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西藏高原上四个站常规探空资料,应用大气折射指数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得出:利用两层指数模式拟合实际的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可保证精度。由于地面气象要素日较差,年较差较大,折射指数日变化、年变化在对流层低层幅度最大,气压、温度、水汽压的分布,变化决定了折射指数的分布变化,不论日际变化,还是年际变化,水汽压都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20个地区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的三种统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20个测站常规控空资料,运用大气折射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大气折射垂直分布的三种统计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使用的4/3地球半径模式精度较差,只有在离地面1km高度以下使用,才能保证精度;改进的等效地球半径模式精度最高;指数模式在离地面3km高度以下使用,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3.
清弱帝玄烨曾对大气物理学中的大气光象、声象、电象发表过一些通过产地考察的经验性看法,有的还很有意义。本文对此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戴铁丕  梁汉明 《气象科学》1993,13(3):295-302
本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1个台站四季地面上的月平均折射指数N单位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面折射场结构分布形势与季节、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气团属性、冷空气活动路径,水汽通道均有密切关系。另外发现,四种N单位分布形势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清帝玄烨(即康熙帝)曾对大气物理学中的大气光象、声象、电象发表过一些通过实地考察的经验性看法,有的还很有意义。本文对此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6.
两次大气波导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瑞金  温国利 《气象科学》2010,30(3):393-401
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6年9月5日和2005年11月21日的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气象条件、及大气波导进行了对比,并对不同类型的大气波导的电磁波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波在华北平原有利的气象条件下能够形成大气波导传播,大气波导层使得CINRAD/SA雷达杂波增加,产生超折射回波。大气波导影响超折射回波的强度和分布,2006年9月5日由于雷达站上空存在表面波导,形成了2层模式超折射回波;2005年11月21日雷达站上空存在抬升波导,形成了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超折射回波目标的视在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特别是高度偏差较大。受太行山地形影响,超折射回波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安阳5年夏季出现的超折射回波与短时降水的关系,结论是超折射回流可作短时预报有无降水的一个有效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份地区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统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培昌  戴铁丕 《气象科学》1991,11(4):402-413
本文利用我国5个测站常规探空资料,应用大气折射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三种统计模式,结果表明:目前使用的4/3等效地球半径模式精度最差,只能在1千米高度以下使用,才能保证精度;改进等效地球半径模式精度最高;指数模式在3千米高度以下使用,精度也可保证。  相似文献   

9.
10.
詹煜  戴铁丕 《气象科学》1993,13(4):427-431
本文对近地面大气折射指数气候变化统计预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逐步回归多重分析时变模式。在模式中考虑了大气折射指数肘间序列的振动周期、前期预报因子(降水量),还特别考虑了时间序列的振动位相,并随着新数据的到来,适时地改变预报因子和预报方程的参数。本文用该模式对上海近地面6月上旬旬平均大气折射指数进行了长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误差较小,预报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这方面的工作可用来对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进行预测,从而对电子工程系统进行适时的调整控制。除此而外,该预报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离散功率谱、周期图分析方法对南京地区1951—1980年6月上旬30年的旬平均大气折射指数N单位多频振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0年中折射指数N单位值主要振动周期为5年,N单位值的峰值年与降水量峰值年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2.
用时-空谱分析方法分析了32.5°N纬圈上的1980-1983年逐日大气折射指数N单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气折射指数的变化主要受东进的纬向移动的天气系数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长周期上。此外,地理环境主要影响气候区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14.
15.
确定气溶胶吸收光学特性的参数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兰州市和北京市的气溶胶资料和辐射资料,根据Robinson的气溶胶吸收后向散射比的参数化方法,由辐射观测资料和清洁大气辐射模式确定已知谱分布下的k值。同时与用东亚大气监测网中元素碳含量值计算得到的k值相比较,两者比较符合。k值的日变化为一天中早上日出后最大,午后最小,傍晚时k值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对南京、上海两地局地大气折射指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诊断,探讨了自回归模式的阶数不同对谱的影响,并从不同样本数的熵谱中提取出稳定的周期和谱峰值,所得结果可以作为预报大气折射指数变化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7.
锋面附近折射场结构及其雷达水平探测误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风廓线雷达反演大气比湿廓线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湍流散射理论,运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 (WPR) 联合RASS (Radio Acoustic Sounding System), GPS/PWV (Global Position System/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进行全遥感系统的大气比湿廓线反演试验,并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2011年8—9月云南大理综合探测试验数据的反演结果与探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PR联合探空的温度廓线和起始边界比湿 (q0) 反演大气比湿廓线,与探空大气比湿廓线相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标准差为0.84 g·kg-1,误差随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WPR联合RASS, GPS/PWV数据反演大气比湿廓线,与探空大气比湿廓线的标准差为0.85 g·kg-1。参加反演的数据中,折射指数结构常数Cn2与谱宽σturb2对反演影响最大,反演算法中大气折射指数梯度M符号的判断对反演精度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兴边缘学科--GPS气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GPS气象学的广阔应用领域,并介绍了GPS气象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分析711雷达所观测到的超折射回波与未来12小时天气状况的晴雨关系,结合一定的天气形势建立一种准确率较高的晴雨预报方法,以达到充分利用雷达观测信息、延长雷达短时预报时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