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开忠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1979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动的特征及其对区际增长和分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省市区工业结构变化高于国家水平,但由于各地人均收入、区位性以及结构性差异,这种变动具有明显地理分异:南大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2)各地工业结构变动普遍表现为重加工业地位上升,采掘工业地位下降,且多数省市区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地位下降,高加工度化和重加工业化十分显著。(3)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结构调整有利经济增长,其它省市区结构调整相对不利经济增长。(4)资源型地区数量减少,加工型地区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形成沿海沿江地区和陕西省以加工业为相对专业化部门,其它广大地区以采掘、原材料为相对专业化部门的区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2.
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莉 《热带地理》2005,25(2):181-184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旅游形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加快两部边境旅游的发展,对推动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振兴西部边境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经贸合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提出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部边疆五省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快其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西部边疆五省区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它们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又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步伐.因此,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制订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快其发展,是西部边疆五省区应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区位熵评价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各个城市产业中不同细分产业的发展强度予以探讨,并将带内各城市及城市带整体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其主要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挖掘城市带产业结构的更多有效信息。得出相关结论:皖江城市带中的城市在综合发展、工业制造、地区服务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地域分工,但比较优势并不突出;各个城市及其城市带整体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城市的整体产业结构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5.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与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2,11(3):101-107
工业生产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阶段性变化,并在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空间特征的变化上表现出来。80年代以来,这种变化突出表现为技术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工业区位的影响日盆增强以及工业生产组织的国际合作的扩展,这种变化导致了工业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革新拓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樊杰 《地理学报》1993,48(3):218-226
本文通过煤城工业行业结构的系统聚类,从分析煤城产业结构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入手,阐述了煤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并就某些认识观念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的看法,继而结合若干煤城的实证分析,对基本思路进行了具体化研究,归纳出煤城产业经济发展重点和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我国省区间工业结构的异同与结构转换的调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锋 《地理研究》1990,9(4):6-16
通过计算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省区之间工业部门结构既有趋同性,又存在趋异性;趋同性是基本合理的,而趋异性预示着各省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我国省区工业结构差异主要发现在综合专业化能力、部门深层结构、结构质量三方面。以此为依据,本文提出了我国省区工业结构转换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而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又都是人类发展的需求。西南山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并且形成了较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改变西南山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其核心即是解决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的矛盾,只有对一个区域进行综合的生态和经济的统筹规划,才能打破生态-经济-人口的恶性循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脱贫工程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桓曼曼  陈来卿 《热带地理》2001,21(4):350-353
介绍了我国西部资源的国情,指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不正确的人与自然观导致了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七大对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制定一个系统有效的统一管理体制;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资源核算,实行资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论工业区的地域结构与地域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仁彩 《地理研究》1993,12(2):19-26
本文分析了工业区地域结构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把工业区划分为5种地域类型,并阐述各类工业区的地域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区位问题是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乳品工业发展迅速,布局面貌变化很大,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乳品工业区位问题,对于合理地开发利用乳品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蚕桑丝织业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宾泓 《地理研究》1989,8(2):28-34
本文根据历史传说、古籍记载、考古发掘,阐述我国蚕丝织业的起源是多中心多源头的,并从蚕、桑生长的适宜生态环境分析,说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为蚕桑丝织业发源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is large and has grown rapidly since 1950.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which took power in 1949 sought to decentralize industry to the interior. Analysis of gross provincial industrial output data based 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indicated a period of increas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from 1952–1957. Thereafter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decentralized. Specific industries, however, displayed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Steel, for example, has become more concentrated, whereas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cement showed remarkably dispersed patterns. The patterns reflect a dual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mprised of large, modern, efficient plants and small, less efficient plants producing for local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概述农业旅游的概念、特性及中国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详细阐述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地域模式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发展农业旅游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而且发展前景非常诱人;但是中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却处于由自发式阶段向自主式阶段的过渡阶段,而且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农业旅游的供给与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显著特点就在于信息、知识等各种类型的智力资源取代工业经济的资本上升成为新的、决定性的终极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在研究智力资源涵义的基础上,选取了投入、产出、环境支持、智力资源4个系统30个不同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来定量研究中国智力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影响中国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程度、行政区标准问题、历史因素和区域文化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区的等级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梁仁彩 《地理学报》1989,44(1):57-6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工业区的函义,它的形成与发展。将工业区分为三个等级类型:(1)一级工业区(大工业地带);(2)二级工业区(基本工业区);(3)三级工业区(基层工业区),并概述了各类工业区的结构特征及上下级工业区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区域合理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条件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从形成区域合理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工业行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杰  阎小培  许学强 《热带地理》2002,22(3):193-198
着重从广东工业结构的分析入手,剖析了广东工业结构的基本态势,工业行业结构的变动特征以及各工业行业的区际差异。旨在为从宏观研究广东工业行业结构。探索其行业结构是否合理优化,地区分布是否合理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今后广东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以济源市为例,在分析济源市三次产业的基础上,把河南省做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998~2008年济源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发现济源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资源密集型工业在第二产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大,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济源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改善济源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研究主要领域及其进展,指出西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办公活动区位的区位演变及区位影响因素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集中在信息产业、办公活动、商业等领域的区位研究。其次,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如研究范围较窄且不平衡,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最后,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服务业区位影响更加深刻,应加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系统研究,发展服务业地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