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都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从下统、中统至上统均有出露,特别在上统生物化石极丰富,是研究过渡相区寒武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1954年卢衍豪报导了本区上寒武统的三叶虫,1957—1959年钱义元等对本区寒武纪地层作过详细研究,并确立了下寒武统渣拉沟组,中统都柳江组,上统杨家湾组和三都组等地层序列,历年来均用此层序与各区地层进行对比。尔后贵州地矿局区调队及石油地质队先后在本区开展地层研究工作。1977—1979年笔者  相似文献   

2.
曹瑞骥 《地质论评》1965,23(3):238-239
川北前塞武系主要出露在广元县以东的盐井河至南江县东北碑坝一带。解放前,侯德封、杨敬之曾到过本区,著有研究报告。解放后,四川某普查队及第三区测队先后在本区进行工作。由于本区前寒武系的层序尚未获得统一的认识,笔者于1961年5月初至7月底,在南江县杨坝、坪河及旺苍县大河坝等地测制了前寒武纪地层剖面,并  相似文献   

3.
吉林东部中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并论“密山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林 《地质论评》1959,19(10):459-464
一、引言吉林东部系指延吉、和龙、汪清、安图、珲春一带。在这一带,中生代地层以陆相沉积的盆地形式广泛发育于上述地区。过去,日人西田、牛凡、森田、上床等人曾对本区中生代的地质情况作过调查,并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文中有不少错误之处。解放后,煤炭部112队、203队和地质部134队都在本区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境内的早志留世笔石地层仅分布于西南部淅川一带,不仅笔石丰富,而且还有许多其它门类的化石产出,是一套典型的混合相沉积。1957年,马杏垣、邓永高在本区胡家泉一付家营测制剖面,采得零星的笔石化石,方确定志留系的存在。1958~1961年间,北京地质学院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后凹—岭上志留系剖面(图1),获得一些笔石化石,但对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仍没能给予恰当的解决。1978年以来,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王德有等在豫西南开展地质工作,使本区早志留世笔石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化探工作的开展,对区域化探数据如何整理,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是当前化探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我们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广东西部区域化探所获的地层和岩体资料的整理、研究,作了一些尝试. 本次工作范围,仅限于广东西部.构造部位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段.区内自元古界震旦系到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我们选用了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白垩系地层样品计44个,采用广东冶金地质九四○队所提供的分析结果作为研究地层的基础资料.本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时代上从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都有,其中以燕山期和加里东期分布最广.我们选择27个岩体样品,用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勘探工作中,未发现马鞍山煤系,而认为其在本区不存在。故对其中煤层之找寻未予以注意,经过本阶段工作,证实本区该煤系地层仍属存在,且其中有煤。这对解决当前缺煤问题有重大意义。 本区马鞍山煤系较其他地区有其特殊地方,其中夹灰岩,说明其沉积时海水较深。兹将本区所见数地区该地层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斌 《地层学杂志》1991,15(1):48-52
<正> 河南济源西承留一带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化石丰富。60年代,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和区测队等做过区测工作,建立了地层系统。1979至1985年,笔者等在“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及找煤方向”课题研究时,研究地层的岩性及化石群特征,将本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自下而上分为椿树腰组(T_(3ch)~1)、谭庄组(T_(3t)~2)、鞍腰组(J_(1a))、杨树庄组(J_(2y))和马凹组(J_(2m)),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59,19(1):47-48
解放以前,在山西五台山区前寒武纪地层的问题上,一直被维理士的错误观察和论断占了统治的地位。解放后,以王曰伦为首的五台队在本区北部进行了较详细的地质调查,批判了前人的错误,重新建立了地层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区的地质情况,历年来曾有不少的地质工作者作过調查。对地层的划分,也有很多人作过工作。但对下石炭纪地层是否存在的問題,在很长时期以来就存在着爭論。有的同志認为本区不存在下石炭纪地层;也有的将五通石英砂岩認为属下石炭经,等等。最近,湖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武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於本年九月初至本溪西南一带作区域地质调查,为时五十日,完成五万分之一地质图一幅(桥头幅)。工作区域共三八六平方公里,露头区约占二七○公里。以古生代及前震旦纪地层露头占大部。兹将本区之地质简述如下: 地层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质工作经过30年来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性资料,成绩显著。尤其是近几年来注意和加强了基础方面的工作(例如: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比较完整地建立了上海地区地层层序,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掌握本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地面沉降,寻找新水源,找矿及地震地质等方面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地区除去金山、松江等县见有零星分布的由火山岩组成的小山(如:天马山、查山、秦望山、佘山等)外,第四系地层广复全区,因而本区基岩地层的研究,主要靠钻孔资料,据不完全统计钻到基岩的钻孔约600多个;由于绝大部份钻孔终孔深度较浅,并且包括了一  相似文献   

12.
许许沟位于塔里木地台西南缘的铁克里克台褶带内。地势高峻挺拔,山峰林立,属昆仑山前缘的组成部分。此区中元古界一九五七年曾被十三大队划为下古生界,并建立了博查特塔格岩系(e—O)b~(?)。七七年我队综合组在本区找磷过程中,发现了含叠层石的层位,并经他们研究对比后将该岩系暂定为震旦系,建立了卡拉克尔组、布喀吐维组、博查特塔格组。1978年我们在该区进行了1:5万以磷为主的普查找矿,较详细地测制了地层剖面,较系统地采集了微古样、叠层石样,试图对此地层进行较详细的对比和划分。由于应时该剖面叠层石样经新疆地质局科研所高振家鉴定,其中大部分样品不能鉴定,仅有少量成果,因此  相似文献   

13.
<正>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泥盆纪地层,分布较集中,出露尚良好。主要为一套正常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北方志留—泥盆纪地层学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0年,李寿耆、赵泽国等同志在本区发现了这套志留—泥盆纪地层,并在西别河东岸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又在附近作了路线调查,建立了西别河组,确定其时代为中泥盆世。1965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六分队在本区测制了一些剖面,认为西别河组之上还有一套巨厚的地层,遂又创立了查干合布岩组、哈力齐岩组、艾不盖河岩组、格少可布岩组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对开发利用地下水的规划与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河北省地质局所属水文地质队自六十年代以来,在何北平原进行了大面积的水文地质调查及勘探工作,获得了大量的钻孔地层剖面(研究深度500-700米)及室内鉴定测试资料。近年来,依据上述资料编制了本区第四系地层表,并进行了第四纪地质的总结工作。本文即是在上述工作和分析研究了前人对河北平原及其周围的第四纪地质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解放以来先后在甘肃东部天水地区(以下简称本区)的陈家庙、温家沟、关子镇、范家寺-武家河-带以及武山的何家沟、党川以南的寺沟等地,发现了许多铁矿点。这些矿点历经甘肃地质局、冶金局所属队多次反复工作,有的己具工业意义,有的具有远景,正在探查。对于这些铁矿一般都定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个别地段,在同一矿点的不同矿体,则分别定为“沉积变质”和矽卡岩型。甚至有些地质工作者根据鞍山式铁矿均赋存在前震旦纪地层中的规律,来反证本区的地层时代。  相似文献   

16.
禄劝金沙江南岸昆阳群地质特征及铜铁矿床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野外调研,对本区昆阳群的地层、矿产、成矿地质条件与相邻的东川矿区作了对比,提出该区有找矿前景的几种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额济纳旗早二叠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部戈壁滩古硐井下二叠统菊石滩组;产遗迹化石的地层剖面,位于酒泉以北约250km,沿酒泉至额济纳旗公路,即到达化石产地古硐井。遗迹化石系甘肃省第一区测队二分队采集,后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同志转赠,甘肃区测队李志琛、李大庆等同志提供有关地层资料,作者对以上同志表示感谢! 一、含遗迹化石的地层本区附近出露的地层,在北部有长城系石英岩,南部见有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体,  相似文献   

18.
川滇中生代红层与煤系的时代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四川与云南中生代红层与煤系的时代问题,是长期间争论的问题。1960年6月,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与西南各省有关单位,组织西南区中生代红层专题研究队,研究红层和它的下面煤系地层的时代和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本区志留纪地层研究概况昭乌达盟以赤峰—具子府一线为界,其北即属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志留系为本区出露最老之地层。河北省地质队于1960~1965年作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研究了该地层,将出露于锡林郭勒河畔乌套海一带之结晶片岩系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并与该区以南零星出露地以绿色片岩为主的一套变质杂岩一同划归志留泥盆系。1964~1970年,我队作中  相似文献   

20.
陕西陇县位于西安西北约200公里处,属鄂尔多斯地台的西南缘,地层区划归陕、甘、宁盆缘分区平凉—永寿小区(图1)。该区奥陶系发育,上、中、下三统俱全。中奥陶统在这里相当于胡乐期和(氵韩)江期的地层,全为笔石相沉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傅力浦(1975)、陈均远等(1978)先后对本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