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求绿洲棉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棉田蒸散发规律,运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花的日蒸散量曲线都表现为单峰曲线,不同生育时期一膜六行(30株/m2)种植的棉田蒸散量比一膜四行(20株/m2)大,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强度最大,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为4.76mm/d、5.94mm/d。同时,一膜六行种植的叶面积指数大于一膜四行种植,株高小于一膜四行种植。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量与日平均气温(p<0.01)和空气相对湿度(p<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日平均风速和日平均水汽压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区种植的早稻,品种较多,播种期不一,早稻生长期各年气候条件不同。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各年气候波动条件下的增产性能,我站从1978—1980年对汕优二号、广选三号、南优二号、湘矮早九号四个品种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 我们认为,研究这些品种的积温特性及生育期、经济性状等变化规律,对于确定适宜播种期和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可以提供必要依据。 试验在大田进行,从2月28日至4月18日,每隔七天一期,分八个播期,均是五叶期移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试从气候条件角度探讨新丰县发展板栗种植的资源优势。1 发展板栗栽培的气候条件  板栗是温带、亚热带落叶果树,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11 温 度气温是板栗栽培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行了秋眠级为2~4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在西海镇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种植当年的产量与播种时间关系密切,在早播情况下,鲜草产量可以达到7005~12600kg/hm^2;种植第二年的产量可以达到30945~64830kg/hm^2。供试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越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变化,对科学制定新疆棉花发展规划和品种布局,促进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60a影响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就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60年新疆≥l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以75.657℃?d /10a、4.36d/10a和0.218℃/10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01)增多或上升趋势,并且上述要素均于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全疆平均≥l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升高或增多了268.2℃?d、13.5d和0.8℃。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各棉区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海拔上限均不同程度的抬升,其中,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棉区海拔上限抬升了150-200m,塔里木盆地棉区抬升了50-100m;全疆中熟、中早熟和早熟品种棉区占新疆总面积的百分率分别增大了2.1%、4.3%和1.7%,特早熟品种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减小了2.1%和6.0%。[结论]气候变暖使新疆宜棉区扩大,不宜棉区缩小,且部分棉区适宜种植的品种熟性向生长期较长、产量较高的品种熟级转变,这对促进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影响花椒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资源和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因子,该文根据不同品种的花椒对气候生态条件要求的差异,分析遵义与花椒优生区(重庆江津)气候条件的异同及花椒生长需要的气候特性,确定影响遵义市花椒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利用Arc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遵义市种植花椒进行气候生态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九叶青花椒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西部和北部海拔800 m以下地区,种植区内热量条件充足,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相对小;次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中部和东南部等海拔在600~1 000 m的地区,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增大,在25%~40%之间,建议做好防冻措施;不适宜区分布在习水、大娄山脉等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区域,花椒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较大,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生产实践中水稻生育期变化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更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东北地区13个农业气象站点1992—2012年水稻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变暖趋势、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在1992—200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稻生长季积温的差别最大可达500℃?d,从2002年开始升温趋势减缓,并略有下降。相应地,2002—2012年与1992—2001年的物候期基本上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其中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在1992—2001年明显提前,分别提前了3.1、2.9、4.5 d/10a,移栽期、分蘖期、成熟期则在2002—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分别推迟了4.6、4.7、2.0 d/10a;生育期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播种-移栽期、乳熟-成熟期在1992—2001年分别缩短了0.7、1.6 d/10a,而在2002—2012年则分别延长了2.9、2.8 d/10a;总的来说,1992—2012年水稻全生育期整体延长了3.7 d/10a,其主要归因于营养生长期的延长。在试验资料比较完整的12个站点所做的分析表明,在东北水稻种植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品种调整适应气候条件的改变,多数站点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差别较小,说明其品种的选择能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较好地匹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资源。延吉站、梅河口站、通化站随着气候的持续波动又显示出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偏差增大的趋势,宁安站和前郭尔罗斯站的水稻种植品种的审定生育日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东北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为东北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虎林市是水稻生产大市,水稻种植面积现已达6×10^4 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4%。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原因,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绝产。稻瘟病发病轻时,谷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可使水稻成片枯死,颗粒无收。近几年来,虎林市水稻发生稻瘟病最严重的是2005年。本文分析2005年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阳信黄冠梨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阳信县历史气象资料,对比阳信县气候条件与黄冠梨生长所需条件,统计分析种植黄冠梨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结果证明:阳信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黄冠梨,对引进培育名优品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指导广东青枣种植及其精细化管理,以青枣生长发育对光、温、水的需求指标为依据,结合广东实际生产气候条件,构建了青枣种植的光、温、水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定量评价1961—2019年广东青枣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1)除清远和韶关北部山区因地势高易受极端低温影响外,广东大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青枣。(2)广东种植青枣历年气候适宜度介于0.49~0.66,各气候因子气候适宜度以温度最高,日照次之,降水最低。(3)青枣各生育期以花期和抽梢期气候适宜度最高,发芽期次之,果实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最低;温度和日照适宜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花期>抽梢期>果实生长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降水适宜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抽梢期>花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果实生长期。(4)降水是广东种植青枣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果实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影响更显著,未来青枣种植要十分注意秋冬季节的水分调控。  相似文献   

11.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前人的研究确立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模型, 对所选46个站点1961—2000年的适宜度进行计算, 分析1961—2000年全省及各站点适宜度的变化趋势, 表明1981—2000年适宜度变化趋势显著。对1981—2000年各站点适宜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的方向和强度进行分类, 将河南省划分为适宜度强增长型、弱增长型、减弱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各地的变化趋势依据热量带和地形地貌的不同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结合各地1981—2000年的气候资料对各类型的气候适宜度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Fruiting of cotton plant is determined and influenced by cultivars, climatic condition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s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wering and boll retention patterns of cotton cultivars can contribute to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crop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also, the nature of its effects prevailing prior and subsequent to either flowering or boll setting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in Egyptian cotton. This could be used in formulating advanced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 of certain climatic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Egyptian cotton. Also, the study focused on four equal perio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and bolls stage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these characters to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these periods and to determin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overall crop pattern. Further, the study predicting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convenient intervals (in days) on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daily observations to find the optimum interval. Evaporation, sunshine duration, humidity,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at 1800 h, and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are the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s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Evaporation; minimum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preceding and succeeding periods on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either evaporation or sunshine duration, while that correlation with minimum humidity was positive. The fourth quarter period of the production stage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and usable time to collect data for determining efficient prediction equations for cotton production. Evaporatio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were the principal climatic factors that governed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during the fourth quarter. The five day interval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ly and sensibly related to yield parameters than other intervals and was closest to the daily observations. Evapora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climatic variable affecting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followed by humidity. An accurate weather forecast 5–7 days in advance woul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avoid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cotton production through utilizing proper cultural practices which would limit and control their neg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北省棉区1981—2015年40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棉花农情、连阴雨灾情、棉花产量资料,分析连阴雨过程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修订和完善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取历史连阴雨产量灾损率、筛选关键致灾因子,采用权重系数法构建连阴雨强度指数,并建立基于强度指数的灾损评估模型;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连阴雨强度等级;依据风险分析原理,构建连阴雨风险指数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建立的强度指数能够客观反映连阴雨灾害强度,灾损评估模型评估效果较好。棉花播种出苗期连阴雨发生概率低(0.076)、造成的损失小(平均产量灾损率0.09%);现蕾至吐絮期连阴雨影响较大,发生概率和造成的灾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花铃期(0.447,17.1%) > 现蕾期(0.394,11.7%) > 吐絮期(0.237,7.2%)。近年来,现蕾期连阴雨发生站次减少,对棉花影响减弱,花铃期和吐絮期发生站次增加,尤其是吐絮期增加明显,成为连阴雨灾害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时期。现蕾期和花铃期连阴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非主棉区,其中现蕾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北部及以北棉区,花铃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北部及以北棉区和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西部棉区;吐絮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西南部、衡水西部、石家庄及其以南棉区,部分地区为主棉区。  相似文献   

15.
全国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发育期是反映棉花个体与群体生育状况的重要标志, 正确预报棉花发育期对于开展棉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和生产管理措施建议至关重要。为此, 针对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尚未开展棉花发育期预报的状况, 通过对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50个站棉花发育期的变异性和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速率因子的分析, 根据实际业务资料现状和业务运行特点, 结合天气预报, 提出了以棉花发育阶段有效积温和间隔日数为指标建立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模式的思路, 实现了可实时动态预报棉花发育期的业务运行方法。模式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与实际对比的结果表明:全国50个站棉花第五真叶和开花发育期误差在5 d以内出现的频次达80%以上, 出苗、第三真叶、现蕾等发育期在70%以上,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4 d; 裂铃期误差在6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6 d, 效果较好。对棉花停止生长发育期综合考虑积温和初霜日期两个因素, 其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误差在10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接近10 d, 基本可以满足全国农业气象业务以旬为服务时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The information on impa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cotton production is not generally available, or at least not available in the required form. Understanding this impact may help physiologists determine a possible control of the flowering mechanism in the cotton plant. Two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soil moisture status, and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of Gossypium barbadense. The climatic factors considered were daily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C),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C), maximum–minimum temperatur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 sunshine duration (h day?1), maximum relative humidity (%),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 and wind speed (m s?1).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climatic factors affecting flower and boll retention and production. Temperature appeared to be less important in the reproduction growth stage of cotton in Egypt than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The soil moisture status showed low and in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High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short period of sunshine duration, and low temperatures enhanced flower and bol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棉区棉花阶段延迟型冷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客观定量评估北疆棉花冷害,本文利用2003-2007年在北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莫索湾气象站进行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处于不同热量条件下的花铃期棉花进行发育期、外部性状、产量性状监测。结合两站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整理两站开花至裂铃期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及≥10℃、15℃、20℃活动积温等资料。综合气象学、生态学信息,分析棉花花铃期低温对棉花发育期、外部性状特征、产量性状特征的影响。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建立了北疆棉区棉花开花至开花盛期间隔日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并由此得出北疆棉区出现轻、中、重度级别阶段性延迟型冷害的开花至开花盛期间隔日数指标;运用相同的方法得出出现轻、中、重度级别延迟型冷害的开花至裂铃期间单铃重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双季稻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基于GCMs的输出和历史气候资料相结合的气候变化情景与双季稻模式相连接,就气候变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网格化定量模拟和客观评估,并就调整对策(改变播种日期和种植品种)在减缓气候变暖对双季稻生产影响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若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双季稻产量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变化的地域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体现出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适应对策分析表明,改种长生育期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南方柑橘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基于气候适宜度函数建立柑橘发育期温度、降水、日照以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对南方柑橘种植区近60年(1960—2019年)361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精细化插值(Anusplin插值)并计算气候适宜度,采用自然断点法分4个等级对柑橘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并分前、后30年对比分析研究区气候资源及适宜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前30年相比,后30年的温度适宜度并未出现较大变化,降水适宜度低值区有所扩大,日照适宜度低值区有所减小;柑橘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于四川东部、云南南部、重庆西北部、广西、湖北大部分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减小约29%,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扩大约34%。经高温热害及低温冻害概率空间分布验证,区划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指导和优化柑橘种植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