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正>1研究背景古登堡—里克特定律(log N=a-bM)揭示了震级和累积地震次数之间的关系,即地震发生频次的对数随地震震级数呈线性变化。矩震级比例定律解释了地震矩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的关系(Kanamori,1983)。  相似文献   

2.
2005年前中国大陆地震震级概率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青  傅征祥 《地震学报》1996,18(4):420-426
采用以地震震级-频度关系和贝努利随机独立试验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震震级概率预测方法,对2005年前中国大陆各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前,中国大陆东部各地震带发生5级地震的概率一般在0.7以上,大部分在0.8以上;各地震带发生6级地震的概率一般在0.5~0.7之间;7级地震发生的概率也以山西地震带最高,可达0.0858.2005 年前中国大陆西部各地震带普遍具有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一般达0.9以上);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在青藏高原周缘各地震带和南天山地震带相对较高(0.7以上).本文最后对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预测概率大小与未来地震的年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门限自回归原理对山西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山西地区至2000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为ML5.3,而1997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为ML4.1。认为,在该区未来几年内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统计预测模型对三峡库区诱发地震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划分为5个预测区共12个预测单元,选用8个诱震因素,运用统计预测模型预测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结果表明,库水蓄至最高水位,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中多数预测单元诱发微震和不发生地震的概率值高,无震可能性较大。但九湾溪断层沿线、仙女山断层库段具备诱发3.0~4.5级或4.5~6.0级地震的可能;考虑到龙会观5.1级地震与高桥断裂的关系,预测结果显示高桥断裂沿线具有诱发强烈水库地震(≥6.0级)的可能性,其预测概率值为0.23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聚类法预测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邻区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区域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地层岩性和地震活动背景等水库诱发地震因素进行了研究。简要地介绍了灰色聚类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小浪底水库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水库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其最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及库区中段,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为5级。  相似文献   

6.
未来地震震级概率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地震震级一频度关系和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提出了地震震级的概率预测方法,以燕山地震带为例,利用1527—1989年的历史地震资料研究该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该带在2005年前发生6.5—6.9级地震的概率为0.83±0.04。对该方法进行了回溯性检验。利用1527—1975年的地震资料预测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燕山地震带发生7.5—7.9级地震的概率达到0.77±0.14。表明该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兰从欣  王春媛  岳辉 《地震》2003,23(2):94-98
比较系统分析总结了2001年首都圈及邻近地区中等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特征及所形成的弱震条带,6次中等地震前均出现了弱震活动有序分布现象,由2~3级地震组成的弱震条带后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但条带长度和持续时间与地震震级关系不甚明显,这些规律特点可为日常短临跟踪及分析预报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例资料,结合老龙口水库库区的具体情况,对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可能发震的地段、诱发地震震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1477年5月13日银川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处于沙漠边缘,故史料记载不够详细。此次地震有限的地震史料,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地震震级估计和烈度衰减经验公式及相关的地震资料,通过估算和对比方法重新分析研究1477年地震的震级和震中。建议此次地震震级应为M7 1/4 ,震中位置为民勤东130 km处,而银川和张掖的地震烈度分别取值为Ⅶ和Ⅵ度。结合新建议的震中位置,简单讨论这次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1477年5月13日银川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处于沙漠边缘,故史料记载不够详细。此次地震有限的地震史料,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地震震级估计和烈度衰减经验公式及相关的地震资料,通过估算和对比方法重新分析研究1477年地震的震级和震中。建议此次地震震级应为M7 1/4 ,震中位置为民勤东130 km处,而银川和张掖的地震烈度分别取值为Ⅶ和Ⅵ度。结合新建议的震中位置,简单讨论这次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地震活跃区域内地震与热异常的关联性,本文选取2014—2018年新疆地区发生的MS≥4.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数据稳健分析技术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中提取出热异常,并结合热异常特点及筛选方法分析得出:研究区内提取出热异常84次,发生在热异常窗口期内的地震39次,占比46.43%。地震与热异常的对应关系表现为,随着地震震级增大,通过热异常检测到的地震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MS≥5.8时,研究区的地震发生均与热异常相关,当地震震级相同时,塔里木盆地中线以北区域的相关性高于以南地区,通过Molchan误差图表分析得出,MS5.0对应预警距离作为阈值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4,18(4):348-352
利用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2001—2003年469次新疆境内的地震,分别与新疆地震局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平均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偏差较小,而台网内各子台测定的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相比,有些子台的震级偏差范围较大,有些则相对小些。计算得出乌鲁木齐遥测台网测定的平均震级偏差ΔM=0.104±0.26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墨江5.9级地震前预测意见和预测资料,认为云南地区M≥5.5地震平静异常突出,M≥5.0地震连续间隔时间达200天以上,通海2次5.0级地震震级偏小是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的显著特征;通海地震的指示意义、前兆异常M≥5.7地震中期和M≥5.0地震短临综合预测指标是判断地震短期可能性的主要依据;1900年以来,通海50km范围内M≥5.0地震后云南地区发生M≥5.0地震优势对应关系和GNSS表征的区域面应变变化特征为地点判定提供了线索。墨江5.9级地震的预测经验及资料的论证丰富了对地震孕育复杂性的认识,为震例积累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b值时间扫描及地震复发周期等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至沙湾一带1977年以来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5.0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b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异常。利用地震复发周期计算公式和未来地震震级定量计算公式,得到区内不同震级区间的平均复发周期及今后2年左右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宽频带记录或强震记录, 然而很多地震台站仍然使用短周期地震仪. 用短周期地震记录估计大地震震级时会出现饱和的现象早已众所周知. 但需要研究的问题是tau;c和Pd方法估计地震震级时出现饱和的震级到底是多少.为研究使用短周期记录进行地震早期预警的可能性,本文使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的强震数据(包括主震和31次余震)进行模拟实验,所选地震序列的震级在4级到7.6级范围内. 用强震记录与短周期地震仪响应函数的卷积模拟短周期记录,利用其前3秒波形计算参数tau;c和Pd,并与用原始的强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一定程度上,短周期地震记录仍可用作地震的早期阈值预警,并且Pd方法直到6.5级才出现饱和,好于tau;c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三峡水库区诱发岩溶型水库地震的可能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三峡水库,库区碳酸盐类地层分布极广,种类齐全,且不同程度地发育各种岩溶类型。本文就库区的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库区范围内可能发生岩溶型水库地震,但其最高震级超过纯岩溶型水库地震震级上限(Ms≥3.0)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卫-同心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地震地质》2001,23(3):357-366
通过对中卫 -同心断裂带中段和西段 7个新探槽的古地震研究 ,并结合前人对中段古地震的研究结果 ,分析确定出 140 0 0a以来中卫 -同心断裂带共发生 6次古地震事件。其中仅有 1次是破裂全带的 ,发生在晚更新世末 ,其它都为全新世以来的次级破裂事件 ,3次破裂中段 ,两次破裂西段。公元 170 9年 7 级历史地震只破裂中段 ,因此推断只破裂中段或西段的古地震震级约为 7 级左右 ;破裂全带的古地震震级应为 8级左右。从时间上看 ,这 6次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但没有明显的丛集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异常,预报效能R值为0.258 5;在云南地区,强震多发生在密集地震集中区,而四川的强震多发生在4、5级地震不活跃区。  相似文献   

19.
1996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又上升为高水平,共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1月12日的秘鲁近海地震,震级已超过7.7级,日本九州海岸附近发生3次6 ̄7级地震,塞浦路斯和克什米尔接连发生7级以上地震,亚欧带地震进一步活跃,全球深源地震震级趋向降低。  相似文献   

20.
赵云 《高原地震》2008,20(2):30-33
1654年7月21日天水发生强烈地震,就此次地震的震中和震级,作者结合文献史料和前人关于历史地震震级的求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