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名称来自该国的统治者,亚洲也不乏其例,伊朗的重要港口——有"门户的门户"之称的阿巴斯港(Bandar Abbas)就是其中之一. 阿巴斯港的名称来自阿拔斯一世大帝(Abbās I the Great,1571-1629,1588-1629在位).阿拔斯一世,伊朗历史上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波斯(伊朗的旧名)萨非王朝皇帝,1588年10月即位.当时,萨非王朝的国际形势极其严峻,北有强敌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布哈拉汗国,西有更大的强敌奥斯曼帝国.  相似文献   

2.
孙果清 《地图》2006,(4):112-112,F0003
杨子器跋《舆地图》,是明代全国舆图的代表作,原图绘于明正德七至八年(1512 ̄1513年),已失。目前能见到的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的重绘本。地图纵横165厘米×180厘米,绢底彩绘,现存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博物馆,因年代久远,颜色已不是十分清楚了。1983年,此图被摹绘了三幅,分别藏于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咏乾陵》诗中曰:"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陵园变土田。没字碑头镌字满,谁人能识古坤元"。评述了这座谜团重重,天下第一座合葬两位皇帝的乾陵。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定都长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唐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东方帝国。唐最兴旺时期就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有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作,以天绘影像(天绘一号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以及GPS外业调查技术,依据国家林业局《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对鄂尔多斯杭锦旗荒漠化土地进行了监测评价,形成了杭锦旗全旗的正射影像图、荒漠化土地类型程度分布图。文章阐述了天绘影像的处理方法,3S技术在荒漠化土地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方法,总结了整体荒漠化土地遥感监测的流程,供同行业开展此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蔡天新 《地图》2011,(5):138-139
11世纪中叶,土耳其的塞尔柱王朝曾在伊斯法罕建都,虽说一个半世纪以后即衰败了,却留下一座圆顶的大清真寺,内外装饰着精美的几何图案。四个世纪后,这座城市才达到了辉煌的顶点,波斯萨非王朝的国王阿拔斯大帝迁都此地,修建了许多寺院、旅店、林荫大道、公共浴室和大广场,使之成为17世纪最美丽动人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怡情     
《地图》2012,(3):3
无论何时何地,地图都在改变着王朝、帝国、当地社会以及个人的世界。——萨拉·本多尔  相似文献   

7.
席会东 《地图》2014,(5):132-133
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和港口伊斯坦布尔,公元330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仿照罗马城营建,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跨越欧亚两大洲,控扼欧亚往来通道和爱琴海与黑海的唯一通路,在历史上曾经作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中世纪时长期是欧洲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和欧洲人抵御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堡垒,因而成为欧洲城市图的重点描绘对象.  相似文献   

8.
《地图》1993,(2)
《西夏地形图》不仅是最早,也是唯一留传下来的有关西夏的地图。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据文献记载此图见于宋人《范文正公集》,故为宋人所绘;另一种认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此图为清人所绘。黄盛璋、汪前进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年第2期撰文考证,明万历三十六年范仲淹、范纯仁之文集合刻的《宋两名  相似文献   

9.
隋唐以来,中国人探索域外的热度持续高涨,前往域外的使者、僧侣、商人史不绝书.不仅有家喻户晓的玄奘远游,还有先后三次奉使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中南部)的王玄策等.而唐朝中期一个中国战俘的旅行见闻却在“不经意”间刷新了中原王朝域外的新视野. 来自唐朝的战俘 8世纪中期,大唐王朝的势力达到鼎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且在亚洲内陆的威势达到了顶点.同一时期的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帝国)正处于新旧政权交替阶段,自阿布·阿拔斯登上统治者的宝座,建立了阿拔斯王朝(由于这个新王朝的旗帜尚黑色,在中国史籍中也被称作“黑衣大食”)之后,大食的势力日渐强大,成为唐朝在中亚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0.
《地图》2012,(3):14-15
在米开朗基罗绘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穹顶上的惊世杰作《创世纪》中,最经典的一个场面名为《创造亚当》。壁画中,亚当伸手去接触那赐予他生命的上帝之手,灵魂便被永远注入了只有躯壳的人类体内,这个奇迹般的瞬间成了《创世纪》整幅画作的焦点。近日,在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公布的一幅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1.
概述回顾《(帝国)测量评论》创刊75年的历史,测量仪器和技术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小型测量仪器发展到今天的卫星测量系统。由此本文总结了以下领域的测绘技术变革:小型仪器(钢带尺和钢线尺、平板仪、气压计、磁罗盘、三脚架、三脚基座),水准测量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ED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12,(5):38-49
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建立了迄今为止欧亚大陆上最大的帝国。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不论是南宋人,还是罗马人,都清楚听见了蒙古铁骑的蹄音。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03,(2):70-71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亦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1973年12月于湖南省长沙东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图上本无图名,由于地图内容包含山川、道路、城镇等地理要素,故取名“地形图”。考古学家根据墓葬中一件木牍上的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定该墓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因此该图绘制时间当在此之前。它是绘在帛上的一幅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方位上南下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0月26号发射的天绘一号03星是中国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天绘一号系列的第3颗卫星。三线阵和多光谱影像数据是天绘一号卫星的重要数据,用于立体测绘、彩色融合、遥感观测等多种用途。因此,为了推动天绘一号03卫星影像数据早日为相关领域提供服务,本文采用客观评价的方法,对天绘一号03星的三线阵和多光谱影像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天绘一号)03星的清晰度、对比度、细节能量、边缘能量、功率谱、信息容量指标值远高于天绘一号01、02星。说明天绘一号03星三线阵/多光谱影像在地物细节和边缘纹理特征的描述上优于天绘一号01、02星,同时载荷接收的信息量远高于天绘一号01、02星。天绘一号03星较高的信噪比指标说明其载荷抑制噪声的能力优于天绘一号01、02星。边缘辐射畸变和增益调整畸变表明在辐射均匀程度上,天绘一号03星三线阵/多光谱影像介于天绘一号01和02星之间。因此,与同类天绘一号01,02星的三线阵与多光谱影像相比,天绘一号03星影像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地图》2019,(4):145-145
明代《扬州府图说》,共有十二幅图,分别描绘了扬州府以及江都'瓜洲等十一个都的风貌。每幅图均附有一篇文章,介绍所绘各都的历史。其中,这幅彩绘《扬州府图》展现了明代万历年间扬州城的新城与旧城,扬州城周边的河流、山川等。另外还绘有一些景观建筑,如北边的大明寺、观音阁,南边的文峰塔、南来寺,西边的蒋王庙、红门寺……扬州城的历史面貌跃然图上。  相似文献   

16.
1593年刻印的《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地图载有亚伯尔耕、加拿大的名字,没有亚墨利加,显示明代知道新大陆的地名比利玛窦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早9年。1570年的奥特里斯的世界地图说明欧洲还没有到过美洲西部。普兰修斯1590年和1594年的地图完善了欧洲人还没有到过美洲的西部和亚洲地理,比对中文的《坤舆万国全图》的准确性,唯一可能是西方采纳了来自中国的信息。其中最大可能是荷兰航海者林斯豪滕和他相熟的中国通在印度果阿的交流,果阿是郑和当年必经之地。1590年后,西方地图有了飞跃的发展,其后西方海洋霸权中心从葡萄牙转移到荷兰和英国。奥特里斯1570年的世界地图,普兰修斯1590年与1594年的世界地图,3种地图逐步改善了西方对新大陆和中国的认识,但是没有欧洲人测量的文献根据,应该是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传入西方。《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郑和航海图》与《坤舆万国全图》代表3种不同用途的地图,均为中国创绘。《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是明代内府藏的世界地图,约1430年成图,远早于利玛窦和李之藻时代。明代中国人是世界地理大发现者,是现代地图学的先驱,地图学起码是中国独立创建的,不是来自西方。  相似文献   

17.
读初级中学地理课本时,对其中的地图插图进行了如下的统计:《中国地图》上册,计有23幅地图插图,其中有17幅未绘经、纬线,为总数的73.9%;《中国地理》下册,计有49幅地图插图,其中有32幅未绘经、纬线,为总数的65.3%;《世界地理》上册,计有40幅地图插图,其中有22幅未绘经、纬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作为中国地图出版社派遣的地图制图研修生,到日本帝国书院进行了一年研修学习。现将帝国书院的情况做个简单的介绍。帝国书院创建于1917年,是日本地图业中著名的出版单位。该会社为一股份有限公司,由社长(股东推选出的代表)、常务和三位部长等组成会社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下设研究所、企画部、资料编辑部、编辑部、开发部、调制部、总务部、经理部、管理部等机构。帝国书院主  相似文献   

19.
此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的重要版本,也是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原图山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通力合作,引进并采用西方先进的天文、三角测绘技术,还利用了官府所藏舆图文件及实地调绘采访,经十年努力,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成图,五十八年(1719年)制成铜版,共41块。如此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地图实测工作,在中国和世界测绘史上都是空前的盛举。民国十年(1921年)在沈阳故宫发现这些铜版,后据此印行,合订成册,由金梁题名为《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41幅地图可拼合为一整幅中国全图。  相似文献   

20.
《测量学》教材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辉 《测绘科学》2008,33(6):229-232,222
《测量学》教材内容滞后于测绘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提高《测量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笔者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测量方法与便携计算程序,以随书赠送大容量DVD光盘为载体作辅助手段,将测、算、绘新技术内容引入《测量学》教材,以每年一版的力度编写与修订多媒体立体化《测量学》教材,探索出一条用测量新技术内容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