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韶关地震台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过程中的典型非正常事件分析,总结其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及对数据追踪分析的注意事项,明确对前兆观测数据追踪分析的意义,为深入研究前兆观测数据异常提供宝贵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安方明 《高原地震》2009,21(2):28-31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的短临跟踪分析,发现短时间强暴降雨干扰引起的异常与地震前兆短临异常有相似特征,为了获取可靠的前兆变化信息,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干扰排除,才能对类似异常变化做出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总结提出了提高黔江地震台VS型垂直摆观测资料分析预报可靠性的工作方法与步骤,旨在为今后地震前及时发现前兆异常提供参考。运用调和分析法、差分法分析了2016年至2017年观测数据,认为武隆5.0级地震前出现了地震前兆异常。同时,认为对黔江地震台VS型垂直摆原始观测资料按30天的步长进行计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龚丽文  陈丽娟  郭卫英  陈涛  唐小勇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087-1094,1102
奉节钻孔应变前兆异常对应震例较远,前兆异常机理不明确.结合其他观测数据和历史背景资料,对比分析该异常的可信度及观测物理意义,并进一步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其前兆异常机理.结果显示:奉节钻孔应变的趋势变化与附近的其他观测资料较吻合,能记录到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信息.数值模拟分析认为该台位于扬子地台四川台坳东缘,扬子地台基底较...  相似文献   

8.
地磁观测中的干扰分析及排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基本项目之一,观测资料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各个观测台站在观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受到干扰要做认真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可靠性.溧阳地震台从新台址启用后,观测人员发现观测数据的精度与其它台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对影响地磁观测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逐项进行排除,最终使溧阳台的地磁观测资料由不可用,变为精度较高,稳定性很好,从而使地磁观测资料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
对2002年以来的静海地震台、宝坻地震台的大地电场连续观测资料,使用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7月4日文安ML5.5地震前大地电场观测存在明显的地震前兆,但从同期的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无法识别出该项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是一种从电场观测资料中有效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十五”期间对西安台钻孔应力-应变观测进行了数字化技术改造并投入观测,发现部分资料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同步波动现象,且伴有非渐进性台阶;这是其他因素影响还是地震前兆亦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民乐-山丹6 1、5 8级地震前,嘉峪关台利用本台的各种前兆资料异常,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预测民乐-山丹6 1、5 8级地震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教训,结果认为:只要观测人员对本手段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利用台站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势来实现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吸引子及可预报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中国地震》1998,14(4):71-77
利用溧阳台和徐州台体应变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研究了地震前兆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和二阶Renyi料K2,提出了在一定异常判据下估算前兆吸引子可预报时间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五指山台DSQ水管倾斜仪北南向自2017年5月持续南倾。排除观测系统、洞室温度、辅助观测资料情况和周围环境因素变化等多方面原因,利用观测资料内精度质量评价分析、数字化前兆异常识别等方法,结合GPS及重力场变化,综合认为,五指山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北南向南倾变化为正常区域背景变化趋势,非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芦山7.0级地震震源区附近39个地电场台2010年以来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对所有台站原始观测资料进行检查分析后发现,多数地电场观测资料中存在着与固体潮相关的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扰动变化,造成不能从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为了排除地电场各种周期性变化和远场的干扰,突出近场的地震前兆信息,本研究通过计算同台站、同测向地电场观测资料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来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地电场观测有较丰富的地震短临前兆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呼和浩特地震台与包头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的观测环境、仪器安装运行情况及2015—2017年观测资料的观测精度、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做出质量评定,运用多种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计算和分析。使用维尼迪柯夫调和分析得出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质量指标,得出内在质量精度。应用契比雪夫多项式对年度观测资料拟合分析,从而得出仪器的相对噪声水平,进行两台指标对比分析。对台站地形变观测资料前兆观测系统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为今后的地震前兆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短临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其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电磁波观测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短临观测项目,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分析及其前兆信息量的提取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一些先前的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34^ ~42^ N、108^ ~124^ E,下同)大量的各种前兆观测数据资料。根据每一观测资料的映震情况,确定114项资料为华北地区骨干前兆观测资料,并依此为基础,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前兆异常的主要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结合“九五”攻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给出了提取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方法。经实际应用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使各种前兆观测资料短期异常变化的量纲得到转化统一,而且可更加客观自然地描述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短期异常变化,这就为深入开展地震综合分析预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4日永安地震台观测井进行数字化改造,安装了福建省首台SWY-II型数字式水位仪,并且同步安装了SZW-1AV2004数字式温度计和WYY-1型气温、气压、降水量综合测量仪。以2014、2015、2016三年数字化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水位资料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主要干扰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数字化观测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结果表明:水位数字化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对大地震有明显的同震效应,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灵敏度高。观测资料年变规律明显,有望在破坏性地震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张家口地震台的地质构造和形变观测数字化改造情况,对2002年数字化和模拟资料的一致性、观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探讨辅助观测和观测值的相关性,得出张家口台的数字化改造是成功的,资料连续率高,质量高,数字化资料完全能替代模拟资料,同时注意数字化观测系统应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精度评定上逐步完善,才能提取真实的前兆异常,更好地应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稳定,我国的地震前兆观测技术也逐步实现由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转变,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日趋成热、稳定,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产出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新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模拟资料和数字化资料的管理,分析了历史模拟数据转入数字化平台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地震前兆资料进入数字化统一平台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