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处南北带北段、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的交汇地带。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影响下,该区域构造活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多次6级以上大震。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携带有大量的震源应力场和震源破裂错动信息,是了解和认识震源及构造应力场状态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区大量的震源机制解信息,获取该区域应力场特征,进  相似文献   

2.
用P波初动波形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文安地震为例,拓展了基于P波初动波形和区域格林函数库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格点搜索方法。通过利用P波初动及随后几个波动周期的波形信息,获取文安5.1级震源机制解。应用示例表明,采用格点搜索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证实了利用P波初至后几个周期的波形信息自动搜索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38.5°—42.0°N,109.5°—116.0°E)2008年1月—2018年4月144个ML≥2.5地震事件,利用振幅比和P波初动联合求解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晋冀蒙交界区域)地震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取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有效预测指标,通过识别银川地区不同震级、不同范围的小震活动窗口,开展R值和molchan方法评估,选取出有预测意义的地震窗。结果显示:ML4银川窗地震活动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ML3银川窗小震滑动年频次大于2时,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未来1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方法和TDMT-INVC方法对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M4.0地震数字记录波形进行震源机制解计算,并利用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一步对其深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略带逆冲分量;CAP方法和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  相似文献   

6.
李春燕  徐辉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129-1131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了MS7.3地震,之后在阿拉善块体西缘相继发生了蒙古4.9级、新疆哈密5.1级地震。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蒙古4.9级地震为走滑型,而新疆哈密5.1级属于逆冲型,表明青藏块体与阿拉善块体之间的作用增强引发了这两次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近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辉成  苏刚 《地震工程学报》1999,21(4):395-398,406
依据青藏块体东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的“轮闸模型”的有关结论,结合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近年来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震源机制解以及青藏块体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的现今运动状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目前继续受青藏块体东北缘强烈左旋压扭作用的控制,其自身构造运动仍处于被完全抑制状态,致使其周缘自1815 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格局基本未变,而维持着原有的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及目前台网定位方法存在偏差的问题,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9年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经研究表明,双差定位之后地震分布更集中,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地震沿银川吉兰泰断陷带分布,北缘的地震沿河套断陷带分布,地震定位精度明显提高,这与块体周缘复杂的地质构造背...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丽  宋美琴  刘素珍  扈桂让 《地震》2015,35(2):43-50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和理论地震图拟合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来求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1年—2012年山西地区281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根据优势分布得到山西地区现今平均构造应力场分布,计算震源机制解应力主轴与相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轴之间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分析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山西5次ML≥5.0地震前均有震源机制趋于一致性现象,震中分布在一致性参数低值附近或高低值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2001年1月至2018年9月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33°—38°N,103°—109°E)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分析了该区域震源机制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矩张量技术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震源机制类型以走滑型和逆冲型为主,其空间分布基本与区域构造动力背景和断裂性质一致,少量不符合区域构造性质的震源机制则反映了局部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区域构造变形主体为NE向压缩,NW向相对扩张,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对鄂尔多斯块体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2007年1~7月云南发生的19次ML3~4.6地震的实例分析表明,数字地震仪的速度记录波形与仿真位移波形的形态相似,振幅分布比较一致,最大振幅比值(ASV/AP)也基本相等;由数字地震仪速度记录振幅资料和仿真位移振幅资料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在采用Pg、Sg波最大振幅比测定震源机制解时,直接量取数字地震仪速度记录相应波形的最大振幅值,获取相应振幅比数据,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得到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利用两次地震事件的相同台站的震源谱参数(零频振幅)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据此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聚类分组,并收集和对比地震序列已知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发现每组内震源机制解P轴的相关性较好,且相关系数越大,P轴的方位角就越接近。将盈江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联合震源参数的应力降和聚类分组中每组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地震序列发生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水平和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阶段震源机制解类型的变化和转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孕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且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在时间段上的集中并向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转换的现象可能是发生强震的标志。震源机制解分组类型和对应类型的地震的应力降有一定依赖关系,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接近的地震应力降高,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差距较大的地震应力降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峡与邻近地区实际天然地震数据,利用GMT软件绘制出三峡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绘制出了三峡地区1964年以来地震震中分布情况,以及频率变化。震源机制解以及三峡与邻近地区断层资料显示出该地区受到西藏块体、四川盆地、川滇块体与鄂尔多斯地块的共同挤压作用,三峡及邻区的现今水平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向,是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的继续。近东西向的向东移动显示出该地区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幔物质向东"逃逸"的通道之一。根据水库蓄水前后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映的震源机制变化,认为蓄水对于三峡及邻区应力场在垂向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相关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菲  刘杰 《地震》2014,34(2):22-34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 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 得到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利用两次地震事件的相同台站的震源谱参数(零频振幅)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 据此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聚类分组, 并收集和对比地震序列已知的震源机制解结果, 发现每组内震源机制解P轴的相关性较好, 且相关系数越大, P轴的方位角就越接近。 将盈江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 联合震源参数的应力降和聚类分组中每组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地震序列发生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水平和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不同阶段震源机制解类型的变化和转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孕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且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在时间段上的集中并向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转换的现象可能是发生强震的标志。 震源机制解分组类型和对应类型的地震的应力降有一定依赖关系, 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接近的地震应力降高, 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差距较大的地震应力降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48,自引:1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国家地震台网、各省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以及IRIS数据中心给出的一些国际台站的数字波形记录,读取P波初动方向,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MS)特大地震以及其后发生的部分强余震(44次)的震源机制解.这组震源机制解是对哈佛大学已公布的9个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中东段基于CAP方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徐辉  姚军  代炜 《山西地震》2010,(1):25-29
利用甘肃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01年至2009年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的3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格点搜索法对这37次地震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具有分区特征,N38°以北地震以走滑型地震为主,N38°以南的地震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主要有两个优势方向NE和NEE向,仰角大多数小于30°,说明作用力以水平作用为主。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山西带中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采用基于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HASH)方法,反演了2008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发生在山西带中北部ML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山西带中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种类较多,分布散乱。震源机制解除走滑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正断层和逆断层类型,表明小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华北构造应力场对研究区域的小震控制作用较弱,局部活动断裂对地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使用振幅比法计算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软件,要求条件低、计算简便易行,可满足地震台网在地震速报中同时提供震源机制解参数的需要,利用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的数字记录资料。进行了震源机制解的速报与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运行的时间很短,能够计算震源机制解的地震有限,但是结果仍可显示出受华北构造应力场一定的控制作用,半数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华北强震的震源机制解相同。  相似文献   

19.
应用矩张量概念对震源物理的研究是当代地震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近20年来,随着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的广泛应用,地震波形记录的质量明显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对震源物理过程研究的进展。对于区域性中、小地震,由于区域性地震的波形记录包含了有关震源和区域地壳的丰富的信息,利用波形资料研究区域性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其结果有助于了解震源区和区域性应力状态以及断层的构造特性,是理解地震孕育过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计算合成理论地震图的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使用矩张量反演方法确定中小地震的点源机制解以及有限破裂参数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针对区域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的求解方法,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震源机制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并结合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P波初动极性法、振幅比法及波形反演方法。前两种方法只利用了波形中很少量的信息,且对于稀疏台阵效果较差,而传统的波形反演法也仅利用了波形的部分信息,且对于震级、数据资料等有一定的要求。为克服上述传统方法中的局限并进一步提高震源机制解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综合利用上述各种信息的全波形匹配方法来反演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提高反演解的可靠性。为了检验所使用的全波形匹配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的可靠性,我们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全波形匹配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新的全波形匹配方法计算了2019年4月北京发生的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活动断裂进行分析。将新的全波形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应用于首都圈地区2015年以来的22个地震(2.2≤M≤4.3),并对22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