%以上,而增雨效果不显著或雨量减少的21%以下,但总的看,以年雨量统计单元,民权县的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雨14%两年共增雨的172.2mm。  相似文献   

10.
火箭增雨效果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4年6月12日甘肃省永登县雷达观测对流云的加密资料,选取了2次相似对流云过程分别作为目标云和对比云,探讨了目标云作业前后较对比云雷达回波有关参数的显著变化,并结合地面雨量点观测资料对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云在降水、生命期特征、回波垂直特征参数变化方面,表现出作业前后较对比云存在明显差异,目标云作业40 m in后地面产生0.6 mm降水,而对比云则从新生发展到减弱消散阶段经历较短的时间(30 m in),地面并无降水产生,从而推断本次人工增雨达到了一定的预计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干旱及灌溉对冬小麦根系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不同程度干旱、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系活力、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冬小麦根系活力和根直径均有明显的降低,根长有明显增加,土壤下层所占根系总体积比例增大,且随着发育期的推进,下层根系所占比例呈现增大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提高;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上述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在灌溉量相同的情况下,越冬期灌溉,有利于冬小麦根系活力和根直径增加,但不利于根系的向下伸展;返青期和拔节期灌溉有利于根系向下伸展、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理论产量增加,但不利于根系活力和直径的增加;拔节期灌溉,可适当增大灌溉量,减少灌溉次数,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综合根系形态和活力、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在冬小麦干旱持续发生条件下,在返青期、孕穗期灌水600 m~3·hm~(-2)左右,可根据干旱程度适当增减灌水量,重旱条件下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少量多灌缓解旱情,而重大干旱年份灌水困难条件下可只在拔节期灌水600 m~3·hm~(-2),以实现产量的减损和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春小麦生长发育阶段生理性状和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高产优质抗旱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8号’和‘定丰19号’为材料,对其分蘖期到成熟期进行正常供水(WW)、轻度土壤干旱(MD)和重度土壤干旱(SD) 3种不同水分处理,研究3种处理对小麦叶片水势、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W处理比较,MD和SD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水势(p <0. 05),MD处理通过夜间恢复其叶片水势可达到正常水平,SD处理不能恢复; SD处理显著抑制了叶片光合作用,MD处理与WW处理无显著差异(p> 0. 05);与WW处理相比,MD处理籽粒灌浆速率、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而SD处理则显著降低(p <0. 05),不同处理间容重无显著差异(p> 0. 05)。两个不同小麦品种的两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适度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小麦增产,从而可提高其灌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可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1951年1月-2000年12月NCEP/NCAR再分析比湿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天水市上空对流层整层可降水量的演变特点,并与全球同纬度带的情况作了对比。结果指出:近50a来,西北地区东部对流层可降水量处于明显的下降阶段,其下降幅度在全球同纬度带中最大,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水重大干旱事件发生的一个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莘芳  汪克付 《气象》1996,22(12):40-42
利用日平均气温资料,将秋冬季节转换的过程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讨论了不同类型与次年夏季旱涝的关系,同时应用该关系制作夏季旱涝的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5.
王莘芳  汪克付 《气象》1996,22(12):40-42
利用日平均气温资料,将秋冬季节转换的过程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讨论了不同类型与次年夏季(5—9月)旱涝的关系,同时应用该关系制作夏季旱涝的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