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北京及邻区区域测震台网2009年4月至2016年9月记录到的110个地震的波形资料,运用Atkinson、Moya方法分别研究了北京及邻区的Q值和场地响应;结合地质构造,我们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区:一区(平原区)、二区(延怀盆地)和三区(燕山地区),计算出各区的Q值:Q1(f)=182.00f0.7073,Q2(f)=191.81f0.6215,Q3(f)=486.12f0.3506,讨论了各分区Q值的差异和原因,并与现有Q值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计算,获得了126个台站(51个非基岩台和75个基岩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在频域1~20Hz范围内,非基岩台(全部位于一区)场地响应形态比较一致,低频放大,高频衰减,场地响应最大为8,放大与衰减临界频率约为6~13 Hz,最小衰减至0.1以下;大部分基岩台低频段放大不明显,三区基岩台场地最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应力降表明地震发生时错动面上构造应力的瞬间释放水平,它不但反映了地震区域震源尺度的破裂程度,而且还代表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强弱。延怀盆地地处北京西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一直是首都圈重要研究和监测区域。利用北京及邻区密集数字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并积累的大量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研究延怀盆地中小地震应力降情况,可以了解该地区近年来应力降背景值,为发现具有前兆意义的中小地震提供基础。本文研究在利用Atkinson和Moya方法分别已取得北京及邻区非弹性衰减系数Q值和场地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质构造及地震台网分布特征,将青海地区分为柴达木盆地、青海东北部、青海东南部3个区域,运用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112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利用Atkinson方法得到3个区域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Q值最大,青海东南部Q值最小。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3个区域24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其中1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9个台站稳定性相对较好,GOM(格尔木)作为国家基准地震台,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场地响应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海阔  朱新运  贺永忠  张立恒 《地震》2011,31(1):118-126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 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年10月——2004年10月该台网记录到的511条波形资料, 分别以北京及附近地区、 北京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Atkinson和Mereu方法计算各自的Q值, 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 讨论了Q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及差异存在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利用Moya等方法进行了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反演,计算时采用了两种模型:① 分区的Q值、地震和台站;② 全区的Q值、地震和台站. 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得到的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基本一致,同时也说明了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震源参数不受台网大小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记录到的瀑布沟水库及邻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库区介质品质因子;并利用Moya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在获得介质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联合反演计算了瀑布沟库区67次构造地震和208次爆破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瀑布沟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1*f0.92;各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不大,场地响应均在1附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记录到的瀑布沟水库及邻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库区介质品质因子;并利用Moya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在获得介质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联合反演计算了瀑布沟库区67次构造地震和208次爆破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瀑布沟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1*f0.92;各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不大,场地响应均在1附近。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82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全区域数据结果为Q(f)=(212±87.62)·f0.7584±0.19.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较低、对频率依赖性较高.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包含邻区共享台站)73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49次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用Atkinson方法对江苏地区的非弹性衰减Q值进行了计算,得到研究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平均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272.1·f~(0.5575),并用Moya方法计算并得到了研究区内63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江苏境内25个地面基岩台的场地响应为1~20Hz,放大倍数基本在1附近波动,符合基岩台基的特征。14个井下台站场地响应形态相同,表现为低频放大,高频部分迅速衰减。根据Brune模型计算并获得了江苏及邻区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58个M_L2.5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近震震级与地震矩、震源尺度和拐角频率的相关性较好,而与应力降的关系不明显,且应力降与震源尺度的关系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祖宁  杨贵  陈光 《地震研究》2012,35(3):381-386,442
利用Atkinson方法结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28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70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对福建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进行研究,得出福建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利用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福建台网"九五"和"十五"系统的台站场地响应,共获得37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最后根据Brune模型计算了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福建台网记录的省内及临近海域ML2.5以上157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地震ML震级与地震矩M0在单对数坐标下成线性关系,与震源尺度及应力降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山西地震台网的27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遗传算法,用Atkinson方法得到山西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的关系.采用Moya方法反演地震的台站场地响应,4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有关,其中2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只有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没有放大,在1附近,主要是由于这些台站的仪器安放于干扰较小的山洞所致.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7-2013年广西数字测震台网21个地震台的665条波形资料,运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采用Akinson方法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得到广西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利用Moya方法进行台站的场地响应测算.结果表明:广西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和频率f线性关系较好,Q(f)=366.3f0.47;其中1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1附近,且随频率变化波动小;百色、桂林、梧州地震台场地响应随着高频增加而缓慢降低;钦州地震台低频部分较为平坦,高频部分有较为明显的放大效应;河池地震台低频部分较为平坦,在频率7 Hz以上快速下降;南宁地震台仪器通带范围的能量场地响应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北测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2015年5月记录到的169个ML≥2.5地震(含山区和平原)4 180条波形资料,将河北(含北京、天津)及邻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及地质构造将研究区域分为山区和平原两个区,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用Atkinson(1992)方法计算各自的Q值,得到山区和平原的非弹性衰减Q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分别为:Q(f)=474.8f0.3589,Q(f)=294.5f0.5193,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Moya(2000)方法进行震源谱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得到了93个基岩台、58个井下台的场地响应,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随频率的变化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基岩台场地响应绝大多数无明显的一致性特征;井下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的形态基本一致,在低频段(1~7 Hz)表现为放大作用,在高频段(7~20 Hz)表现为衰减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台网数据库中记录的37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计算上海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为Q(f)=(176.2±87.26)·f0.898 4±0.290 8。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偏大,对频率依赖性低。结合上海及邻区地质特征及同期小震空间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以下4个小震密集区:苏中沿海区域、南黄海区域、苏州—东海区域、宁波—舟山区域,分区进行Q值统计分析,表明尾波Q值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域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16.
赵韬  李少睿  王莹  吴芳 《高原地震》2011,23(4):24-30
利用陕西省测震台网的25个台站和2008—2010年所记录到的19个地震进行了陕西省Q值及台站场地响应值的计算,得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826.57f 0.3538。这说明陕西省处于高Q值区域,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计算得到的陕西省数字测震台网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其中,只有铜川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紫坪铺库区2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利用Moya等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对震源谱的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进行了联合反演,并计算了紫坪铺库区287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8×f0.91;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相关;紫坪铺库区小震地震矩、震级与震源谱拐角频率的依赖关系不明确,这可能与水库诱发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辽宁省地震台网2009~2014年所记录到的39个地震事件,震级为M_L3.2~4.6,研究了辽宁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和台站的场地响应,得到辽宁地区的Q值和频率之间的关系Q(f)=552.7f~(0.2801)。说明辽宁地区处于Q值的中等范围,地震活动性相对较低;同时得到了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大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在1附近,无明显的场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准确的衰减特征及台站响应对于定量确定地震台网观测环境和分析其构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8—2017年辽宁数字地震台网地震波形资料,利用Lg波谱比与台站场地响应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1~7 Hz Lg波三分向(UD,NS,EW)衰减关系,参与评估的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幅值曲线较为平滑,各频段衰减效应存在差异。大多数台站的场地效应幅值在1~8,少数台在低频或高频段上呈现放大效应,最大的幅值近16。结果表明:辽宁地区为低Q0(对应频率1 Hz)和低频率依赖性的构造活跃区,场地响应特征与浅层结构及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不同场地类型的场地响应特征差异明显:井下场地类型的场地响应在低频段内(1~2 Hz)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地表较山洞场地类型的场地响应幅值在径向和垂向上都有抬升;相同场地类型中,场地响应放大效应在径向上比垂向上大的多,可能与台基岩性特征有关,而岩性差异对场地响应特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陕西地震台网2002~2006年关中陕南和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的记录资料,采用多台多事件联合法,研究了关中陕南及周边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值和各台站的场地响应特征。用Atk inson方法求解介质品质因子Q值,其结果为Q=343.26f0.593 1。场地响应分别用Atk inson方法和Moya方法进行计算,并对2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结果虽有差异,但场地响应随频率f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台基位于渭北黄土塬区的合阳台、蒲城台、彬县台及陇县台4个台在高频部分具有明显的衰减吸收效应。台基位于秦岭山脉、关中盆地和陕南地区的华阴台、西安台、周至台、宁陕台、汉中台、安康台、泾阳台及乾县台无明显的放大吸收作用。太白台在高频部分(10~20 Hz)显示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