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湾海域温排水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采用定点连续、多点同步的水温分层现场观测方式,辅以连续高分辨率的气象、水位和海流等观测,分析研究了田湾核电温排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绘制出逐时的1℃温升曲线,从而经计算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温升在1℃以上的海域面积,并据此讨论了影响温排水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现场观测期间,温排水面积变化趋势与潮汐潮流直接相关。在落急时刻,温排水面积达到最大值,为32.33km2。在涨憩时刻,温排水面积最小,仅为7.93km2。  相似文献   

2.
海洋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海洋测量技术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重点介绍测量技术装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和信息管理,以及测量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情况,并对这一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及快速高精度A/D转换器,把淹没在超低噪声放大器的固有噪声中的超导临界弱电压提取出来。为高温超导材料Jc参数的瞬间测量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噪声是水声信道中的干扰背景场,是影响主动声纳探测能力、限制被动声纳工作性能发挥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海洋环境噪声观测的技术手段、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测量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详细分析了海洋环境噪声1/3倍频程带宽内的噪声频谱级计算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9-07和2010-01三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珠海电厂温排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同时,利用调查资料分析排水明渠和跌入式阶梯的降温效果。结果显示,以排水口为中心,电厂温排水向外海扩散的距离越远,水温越低;最高温升4℃的影响面积小潮期大于大潮期,冬季大于夏季。电厂排水方式采用排水明渠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效果不太明显,而温排水经跌入式阶梯跌落入海的降温效果较为突出,平均降温约3.7℃。  相似文献   

6.
张勇  曹雪晴  孟祥军  刘展  梁源 《海洋科学》2007,31(11):39-43
在参考“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某海域的实测资料,制定了一套完成的海洋油气化探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单指标数据处理流程与多指标数据处理流程,最终达到剥离背景,提取有效异常的目的。实验中结合GIS技术,整个过程予以可视化编程实现。处理结果表明,提取的异常与实际钻井资料符合较好。该研究为中国开展海洋油气化探工作和制定海域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利用自然浪流扰动海底泥沙的新型装置的构成及设计思路,并利用浪流联合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室内进行了模型试验,从海洋能利用、海水含沙量等方面研究了泥沙起动的效率,初步证实该装置在护滩和清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总结了海空重力测量数据预处理即各项环境效应改正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简要论述了海空重力测量数据精细处理即数据滤波与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景,分析讨论了海空重力测量精度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为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及精度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团具有不同的温度年变化,大陆水系的均极差远大于多年平均值,说明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该年变化比常年大,但黑潮主干区的均极差却比多年平均值低;夏季沿岸海域以及中间水域出现了异常的高温现象,在8月,浙江沿岸、江苏沿岸、长江口以及福建部分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都突破了近20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在春末、秋末沿岸海域表层水温远高于多年平均值.在暖流区域,除冬季的表层水温高于常年外,其它时间与多年平均差不多,所以年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外该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成功应用,结合目前技术发展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展望了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障长期连续的数据完整性和质量可靠性是进行浮标数据应用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位于北黄海长海县附近海域的五套浮标于2010~2019年连续10 a采集到的海洋表层温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为了辨识原始温盐数据中的异常值,综合运用极值法、拉依达准则和箱型图法给出适合温盐的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并基于2σ原则和箱型图法修正了温盐界限。为了解决温盐数据的缺失问题,提出SoftImpute与IterativeImpute相结合的插补方法,有效降低了温盐数据的标准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方法可有效消除异常和插补缺失,修正数据中的异常点,得到连续、平滑、具有显著年际变化特征与趋势的温盐数据分析曲线,也可增加对该海域海洋温盐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等的深入理解,为海上现场观测数据处理提供借鉴,并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OSB-1型近海测波浮标网岸站数据处理系统。介绍了将APPLEⅠPlUS微机用于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同时还给出系统框图、各功能模块逻辑流程图以及波谱分析程序框图。对该系统的使用情况也作了简要的叙述。笔者以汇编语言为基础,采用模块化技术编制的应用软件包,使该微机数据处理的速度得到提高并减少了所需要的内存容量,满足了浮标网对岸站数据处理系统的有关要求,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压力、流速估计波浪方向谱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现场观测水底压力和矢量流速,可以估计海面波浪方向谱,此方法称为PUV法。本文由不规则线性波浪理论和洪广文[2]方向谱概率模式结合导出PUV估计谱的计算式,并针对实测数据受到干扰的问题、依据相关理论与经验,提出了谱估计的数据处理与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自1993年1月20日至1995年2月28日对该站附近水域14个站位共进行6个航次的采样调查,收集鲷科鱼卵、仔鱼样本和同一站位的水温资料。结果表明,各站位的绸科鱼卵、仔鱼的分布在温排水排放前、后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水域升温2—8℃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目前升温水域范围只限在2nmile内,可以认为整个大亚湾鲷科鱼类的资源和补充尚未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物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黄骅电厂一、二、三期工程的取水特性。结果表明,现有河道只能满足电厂一期工程的取水需求;若将现有河道进行适当开挖,可以满足电厂三期取水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铁屑处理人造首饰废水。经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研究了铁屑用量、作用时间等的最佳值。与硫酸亚铁法做了比较,其优点是用量少、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并做到以废治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胶东地区14处温泉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份和含量,将14处地热水划分为Ⅰ_1、Ⅰ_2、Ⅱ_1、Ⅱ_2 、Ⅲ型。经分析时比,笔者认为区内Ⅱ_1、Ⅱ_2型地热水提供的热量及开发潜力均大于其它类型。并且地热水的温度与其它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的分析在地热勘查及温泉开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水温度结构特征,针对在海冰覆盖区域普遍发生的次表层暖水现象,建立了冰海耦合的一维柱形模式,成功模拟了次表层暖水的垂向结构和形成机制,证明了太阳辐射加热和表层冷却是次表层暖水的成因。通过数值实验定量分析了形成次表层暖水各因子的作用,表明太阳辐射是形成次表层暖水的能量来源;长波辐射、气温和比湿等其他大气因子对次表层暖水强度有较大影响;在厚冰区不能形成次表层暖水,海冰越薄,水道面积越大,则冰下次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得就越快,薄冰和冰间水道是形成次表层暖水的主要能量通道;通过模式的拟合给出湍扩散系数垂向变化的估值,冰下表层海水垂向湍扩散系数为5.0×10-3m2/s左右,而次表层垂向湍扩散系数却快速降低到1.0×10-6m2/s,表明跃层导致的稳定性增大是形成次表层暖水尖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为开展南海东北部海陆过渡带和滨海断裂带横向深部结构研究,利用陆上流动地震台记录与海上气枪放炮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广东汕头沿海进行了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详细介绍了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与流程,并针对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和常用地震软件编写了3个格式转换程序。应用这3个程序和SAC、SU等地震软件得到了初步的数据处理结果。在南澳台和新塘台的单台地震记录剖面中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多种震相,得到许多有用的地震信息,证明海陆联测的野外工作和第1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是成功的,为下一步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夏季琼州海峡水交换向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西南风作用下,琼州海峡水交换从西向东;另一种观点则和上述相反。我们通过琼州海峡东部水域温盐分布和沿岸海洋站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夏季北部湾的涠州岛盐度变化规律和琼州海峡东部、琼州海峡中部变化规律一致。由此证明,夏季南海水通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的事实。北海略受影响。而远离琼州海峡的龙门和白龙尾两站,则更多反映夏季陆地水文规律。由此证明,夏季南海水通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